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罗马书第十二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蒙恩后的生活原则】

    一、活祭的奉献(1~2)

    二、身体的事奉(5~8)

    三、圣洁的生活(9~21)

          1.信徒之间的关系(9~16)

          2.与反对者或不信者的关系(17~21)

 

贰、逐节详解

 

【罗十二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原文字义〕「慈悲」许多怜悯,多种怜恤(原文为复数字);「劝」求,恳求;「事奉」敬拜,伺候,服事;「理所当然的」合理的,聪慧的,合逻辑的,合理智的。

    〔文意注解〕「所以弟兄们」:『所以』是根据前面所述的真理自然得出后面的结论。本书九至十一章论到由于神的怜悯,使救恩得以临到我们外邦人身上(参罗九15~161823~25;十12;十一30~32),这是何等的恩典!但是恩典中也带着警告――我们若不长久在祂的恩慈中,就会被砍下来(罗十一22)――为着不让警告的话成为事实,保罗就提出下面的劝勉。

                『弟兄们』表示这是对蒙恩的信徒说的。

          「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神的慈悲』指神的恩慈和怜悯。不只罗马九至十一章,讲到神的恩慈和怜悯,甚至在一至八章,也都显露了神那逾格的爱――是祂丰富的恩慈领我们悔改(罗二4),在律法之外使我们因信称义(罗三21~22;四24),又将祂的爱浇灌在我们的里面(罗五5),并一直用爱保守我们直到那日(罗八35~39)。对于神这样的慈悲,我们该当有怎样的反应呢?

                在这里我们看见使徒『劝』信徒。他原可以命令,但是他喜欢劝,因为他知道他所劝勉的事若非甘心乐意,就作不来,就是作了,也是没有用处的。

          「将身体献上」:注意,这里不是说将『灵』或『魂』或『心』献上,乃是说将『身体』献上。我们人是在身体里。我们要把自己献给主,就得将身体献上;不然,我们的奉献就是抽象的,渺茫的,不得具体,不能实际。在此我们须要看见『将身体献上』的意义:

                (1)神的救恩必须达到人最外面的身体才可以,否则,就救恩的效力尚是不完全。

                (2)身体代表全人所有的,身体的献上就是全人的献上。全人不仅包括我们的所是:灵、魂(又包括心思、情感和意志)和身体,全人还包括我们的所有:时间、金钱和才干等。

                (3)身体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和外面的人事物发生关系,并且讲究时间和地点。所以献上身体,也包含了献上与身体相连带的时间与地点,并一切与外界的接触。我们据此得出一个结论,献上身体就是为主生活,并为主作工。

          「当作活祭」:『活祭』意指活着的祭物,或新生命(罗六4)的祭物;它表明了新约的献祭和旧约的献祭不同:

                (1)旧约里的祭物,都是先杀死后才献上给神,是死的祭物,但新约所献的乃是活的。

                (2)旧约里的祭物,都是身外之物,是作代替之用的,但新约所献的乃是自己。

                (3)旧约里的祭物,都是献上一次就烧掉了,就不能拿来再献,但新约里的祭,乃是天天献、天天烧,却又一直是活的,是一直烧的。

          「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圣洁』意即分别出来归神为圣;『神所喜悦』乃因神拯救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得着我们。

          「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奉献的目的和结果是事奉。事奉这两个字在原文里的意思,就是像我们所说的『伺候』,意即准备着在那里服侍。奉献的目的,不一定是劳碌作工;奉献的目的是伺候神。祂要你站住,你就站住;祂要你站在旁边,你就站在旁边;祂要你跑,你就跑;这个就叫作伺候。

    〔话中之光〕()圣灵常在我们里面借着神的爱,求我们将自己奉献给神。神的爱,常是圣灵用以来感动我们的一大能力。

          ()没有一个人能凭他自己来答应奉献的要求,但神的爱却能叫一个最自爱、最软弱的人,甘愿为祂舍去自己的一切。

          ()献上身体是因为神的慈悲。因为神一切的恩待与爱心的缘故,所以,身体应当献上――『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五14~15)

          ()只有对基督丰满救恩的看见,才是奉献的最高动机;而奉献的真实目的,也正是让神把这救恩,完满的实施在我们身上,使我们都能模成神儿子那荣耀的模样,使祂自己得到最丰满的彰显。

          ()圣经没有一次说奉献自己的『心』的,圣经是说奉献自己的『身体』。没有一个人奉献了自己,还把身体留下不奉献给主的。从今以后,我的口、耳、眼、手、脚,都不是我自己的。你每天的生活,你的全身体都是为主的,你不过是经理人而已。

          ()我们一献上身体,就再没有自己的自由,自己的打算,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前途,自己的用处;只有一件事,就是为神的目的,神的计划,神的旨意而活。

          ()神既然已经在我们里面()得着地位了,就要求我们把外面(身体)也奉献给祂。我们既然靠祂而活了,祂就盼望我们再为祂而活。灵既然更新了,祂喜欢我们的身体也完全交在祂的手里,好叫更新的灵有一个同心的身体与祂合作。

          ()我们一面是祭司,『将身体献上』;一面又是祭物,『当作活祭』。

          ()注意,按本节原文,所献的身体是复数,但成为活祭是单数;这暗示了我们的奉献归神,是使我们在教会中合一事奉的基本因素,只有真正奉献了的信徒,才能与其他奉献了的信徒在事奉上合而为一。

