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四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信徒对主的工人该有的态度与认识】 一、不可论断主的工人(1~5节): 1.主的工人向主负责(1~2节) 2.判断主工人的主权在于主(3~5节) 二、不可效法主的工人过于圣经所记(6~8节): 1.免得自高自大并自夸(6~7节) 2.免得自以为饱足和丰富(8节) 三、主的工人为主受苦(9~13节): 1.好像一台戏被人观看并受藐视(9~10节) 2.生活困苦又遭人逼迫、弃绝(11~13节) 四、当效法主工人的榜样(14~17节): 1.主的工人在基督里供应生命给信徒(14~15节) 2.要效法主的工人并记念他们的行事和教导(16~17节) 五、当顺服主工人的权柄(18~21节): 1.自高自大的人只有言语却没有权柄(18~19节) 2.主的工人活在神国的实际里,故有属灵的权柄(20~21节) 贰、逐节详解 【林前四1】「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 〔原文字义〕「执事」侍者,差役,公仆,僚属;「为」看作,算为,列为;「管家」膳务员,管事人。 〔文意注解〕「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原文在本节开头处有『这样』(so),是承接三章结尾所描述的(林前三21~23);『执事』原文与三章里的执事不同字(参林前三5)。 「为神奥秘事的管家」:『奥秘事』指那些凭人的智慧不能发现,如今靠神向祂子民启示才得知的事,此处特指福音真理;『管家』是管理主人产业的人,全时间专心一志为主人服事。保罗受神差遣到哥林多传讲福音(参林前二1),建立教会。 〔话中之光〕(一)神所托付我们的责任,就是把福音好好地传给别人,因为神的奥秘就是福音。 (二)圣经又说,神的奥秘就是基督(西二2),而基督的奥秘就是教会(弗三4,10),所以基督与教会,乃是神计划与经营的中心;服事主的人,也要把握服事的中心,就是将基督供应给人,以建立祂的教会。 (三)神的家中有无限的丰富,管家的职责就是把神家中的丰富供应、分赐给所有神的儿女,使他们生命长大、建造教会。 【林前四2】「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文意注解〕「所求于管家的」:指主人对管家的要求。 「是要他有忠心」:『忠心』指明白主人的意思,遵照去执行(参太廿四45~46;廿五20~21)。 〔话中之光〕(一)神对祂仆人的判断,不根据他们的才干、恩赐,乃根据其忠心;人能忠心就是已达到了神要求的顶点。 (二)主说,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太廿四45)? 【林前四3】「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 〔原文字义〕「论断」审判,审问,判断;「极小」最小的。 〔文意注解〕「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忠心的管家(参2节)用不着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求能得着主人的称赞和信任(参4~5节)。 「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保罗可能认为他的判断也不过是属人的判断,他的良知也可能有误(参4节),因此不自己判断自己。 〔话中之光〕(一)主的工人不应在意别人的高举或贬抑,也不自己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只求对神、对人、对事存着无亏的良心(徒廿四16;来十三18)。 (二)只要不是真理上有错误,主的工人用不着去理会别人的批评论断,同时也毋须论断自己。 (三)批评、论断最能伤人;但对被批评、论断的人来说,却是个很好的考验,可以藉此测量出他的服事是否作在神面前。 (四)在教会中越多服事主,就越容易被人论断;几时你不将人论断的话放在心上,就证明你愿意背十字架,也证明你的生命的确长大了。 (五)一个活在人面前的人,常常斤斤计较别人怎样看他;但一个活在神面前的人,乃是以神怎样看他为念。 (六)教会生活的秘诀,就是不被别人的批评或自己的好坏所牵引,而单单仰望基督。 【林前四4】「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原文字义〕「判断」论断,审判,审问。 〔文意注解〕「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人自己的良心没有责备(参伯廿七6),但仍不足以证明自己完全无误。 「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这里的『称义』,不是指得救的称义,乃是指得赏的称义。因为人的看法受着各种限制,不够全面,不能公正,所以不能称义。 「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意指只有主的判断才算是准确且最终的定案。 〔话中之光〕(一)自己不觉得有错,并不等于自己完全没有错。 (二)信徒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不要过度有自信,也不要单凭自己眼中看为正的去行(参申十二8),因为人的感觉和看法会有错。 (三)人若真认识主的主权――『判断我的乃是主』――就能既不在意别人的论断,也不论断自己(参3节)。 (四)服事主的人只以主的心意为依归,不被人意所屈服。 【林前四5】「所以,时候未到,甚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文意注解〕「所以,时候未到」:『时候』指神审判信徒之时(参林前三13)。 「甚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不要论断』原文是现在式动词,表示哥林多信徒一直到保罗写书信之时,仍在论断。 「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暗中的隐情』指不为人知的动机与行为。光能照出一切暗中的事(参弗五12~13)。 「显明人心的意念」:基督审判人时,不单根据外在行为,也察看人的内在动机,就是连人自己察觉不到的,也逃不过祂的眼目。 「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指经过主的审判之后,凡配受称赞的,必得着称赞。 〔话中之光〕(一)本节说出如何能不论断别人,以及被人论断时却不生气的秘诀,那就是认识主耶稣二次再来时的最终显明,那时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二)主的工人到底能否被主称赞,是在乎各人工作的动机,『人心的意念』和忠心(参2节)或怠惰。 【林前四6】「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原文直译〕「…叫你们效法我们不过于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高抬这一个,而压抑另一个。」 〔原文字义〕「转比」变形,装作;「效法」学习,揣摩;「自高自大」得意扬扬,充满傲气;「贵重」高抬;「轻看」抑低。 〔文意注解〕「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这些事』按上下文是指有关主工人的各种比喻:栽种与浇灌、建造、执事和管家、一台戏。『转比自己』指将比喻应用在自己身上。 「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原文无『圣经』二字;这句话可能是当时众所熟悉的谚语。解经家们对这句话的意义有如下不同的解释: (1)信徒当按圣经的观点看人,才不致于将任何人看得太高(参7节;罗十二3;林前一31;三19~20)。 (2)信徒不可高举主的工人过于圣经上所记有关人物的地位(参耶九23~24)。 (3)信徒要按照本书前几章所记的,来看待主的工人,才不会高估他们(参林前一13;二1~4;三5~8,22)。 (4)信徒不可在主工人所传给他们的属灵原则之外,再按属世的智能加上一些别的(参林前十五3~4)。 「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自高自大』(参18~19节;林前五2;八1;十三1),是一种自认为高过别人的心态,大体上是由自以为充分具备知识而产生(参林前八1);它是促使教会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贵重这个,轻看那个」:就是对主的工人有差别待遇。 〔话中之光〕(一)教会分门结党的背后,都隐藏着信徒的骄傲(自高自大)。 (二)每位主的仆人都有缺点和特点,如果我们过于效法,我们就必落到人里面去。 (三)我们效法别人若是太过了,越过他们身上基督的成分,而效法到他们个人的习性、旧造的色彩等,就会导致教会的不和,因为基督之外的人事物,总是叫人分的。 (四)基督教许多宗派的产生,都是过度崇拜、高抬某些属灵伟人的结果。 【林前四7】「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甚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 〔文意注解〕「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这是要引导哥林多信徒的眼目转向神。 「你有甚么不是领受的呢?」指人所有的一切、所获得的成就,都是从神领受的。 「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人自夸乃是对神忘恩负义的行为。 〔话中之光〕(一)信徒所有的长处都是从神领受的,不应以此自夸。 (二)使我们与人不同的乃是神。因此,一切的荣耀都当归与神,我们不但不该自夸,而且也不可凭任何神的仆人夸口。 (三)我们蒙恩的人,一切都是从神白白领受的;而我们之能有改变,脱离世人犯罪作恶的光景,也都是神恩典工作的结果。如此,我们还不该全心感谢神吗? 【林前四8】「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文意注解〕「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本节是保罗故意用的讽刺语气,要叫哥林多信徒看出他们是多么的贫乏(参启三17)。 