          ()这里所说的祭,乃是重在燔祭。一个祭物烧成了灰,才变作馨香之气,成为神的享受。可惜好些人肯奉献,却不肯让神来对付。只有经过神对付的,才是为着神的。

          (十一)神要我们的身体活着为祭献给祂。活着死,就是这里的意思。活着多久,就献上为祭像死的一般多久。活祭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是向自己死而向神活。

          (十二)因着主的爱和主的恩,因着主荣耀的吸引和生命的影响力,我们就天天把我们的一切都置于死地,而让基督从我们身上活出来,这就叫作活祭。

          (十三)活祭就是将生命的主权交在神的手中,让神的旨意实行在我们的生活上;我们的生活若按着神的旨意去过日子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必充满了见证,就必蒙神的悦纳。

          (十四)祭物乃是叫神喜悦,使神满足的。祭物一献给神,牠的活动和命运,就都由神作主,不能由得自己。圣灵在我们里面怎样带领,我们的身体就怎样随着活动。这样,这身体就是为神而用的活祭。

          (十五)一个献身的人就是一个不怕死的人,他们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虽然活着却是一个已经献上的祭,随时都可让神使用,或杀、或烧、或栓在祭坛角上,都在乎神,我们已经奉献的人就是要事奉神。

          (十六)使徒在这里不是光劝少数有特殊恩赐的人,要献上自己以事奉神,乃是劝全体蒙了神救恩的人,都要将自己献上以事奉神。所以,我们今天在新约之下,对自己或对别人,都不可有不必事奉神的观念和看法。

          (十七)真实的事奉,乃是让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奉献上有所享受。在一切的事奉上,神的享受是居首位的,而别人的享受是居次要的,这样,事奉的人就须完全牺牲。

          (十八)我们常常热心工作,好像是事奉神,但实际上却是自己在暗中享受自己工作的成就,或是要博得人的称赞、人的称许、人的欢心。

          (十九)我们的事奉,并不在乎有多少的热心,有多少的殷勤,乃在乎我们作活祭的成分有多少。

          (二十)乃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个人是爱主太多了。

          (廿一)我们蒙恩以后,就成为神的儿女;凡我们所有的,都是属于神的,因此奉献乃是理所当然的事。

          (廿二)我们信徒以顺服的生命来事奉神,是对神的恩典惟一合理(或合乎逻辑)的反应。

 

【罗十二2「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原文直译〕「不要模成这个世代的模样,却要因着心思的更新而变化,叫你们证实何为神那善美、完全、可喜悦的旨意。」

    〔原文字义〕「世界」世代;「心意」心思;「察验」察看并分辨,证实,验证。

    〔文意注解〕「不要效法这个世界」:『世界』原文是『世代』,等于今天的人所说的『摩登』,所以也可译作『时髦』。『世代』是『世界』的一部分,是『世界』的一环,是显在你跟前的『世界』。『效法』原文的意思,是『同形于』、『同化于』。不要效法这个世代,就是不要跟从这世代的时髦,模成这世代的样子。

          「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心意』原文是『心思』。心思是我们的思想机关。我们的心思原是堕落的,受了罪恶、世界、人情、风俗,极深的浸染,充满属世的思想,属人的观感,所以必须更新,就是必须脱去一切旧有的思想、观念、眼光、看法,而重新受神的教导。『变化』指继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单一事件。

                我们重生的时候,神的灵进到我们的灵里,我们的灵就得着更新。此后圣灵就从我们的灵里往外开展,直到魂的各部分,特别是达到心思部分。圣灵要从我们灵里发出光来,照耀我们的心思,除去我们心思里的昏暗,改正心思里的妄谬。这样消除黑暗,改正妄谬,就是圣灵在心思里作更新的工作。

                当人信主的重生的时候,人的心思有第一次的改变,并且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这个叫作悔改。悔改的意义就是心思的转变(a change of mind)。这一个悔改,就是心思变化的起头。此后还得天天更新,按着所看见的亮光,越过越更新,越过越向着神,也越明白神的心意。老实说,心思是人里面的眼睛。悔改的时候,就是眼睛开启的时候,更新是叫眼睛更亮。眼睛多亮,生命就多长进。所以,心思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心思的更新多少,同时也就变化多少。人生命的变化,是借着心思的更新而变化的。

          「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神虽然是借着祂的灵,把祂的旨意启示到我们的灵里,叫我们的灵直接感觉得到,但是我们还需要用心思来领会我们灵里所感觉的。灵是在我们的最里面,心思是在灵的外面,包围着灵。如果我们的心思没有更新,就不能领会而透出圣灵在我们灵里所给我们的感觉;即使领会,也不会准确,也不会透出神旨意的本来面目。

                『察验』原文意为证实,就是用圣经的真理来对证我们心灵中所受的感动是否是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有三个特点:(1)『善良』,与邪恶相对;(2)纯全,与混乱相对;(3)可喜悦,与忧伤相对。凡合乎神旨意的事,必然会把我们带离罪恶与黑暗,而得着神的喜悦。

          J.B. Philips把本节意译如下,颇能掌握这命令的意味:『不要让环绕你的世界把你压榨成它的模样。』相反的,借着我们思想上的『更新』,经历一完全的改变(变化译自希腊文的『蜕变』);这样,我们就能察验(或证实)神的旨意,并且会发现这是叫我们得到完全满足的。

    〔话中之光〕()将身体献上』(1),『…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旨意。』只有把自己奉献给神,要为神活着的人,才能明白神的旨意。

          ()奉献是明白神旨意的基本条件,也是要领会神旨意的必过关口。

          ()一节题奉献,二节题察验神的旨意。要明白神旨,必须先献作祭。没有奉献,一切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奉献只为神活,在神事的范围里,神才把旨意启示给他。活祭在消极方面,停下已往一切的活动;在积极方面,为神活。