『饱足』可能是他们对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反应(参林前一7);『丰富』可能是他们对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的反应(参林前一5)。 「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不用我们』就是不再需要主工人的供应与喂养;『自己作王』就是不需要工人的指导。本句也可解释作:哥林多信徒说话行事自大到一种程度,好像神国已完全实现,他们已得到了与主一同作王的荣耀(参林前十五24~25)。 「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信徒若真的达到在生命中作王的地步(参罗五17),乃是作主工人求之不得的事。 「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表示得以享受工作的成果。 〔话中之光〕(一)信徒可能自觉外面的知识和恩赐丰富,而不是生命;但主的心意是要我们得更丰盛的生命(约十10)。 (二)自满自足使人骄傲作王,目中无人。 【林前四9】「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背景注解〕当时罗马城有一种圆形的竞技场(剧场),供王公贵族并一般市民一同观赏。节目开始时,先让各组的勇士彼此角斗;最后的压轴戏,则将已判决死罪的囚犯放进竞技场,使与凶残的野兽搏斗,直斗到死,以娱观众。 〔文意注解〕「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列在末后』指最后的压轴戏。 「好像定死罪的囚犯」:指在戏台上最后出现的脚色。 「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一台戏』英文的戏院(theater)一词即由此字意希腊原文转来;保罗以此比喻使徒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就像压轴戏,最后才被领进竞技场,直斗到死。 「给世人和天使观看」:这场戏的观众可分成两类,一种是用肉眼观看的世人,一种是用灵眼观看的天使;前者只看外表,后者兼看内心。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得主喜悦的途径,是先受苦难,后得荣耀(参罗八17;提后二12)。 (二)我们今天在地上,不该像个作王的人(参8节),作威作福;却该像定了死罪的囚犯,谦卑低微,成了一台戏景(参来十33),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三)基督徒所表演的属灵『一台戏』,人人都要参加;但感谢主,因为我们有主耶稣作导演,且有圣经作剧本,凡事都有依靠。 (四)基督徒与世俗、情欲、魔鬼的搏斗,是有观众的,不但在世人眼前作见证,并且还有天使在观看;姊妹们蒙头,也是为天使的缘故(参林前十一10)。 【林前四10】「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文意注解〕「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本节也是反话写法,拿使徒们自己来和哥林多的信徒们作极端相对的比较。『我们』指使徒;『你们』指哥林多信徒。 「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愚拙』与『聪明』是指心智上的对比。 「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这是肉身上的对比。 「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这是社会地位上的对比。 〔话中之光〕(一)属灵的人被世人看作是愚拙的,也没有强健的体魄,在世界上无有所得;属肉体的人却以世上的事为荣。 (二)接受基督十字架对付的人,他的刚强、才智、力劲,都被了结了;不肯背主十字架的人,他肉体的力量、天然的才能,仍然完好无恙,因此在人面前就显得聪明、强壮,又有荣耀。 【林前四11】「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文意注解〕「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直到如今』指以下的际遇,经常如此;『又饥又渴』指饮食方面有所缺乏。 「又赤身露体,又挨打」:指衣不蔽体,又遭拳打和鞭刑(参林后十一23~27)。 「又没有一定的住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林前四12】「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文意注解〕「并且劳苦,亲手作工」:12~13节是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生活的描写。保罗以织帐棚维持生计(参徒十八3;廿34~35;林前九6,18)。 「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指为逼迫他们的祷告,是爱仇敌的表现(参太五44)。 