          ()罗马六章的奉献,是叫自己得益处,叫自己结成圣的果子。罗马十二章的奉献,是叫神得益处,叫神的旨意得着成功。

          ()只有真实奉献事奉神的人,才敢、才能不效法这个世代(原文)。人们都是顺着潮流流,随着世代走,但基督徒的心与世人不一样,他们的心意更新了,他们的心意变化了,他们的目标是神的旨意,他们决心要按着神的旨意行事,丝毫不茍,万般不变。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奉献的人;奉献的人是只有神而无己的,他们决不会因计算自己的利益而背弃神。

          ()在罗马书中有两个『模样』,是彼此相对的:一个是神儿子的模样(罗八29),一个是这世代的模样。我们若不愿被模成这世代的模样,就要好好把自己献上,让神把我们模成祂儿子的模样。而被模成神儿子模样的关键,就在于里面被开启,心思被更新,老旧观念被打倒,越过越认识神那善美、完全、可喜悦的旨意,就是丰满的基督。就在这逐渐更新、认识的过程中,神就越过越向我们证实祂的旨意,我们也越过越成为神旨意的证实。

          ()每一个世代各有其特殊的形态、特征、时尚与潮流;基督徒活在世上,不要照着这世界的风气、流行、时尚来生活。

          ()要『心意更新而变化』,才能『察验』甚么是神的旨意。所以,在寻求神的旨意时,还是应该用思想意志的;当然,这个思想意志应该靠着圣灵的工作『更新而变化』才对。

          ()人不明白神的旨意,不是方法的问题,是你这一个人的问题。许多人懂得知道神的旨意的方法,但是他那个人不对,因此他仍旧不能明白神的旨意。那一种的人能知道神的旨意?就是蒙神拯救脱离他头脑力量的人。你的心意(或心思)要更新而变化,然后才能察验甚么是神的旨意。

          ()心思的更新是一件太重要的事!一个人重生之后,他的属灵生命有多少,完全是在乎心思更新有多少。虽然今天我们都有一个新的生命,但是请记得,我们的心思却不能很快的都变作新的。这一个是需要时间的,这一个是圣灵在我们身上天天的工作。属灵的事,是需要更新的心思来领会的(林前二14);灵里的启示,也是需要更新的心思来明白的(弗一17~18)。可见心思的更新在属灵的长进上是多么紧要呢!

          (十一)一个更新的心思,就能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多少时候,这也好像是神的旨意,那也好像是神的旨意。多少时候,我们不是误彼为此,就是误此为彼。更新的心思,才能对于神的旨意没有错误。

          (十二)要记得,我们所负责的是遵行神的旨意,神所负责的是我们遵行神旨意之后所有的结果。我们不负责找顺利的出路,基督徒的愚笨在神手里没有用处,基督徒的聪明在神手里也没有用处,我们作基督徒所有的事,就是要寻求神的旨意。我们活在世界上,不是凭我们的头所想得到的,乃是要察验何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十三)按神的旨意事奉神,这是最得神喜悦的事奉,所以按神的旨意事奉神是我们事奉的原则。相反的,人意的事奉是自己认为对的;而这自己认为对,多少含着自义、自是的成份在内。同时,按人意的事奉,也是拒绝神旨意的事奉,或轻忽神旨意的事奉。

 

【罗十二3「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原文字义〕「看」想,估量,认定,自以为;「大小」量器,容器,身量;「合乎中道」谨慎自守,心里明白过来。

    〔文意注解〕「我凭着所赐我的恩」:指凭着他的使徒职分(弗三7)

          「对你们各人说」:意即这是对每一个人说的话,谁也不例外。

          「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原文意为不要有一个意念是高过你所当有的意念。

          「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信心』在此处不是指得救时的信心,乃是得救之后生活和工作上的信心。信心是基督徒生活的记号,也是衡量事奉能力的标准。

          「看得合乎中道」:原文意思除了对自己应冷静衡量评估之外,还指生活也应不偏不倚,敬虔且合乎中庸之道。信徒对自己的估量若不合宜,太高必骄傲,太低必自馁。

    〔话中之光〕()在配搭事奉中最大的难处,就是我们『想』(『看』的原文意思)自己过于所当想的,以致无法发挥通力合作的效果。所以真要求主使我们不要照着自己想,乃要照着神想。

          ()若要有正常的教会生活,首先所要对付的,就是对自己的高估、高抬,超过了神所分赐的程度,以致践踏了别人。

          ()我们的灵命到甚么地步,神对我们的托付也到甚么地步,而我们对自己的意念、思想、看法也要随着到甚么地步。

          ()主把祂的工作分给各人,各人有各人的一分,我们总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主分给我这一分,我就忠于自己这一分;主分给他那一分,我也尊重他那一分。

          ()我们不能有多大的成就,除非我们清楚知道我们之所能及我们之所不能。一种诚实估计我们的能量,没有自大,也没有自卑,是我们有用的人生第一个要素。

          ()信徒再大,在基督身体上也不过是一个肢体;再小,也仍然是一个肢体;因此,既不骄傲,也不自馁,只要站住自己的地位就是了。

          ()恩赐(6)与信心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信心大,恩赐也大;恩赐大,信心也大。这二者必须平衡。这样才不致因信心太小而糟蹋恩赐,也不会因为信心太大而滥用恩赐。

          ()神是全知的,祂知道我们的信心有多大的容量,能够作多少的工作,所以祂就给我们多少的信心去运用相等的恩赐。

 

【罗十二4「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文意注解〕「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这是举例以人的身体来形容信徒彼此之间,以及和教会的关系。身体的特点如下:

                (1)身体是活的,教会乃是由有神生命的众信徒所组成的,而不是由死的规条和组织所成功的,也不能把不信的人包括在内。

                (2)身体只有一个,教会在基督里是合一的,任何分裂教会、破坏教会合一的作法和情形,都是不应该的。

                (3)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这些肢体都是神所配搭的(林前十二24),我们没有自由不接纳神所配搭的肢体(罗十四3;十五7)

          「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这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是身上的肢体,都必具有其功用,但各别的功用不尽相同。

    〔话中之光〕()教会像身体一样,包括许多的肢体,包括每一个肢体。这个身体上的肢体,你必须给他工作,给他有机会发展他的功用。

          ()除非不在身体上,只要在身体上,每一个肢体都『有用』,但『不都有一样的用处』,一个肢体不能取代另一个肢体的功用。

          ()看见身体的人,就看见所有的肢体都有他的功用,就看见自己不过是许多肢体中的一个,就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来和别人比较,来占去别人的地位。一个基督徒一看见身体,他就没有骄傲、嫉妒的可能。

          ()林前十二章是盼望说,一个肢体不占去别的肢体的地位。罗马十二章是盼望说,一个肢体不丢掉他自己的地位。不止不占去别人的地位,也不丢掉他自己的地位。大家一同拿出来,一同事奉,那才有教会。

 

【罗十二5「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文意注解〕「我们这许多人」:指我们这许多信徒。

          「在基督里成为一身」:所有蒙恩得救的人,合起来成为基督的身体,而且基督的身体只有一个。

          「互相联络作肢体」:按原文直译是,每个肢体是为每个肢体,意即每个肢体是为别的肢体的缘故而存在的。在基督这身体里,每一个肢体的存在目的不是为自己,乃是为别人。

    〔话中之光〕()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正如身体上的肢体一样,是彼此联络的。所以我们不能单独作基督徒,应当常与众弟兄姊妹交通、聚会、追求、事奉。

          ()『在基督里成为一身,』这话说出只有『在基督里』教会才有合一的可能;真正的合一,乃是建立在你我都『在基督里』这个基础上。

          ()『互相联络作肢体,』我们虽然是肢体,但如果失去交通,没有联络,就不能作肢体。

          ()在教会这个基督的身体上作肢体,决没有一个肢体是可以单独的,必须浩相联络,且须『都靠祂联络得合式』(弗四16)

          ()我们不只是作信徒,并且是作肢体的。作肢体,不光是道理,乃是需要进入身体的。身体的对面是个人,我们要进入身体,就得脱离个人。我们作一个人是可以,但是我们如果有个人主义就不可以。

          ()我是肢体,所以我并不是整个,连半个都不是,我不过是身体上的一小部分而已。作肢体,就是我一切的工作、生活,都是以身体为本位、为单位。这样,肢体作事就是身体作事,肢体走路就是身体走路。肢体所作的,没有一件事是为自己作的,而都是为身体作的。

          ()一个肢体不能代替整个身体,一个肢体却能影响整个身体。

          ()蒙恩者生活的头一面,就是身体的配搭。是的,凡看见元首丰盛的,必不忽略身体的配搭;因为身体的配搭,正是元首丰盛的具体表现。换言之,只有先认识基督的丰满,然后才能懂得教会的意义,真实活出教会的实际。先有罗马前十一章,再有罗马十二章,这是一定的次序。

          ()神所要的不是一个得救的人,神所要的乃是一个团体的人。我们献上自己的身体(1),乃是为着进入基督的身体。若不活在基督的身体里,不管再多个别的基督徒,无论他们多有追求,多属灵,仍然不能达到神那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2)

          ()当我们把身体献上的时候,神就把我们放在基督的身体里面;事实上,当我们的个人消失的时候,基督的身体才能显出来。

          (十一)我们把自己的身体献上,乃是为着显出基督里的那一个奥秘的身体。所以我们的奉献若不是放在基督的身体里,若没有显出那一个奥秘的身体,就我们奉献的经历,还不够实际,还不够具体。

 

【罗十二6「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豫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豫言;」

    〔文意注解〕「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恩赐』是指因恩典而来的特别才干――是神为着基督身体的需要白白赐给祂子民的。『各有不同』是指性质、功用和程度上的差别。

          「或说豫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豫言」:『说豫言』也可翻为『作先知讲道』(参林前十四1),就是有圣灵的感动,能宣讲神的启示和信息,以造就、安慰和劝勉信徒。

    〔话中之光〕()因着各人所蒙的恩典不一样的缘故,各人在神面前所得着的恩赐也不一样。每一个有恩赐的,不管是话语的职事,或者是服事的职事,都要按着神所给他的恩赐来作。

          ()我们并不嫉妒别人的恩赐,也不自叹我们为甚么没有某种恩赐。我们接受我们自己,善用神所赐给我们的恩赐。

          ()你有甚么种的恩赐,你只作到你的恩赐为止。千万不要作到比你信心的程度还要高,要留下地位给别的弟兄来作。你把所有的工作都作了,别的弟兄就没有工作了。教会里最好是一个人作一份。不能一个人作两份,更不能一个人作全份。要给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有机会事奉神,像你有机会事奉神一样。

          ()信徒不应当否认有各种恩赐的存在,也不应当拒绝运用其恩赐的假谦卑。

          ()我们常常羡慕属灵人,但不是羡慕他的属灵,乃是羡慕他的恩赐;然而恩赐是神所给的(参林前十二11),所以不必羡慕。

 

【罗十二7「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

    〔文意注解〕「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执事』是指具有治理事的恩赐(参林前十二28),能妥善处理教会中的事务,服事教会和会众的人;他们也包括帮助人去服事的人。

                『专一』七、八两节共有三次提到专一,在原文并无此词,但含有这个意思,即各别的恩赐应当专心投入,而不要越轨参预不属于自己恩赐项内的事奉。

          「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教导』就是按着正意分解圣经,使人对神的心意和圣经中的真理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在生活上有所遵循,过着合神旨意的生活。

    〔话中之光〕()这里有话语的职事,也有教会里服事的职事,后者好像利未人的工作。这里是说,每一个有恩赐的,不管是话语的职事,或者是服事的职事,那一个命令乃是要专一的作。

          ()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应该知道他能作甚么,都应该知道主所给他的恩赐是甚么,知道了,就当专一的去作,不管别的事。

          ()每一个人都应当事奉,每一个人都应当专一的事奉,专一的作他所该作的事。换一句话说,不应该干涉别人的事,践踏别人的脚。你走你的路,你按着神所给你的恩赐来作。人的天性,总是欢喜作别人所作的事。

          ()我们在事奉中,常喜欢和别人作比较;其实各人都有神赐给各人的那一份,我们要宝贵神所给的那一份,就在那一份上专心。

 

【罗十二8「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原文字义〕「诚实」纯一,慷慨,宽厚;「甘心」快乐,愉畅。

    〔文意注解〕「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劝化』原意是把人招呼到身边加以劝告,含有以同情、安慰、鼓励的态度和言语,来激发对方的心志,去完成有价值的工作。『劝化』与『教导』(7)的不同点:教导是告诉人该作甚么;劝化则是帮助人实际的去作。

          「施舍的,就当诚实」:『施舍的』指捐出自己财物的人,也可能包括那些协助分配他人所捐赠财物的人;『诚实』即是动机纯正,没有任何不良的动机。

          「治理的,就当殷勤」:『治理的』原文含有『带领、管理、照顾人』之意,指具有领导才干,能带领他人,一同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的人。『殷勤』表明躬亲率先作工;这与世俗的领导方式刚好相反,他们是指挥别人作工,自己动口不动手。

          「怜悯人的,就当甘心」:『怜悯人』指照顾病患、穷人、老人与孤儿、寡妇。『甘心』服事有需要的人应该是快乐的事,而非苦差事。

 

【罗十二9「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原文字义〕「虚假」假冒,表演,唱戏;「亲近」黏住,胶合。

    〔文意注解〕「爱人不可虚假」:『爱人』指爱的一般态度,与后面的『爱弟兄』(10)不同,那里是专有所指的爱;『不可虚假』指真正的爱,非伪装的。

          「恶要厌恶」:这里的『恶』,是指邪恶的事,而不是指恶人。对于恶人,本章里面另有教训(1417~21)

          「善要亲近」:原文的意思是紧贴住善。

    〔话中之光〕()建造教会的根本因素乃是爱,我们是在爱中建立身体(参弗四16);但是错误的爱,虚假的爱,反而会拆毁教会。

          ()虚假的爱,会令我们看不清楚恶,也看不清楚善;惟有真诚的爱,才会提高我们的分辨力,看清楚何为恶,何为善。

          ()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三18)

          ()常言道,我们保持不犯罪的一种方法是看到罪的可怕。加莱尔说,我们所需要的是看见圣洁的无穷美丽,罪恶的无穷可憎。

          ()有一件事我们必须清楚──许多人所恨的不是,而是罪的结果。一个人的善,如果只是因为惧怕罪的结果,他的善不是真善。

          ()撒但乃是万恶之源,但牠许多时候会化装成光明的天使(林后十一14),所以我们要识透那外表是善,其实是恶的。

          ()凡是伤害神的,伤害主的,伤害灵的,伤害教会的,就是恶,我们要厌恶它们。

          ()神就是善(参太十九17);凡是叫神的成分增加的,就是善,我们要亲近它们。

 

【罗十二10「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文意注解〕「爱弟兄,要彼此亲热」:『爱弟兄』指在神家中的爱。『亲热』含有留意的意思。这就是说弟兄之间的相爱,是依依不舍、常常想念的,而不是应酬式的礼尚往来,或表面应付了事的。

          「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恭敬人』指尊敬别人存在的价值;『彼此推让』意即好处让别人去得,以别人的享受为享受。

    〔话中之光〕()信徒之间,应当彼此尊重。任何轻看别人的举动,是绊倒别人的主要原因。而绊倒别人的事,在主面前是相当严重的过犯(参太十八6~7)

          ()教会里大部份的难处是有关权利,名誉,地位。有的人没有给他地位;有的人被忽略,或是没有向他道谢。在我们大多数人里面的天然人往往要坚持我们的权利;不过基督徒没有权利──他只有义务。一个真正基督徒的记号常常是谦卑。

          ()我们若能从心里『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就不难恭敬人,彼此推让。

 

【罗十二11「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原文字义〕「殷勤」热切,急忙,迅速;「懒惰」缓慢,犹豫,迟延,怠惰;「心里」灵里。

    〔文意注解〕「殷勤不可懒惰」:懒惰是导致灵性贫乏的主要原因。

          「要心里火热」:原文是指灵里火热。更新后清明、谨守的心思(2),若没有火热的灵来平衡配合,很可能会使人『无所作为』,所以要常常将灵如火挑旺起来(提后一6~7)

          「常常服事主」:这句话在原文可作两种解法:(1)作奴仆服事主;(2)要利用机会及时服事主。

    〔话中之光〕()基督徒对事不能随随便便。基督徒可以被烧掉,但是他绝不可以被锈掉。

          ()『要殷勤不懒惰』换句话说,不殷勤,就是懒惰。在属灵的事情上,我们一个人也许要当作十个人、一百个人用才好。

          ()我们要殷勤,意思就是我们在神面前要是一个不怕事情的人,是热心的在那里事奉神的人,是灵里火热的人。我们在神面前总是找事情来事奉神。

          ()那一位复活的基督所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不冷不热(启三15~16)。

          ()人生悲剧之一是常常让机会溜走。『有三样一去不返的东西──射出去的箭,说出去的话,以及失去的机会。』

 

【罗十二12「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原文字义〕「恒切」持久,不住地。

    〔文意注解〕「在指望中要喜乐」:基督徒的盼望永不会落空,这是我们喜乐的原因(罗五5;八16~25;彼前一3~9)

          「在患难中要忍耐」:存着胜利在望的心态忍耐――这是每个基督徒都该有的态度,因患难是他不可避免的经历(约十六33)

          「祷告要恒切」:不可只在困难时祷告,在任何时候都要借着祷告与神保持交通(参路十八1;帖前五17)

    〔话中之光〕()基督徒应当知道没有工作太大是他担当不起的。『在人生中从来没有毫无希望的情境,所谓没有希望只是庸人自扰。』世界上不该有所谓没有指望的基督徒。

          ()祷告所成功的,比外面任何事工都大。神看重我们的祷告,过于我们的事工。

 

【罗十二13「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的款待。」

    〔原文直译〕「要有分于圣徒的需要;客要追逼着款待。」

    〔原文字义〕「帮补」交通,共享,互通有无;「一味的」追逐着,逼迫着。

    〔文意注解〕「圣徒缺乏要帮补」:这不是指教会团体的慈善工作,而是指信徒个人关心身边的基督徒,在他们遭遇困境时,施手援助。

          「客要一味的款待」:热心款待外出客旅,乃是圣民的一项明显标记(参创十八1~5;十九1~3;来十三2)

    〔话中之光〕()真正的基督徒,必定乐意与圣徒分享属灵的和属世的丰富。

          ()基督徒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双手是开放的,内心是开放的,门户也是开放的。

          ()一个自私的基督徒,决不是一个快乐的基督徒;一个自私的基督徒家庭,决不是一个快乐的家庭。

 

【罗十二14「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文意注解〕「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人所能得到的最大福气,乃是成为基督徒;故给对方祝福,乃表示诚心愿意对方有一天也能蒙恩得救。

          「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祝福和咒诅都关系到人的终极命运;基督徒应有神的心肠,愿意万人都得救,不愿有一人沉沦(提前二4;彼后三9)

    〔话中之光〕()我们基督徒是蒙神祝福的人,因此我们对待别人,也只能祝福,不可咒诅。

          ()最能感动逼迫者的心的,乃是被逼迫者的以德报怨,以祝福回应逼迫;历史上有许多逼迫者,因见到了被逼迫者的非凡反应,也转变成了基督徒。

 

【罗十二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文意注解〕「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成功的人分享他的喜乐,说实在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往往容易流同情的眼泪,却较不易消除内心妒羡的心态。

          「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与人表同情,必须要有『感同身受』的心情,否则,就显得做作而不自然。

    〔话中之光〕()我们必须进入基督身体的感觉,才能与受苦的肢体一同受苦,与得荣耀的肢体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6)

          ()当我们把对方的损益,看作是自己的损益,我们才会自然地与对方同哭同乐。

          ()我们的天性倾向妒忌那些在福乐中的人,又忽视那些哀恸的人。神的心意却要我们与周遭的人分享快乐,分担忧伤。

 

【罗十二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译事);不要自以为聪明。」

    〔文意注解〕「要彼此同心」:原文意为对同一事物要有相同的意念,换句话说,基督徒要能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

          「不要志气高大」:原文直译是『不要思想那令人高傲的事』。

          「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字原文也可译作『事』;对卑微的人是要俯就,对卑微的事是要关心。

          「不要自以为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会招来许多不必须的麻烦与敌意。

 

【罗十二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原文直译〕「…预先准备好在众人面前作美善的事。」

    〔原文字义〕「留心」仔细思想,预先准备好,预先筹谋。

    〔文意注解〕「不要以恶报恶」:就是不要报复任何人。

          「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基督徒不仅是活在神面前,也是活在众人面前,所以凡是众人以为美的事,都要思念(参腓四8),都要筹谋着去作。

    〔话中之光〕()总要想到我们住在这不完全的世界中,自己又是不完全的人,因此必须承认自己或多或少会给别人难处,自然也必须忍受别人给我们的难处,我们对别人的难处只许出于无知,不许故意。

          ()基督徒所行的事,不单是众人以为美的事,并且是超过众人的标准。凡过来说,众人所以为不美的事,基督徒决不该去作。

 

【罗十二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文意注解〕「若是能行」:这话表示有不能行的时候――当基本信仰真理受到破坏时,当主的名受到羞辱时,便不能妥协求安。只要不违反这项基本原则,当主动权在我们这一方的时候,就是『能行』的时候。

          「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基督徒是平安之子(参路十6);主耶稣的登山教训也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五9)

    〔话中之光〕()基督徒追求与人和睦是有先决条件的,我们不能为着与人和睦,而牺牲真理见证或同流合污。

          ()追求与众人和睦,是需要出代价,肯被人占便宜,肯迁就对方的。

 

【罗十二19「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译: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文意注解〕「不要自己伸冤」:『自己伸冤』含有自己动身报复别人的恶待的意思。

          「宁可让步,听凭主怒」:表面是对人让步,实际是向神让步――把事情交给神来处理。

          「因为经上记着」:下面的经文引自申卅二35

          「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基督徒不自己伸冤的最大理由,乃是不愿取代神的地位,篡夺神主宰的权柄。

 

【罗十二20「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文意注解〕「所以」:下面的经文引自箴廿五21~22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意即把对方所不该得的,给他得着;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积极地帮助他。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这是一句当时流行的成语,意思是『会使他羞愧交加,有如火烧的痛苦』。

    〔话中之光〕()基督徒对仇敌的态度不是报复,乃是施恩。

          ()消除仇敌的惟一方法,就是与他作朋友;消除仇恨的惟一方法,就是以爱对待。

 

【罗十二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文意注解〕「你不可为恶所胜」:意即不可让别人的恶待,降低你作为一个基督徒的水平,而采取世俗的方法来加以对付。

          「反要以善胜恶」:意即坚持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原则,基督生命的能力终必会带领你胜过难处――不是你超越难处,便是你的见证征服了对方,使难处消弭无踪。

 

叁、灵训要义

 

【奉献的原理】(1~2)

    一、奉献的资格――『弟兄』」,是重生得救的人

    二、奉献的原因――『神的慈悲』,慈悲原文是多数字,即神诸般的慈悲(参林后五14)

    三、奉献的决定――是自由的――『劝』,出于自动,不出于勉强。奉献不是专门的道理,乃是每个得救的人都该走上的,是『弟兄们』,不是某一位或几位弟兄

    四、奉献的物品――『将身体献上』,身体是指心灵和身体的全人说的

    五、奉献的目的――『当作活祭』,『献』意思是祭牲栓在祭坛的角上,使牠立于祭坛旁而等待奉献;我们奉献不是把自己当作仆人,乃是当作祭牲。不过旧约的祭牲是献上为死,而我们献上是为生,是为主活着。自然奉献的人也随时准备为主死,正如栓在坛角上的祭牲一样

    六、奉献的利益

          1.是圣洁的:经过奉献就是专专属神的东西了,称之为圣物;因为是圣物就不再作俗用

          2.是神所喜悦的:神救赎的目的是要人奉献

          3.得以事奉神:奉献的本身是事奉,同时也是事奉的开始,人没有奉献就没有事奉,『事奉』是祭司的工作,『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原文是:『你们合理的事奉』

    七、奉献后的留心:不要随从潮流被世俗所化,『效法』就是与之同形同化

    八、奉献后的追求:「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变化』是变易形像。奉献的人,不但不当被世俗同化,连保持原样也不该,要被神所变化。到底怎么变化呢?不是从外面着手,是从里面开始的;心意更新了,外面也就变化了。可是心意怎么更新呢?这新人是在知识上渐渐更新的(西三10)。这知识就是对神旨意的领会,『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察验』可译试验或经验,我们对神的旨意必须十分留心,免得有人意夹杂在内

 

【作一个好基督徒的三原则】

    一、要有『献身为活祭』(1)的体认︰

          1.当以『圣洁的行为』为活祭献给神

          2.当以『圣洁的言语』为活祭献给神

    二、要有『不要效法这个世界』(2)的决心︰

          1.不要效法这一个将金钱看为第一的社会环境

          2.不要效法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环境

          3.不要效法这个社会的人那么重视现实

    三、要有『心意更新而变化』(2)的意愿︰

          1.要借着读经来改变自己的心思

          2.要借着祈祷来改变自己的心思

 

【要将生活献给神(1~2)

    一、不要效法这个世界

          1.我们不可追随、效法这个『贪财』的社会风气

          2.我们不可追随、效法这个『漠视真理』的社会风气

    二、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1.基督徒能更新长进的第一个途径就是要常自我反省

          2.基督徒能更新长进的第二个途径就是要勤读圣经

    三、要察验何为神的旨意

          1.上述两项乃是明白神旨意最基本、最初步的两个必备的条件

          2.察验神旨意的最终目的是要我们肯信服神所安排的环境与引导

 

【如何运用恩赐】

    一、要先将身体奉献给神(1)――如此才能有效运用恩赐,荣神益人

    二、要察验神的旨意(2)――要按神的旨意运用恩赐

    三、要看自己合乎中道(3)――运用恩赐不超过自己信心的大小程度

    四、要与别的肢体互相联络(5)――运用自己的恩赐之时,要尊重别人的恩赐

    五、当照着信心的轨范(6节原文另译)――运用恩赐不可超越真理的轨范(即不可违背真理)

    六、要专一、诚实、殷勤、甘心地作(7~8)――凡事从心里作,不可沽名钓誉或敷衍塞责

 

【基督徒与各方面的关系】

    一、我们与神的关系――借着全人的奉献来事奉、敬拜神(1~2)

    二、我们与自己的关系――看自己要看得合乎中道(3)

    三、我们与肢体间的关系――互相联络,彼此成全(4~16)

    四、我们与反对者的关系――要以善胜恶(1417~21)

 

【教会生活需要我们全人的参与】

    一、身体的奉献(1)

    二、魂(心思)的更新变化(2)

    三、灵(『心』原文是『灵』)里火热(11)

 

【罗十二章中的三把火】

    一、第一把火――向神:

          1.『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

          2.我们一向神献上自己,就有神的火来烧我们,使我们成为馨香的祭物

          3.这火是圣火,不是凡火

          4.这火要从身体烧起,烧到我们的心里、灵里

    二、第二把火――向信徒:

          1.『爱弟兄,要彼此亲热,…要灵里火热』(10~11)

          2.神的火在我们里面一经点燃,我们才能凭以过正常的教会(身体)生活,待人接物满有热力

    三、第三把火――向世人:

          1.『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20)

          2.对于敌视、反对、不信真道的人,我们里面的这把圣火,要烧到凡与我们接触的人身上

          3.这火要把对方顽固的思想完全熔化

 

【作一个好肢体的三原则】

    一、对自己要有『有用感』(3~5)

          1.『看得合乎中道』是提醒我们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2.『看得合乎中道』是提示我们谦虚的与各人互相联络的重要性

    二、对神要有『归属感』(6)

          1.在教会中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恩赐、才干,正如身上有不同的肢体

          2.我们的恩赐、才干都是神所赐的,都当归属于祂

          3.神能赏赐人恩赐与才干,过去能,现在能,将来也能

    三、对教会要有『责任感』(7~8)

          1.要清楚,当用我们的才干在教会中服事,是为荣耀神

          2.这种责任感是出自主动、自动的态度,用自己的才敢在教会中服事神

 

【恩赐】

    一、特殊的恩赐(3~8)

    二、普通的恩赐(9~21)

 

【要】

    一、要合乎中道(3~4)

    二、要作肢体(5~15)

    三、要自卑(16~21)

 

【道】

    一、合中之道(3~5)

    二、不同之道(6~14)

    三、相同之道(15~21)

 

【对待】

    一、在教会内以恩赐彼此服事,互相为肢体(3~5)

    二、基督徒彼此的对待,是相爱如弟兄(9~16)

    三、对敌对的人,待他像朋友(17~21)

 

【肢体】

    一、看自己合乎中道(3)

    二、要彼此联络(5)

    三、要按自己的程度、力量服事(6~8)

    四、要亲热、推让(10)

    五、要互助、同情(1315)

    六、要自卑、合作(16)

 

【在教会中作一个好信徒的三原则】

    一、对信徒──要有真诚的爱心(9~1013)

          1.这种真诚的爱在本质上是『不可虚假』的

          2.真诚的爱是包含『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的原则

          3.真诚的爱是对人具有『彼此亲热』的态度

          4.真诚的爱是具有合体统的『恭敬与礼让』

          5.真诚的爱是具有一种『帮补与款待』人的意愿

    二、对神──要有忠诚的服事(11)

          1.忠诚的服事是『常常』的服事

          2.忠诚的服事是『火热』的服事

          3.忠诚的服事是以『心』事奉

          4.忠诚的服事是『殷勤』的服事

    三、对环境──要有得胜的决心(12~13)

          1.胜过环境的第一个秘诀是『在指望中要喜乐』

          2.胜过环境的第二个秘诀是『在患难中要忍耐』

          3.胜过环境的第三个秘诀是『祷告要恒切』

 

【爱】

    一、圣洁的爱――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9)

    二、亲切的爱――爱弟兄要彼此亲热(10)

    三、火热的爱――要心里火热(11)

    四、超奇的爱――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14)

    五、同情的爱――与喜乐的人要同乐(15)

    六、谦卑的爱――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16)

    七、退让的爱――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17)

 

【基督徒生活的五方面】

    一、对别人(9~101315~16)

    二、对神(11)

    三、对自己(12)

    四、对逼迫者与仇敌(1417~21)

    五、对一般众人(17)

 

【在外邦人中作一个好的信徒】

    一、要懂得善待人(14)

          1.以『善』待人能感召逼迫者归向神

          2.以『善』待人才能作天父的儿女

    二、要懂得关怀人(15)

          1.一个懂得关怀别人的好信徒会『与喜乐的人同乐』

          2.一个懂得关怀别人的好信徒会『与哀哭的人同哭』

    三、要懂得尊重人(16)

          1.一个懂得尊重人的信徒会保守自己『不要志气高大』

          2.一个懂得谦虚尊重人的信徒会保守自己『不要自以为聪明』

    四、要懂得宽恕人(17~21)

          1.要有『不以恶报恶』的决心

          2.要有『留心行善』的智慧

          3.要有『保持和睦』的意愿

          4.要有『以善胜恶』的雄心

                (1)我门没有伸冤权,因为除了神,没有人有权审判人

                (2)惟有仁慈能溶化人心,化敌为友;『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3)要征服的不是别人,而是征服自己复仇的心

 

【相同之道】

    一、同乐――『要与喜乐的人同乐』(15)

    二、同哭――『要与哀哭的人同哭』(15)

    三、同心――『要彼此同心』(16),『心』或作意念、思想,就是要有一样的意念,一样的思想。我们怎能与人同心呢?「不要志气高大」:不高看自己

    四、同伙――『倒要俯就卑微』(16),俯就可译为同伙,不高看自己,不低看别人,肯与人同伙合作

    五、同意――『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17)。」『留心』是预谋、预算、准备。属灵的人不是个性倔强的人,乃是具有合作思想的人,凡事肯与人合作。『若是可能,总要与众人和睦』(18)。『和睦』或作平安、太平

    六、同友――视敌如友,或化敌为友(19~21)

          1.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原文是给怒气留地步,是让步或自己不报复之意

          2.以爱胜恶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罗马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罗马书提要」结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