「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忍受』即不予报复。 〔话中之光〕(一)信徒对于那些反对我们的人,不该以牙还牙的报复(参太五38~42),反该以德报怨。 (二)我们基督徒是蒙神祝福的人,因此我们对待别人,也只能祝福,不可咒诅。 (三)最能感动逼迫者的心的,乃是被逼迫者的以德报怨,以祝福回应逼迫;历史上有许多逼迫者,因见到了被逼迫者的非凡反应,也转变成了基督徒。 (四)『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参13节)。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所能作得到的,乃是主的生命在我们里面,使我们能活出来。 【林前四13】「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文意注解〕「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毁谤』指侮辱、中伤;『善劝』指以安抚的好话来劝勉对方。 「直到如今」:意指过去多年来都是这样。 「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污秽』原文是指地板上扬起的灰尘和脏东西,或脏锅子的洗濯水;或指清洗船只时冲入海中的污秽与废物,转用来指被社会大众所不齿的人。 「万物中的渣滓」:『渣滓』原文字义是指因为摩擦而从盘子上或锅子上掉下来的食物碎片。 〔话中之光〕(一)使徒的这些际遇(参9~13节),正是基督和十字架实际的彰显,也就是他们作主仆人的『忠心』(参2节)。但更宝贵的是,『直到如今』(参11,13节),他们还是这样;没有中途变节,没有遇难思迁,没有从十字架上下来。 (二)一个事奉主的人,若光景正常,路走得正确,必被世人看为废物,看为人中之渣。 (三)人都愿走亨通、成功、荣耀的道路;但十字架的道路,却是被藐视、蒙羞辱、看作愚拙的路。 【林前四14】「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文意注解〕「我写这话」:『这话』指8~13节的见证。 「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意即动机是为你们的益处。 「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以父母对待儿女的心肠来说话。 【林前四15】「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文意注解〕「你们学基督的」:指作基督门徒的。 「师傅虽有一万」:『师傅』是当时罗马人雇来陪伴照料孩子的教师,其职责是带孩子上学,教以礼节,照顾看护。这种教师虽也爱孩子,但他们与孩子间的关系,不可以和孩子的生身父亲同日而语。 「为父的却是不多」:『师傅』偏重在外面的教导,『为父的』是指里面生命的分赐、供给;『不多』指只有一个。 「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传福音带领人归主,就是生养儿女,也就是结出果子(参约十五1~8)。 〔话中之光〕(一)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一16);今天如果我们肯为福音受苦,去传福音,就会用福音生出许多人来。 (二)主的工人对待信徒们,要有为母的心肠,和为父的态度(参帖前二7,11)。 (三)只有生命丰富的人才能生养众多。人若不肯走十字架的道路,就不能达到丰富的境地;人若贪图名声、富足、赞美、兴隆,他的生命必定贫穷。若要生命丰富、成熟,就必须甘愿忍受藐视和厌弃,凌辱和飘零,直到走完十字架的道路,这是神的定律。 【林前四16】「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原文字义〕「效法」变成跟从者。 〔文意注解〕保罗以身作则,希望信徒学习他的榜样和教导。 〔话中之光〕(一)从前引导我们,传神之道给我们的人,我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十三7)。 (二)我们效法主的仆人,如同他效法基督(林前十一1),也就是效法他身上的基督。每一位神的儿女都有像神的一点,我们就是要学他们的这一点,如此我们也就要像基督。 【林前四17】「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文意注解〕「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提摩太是个年轻的传道人,保罗在第一次布道旅程中带领他信主(徒十六1~13);此后,他一直是保罗的亲密同工(参提前一2;提后一2~6)。保罗打发提摩太去哥林多(参林前十六10),但书前却没有一同署名(比较林前一1与林后一1),故可能他当时已经成行。 「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保罗对待提摩太,情同父子(参提前一2;提后一2)。保罗自己有忠心(参2节),也非常重看别人有忠心。 「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基督里…行事』意指行事凭基督的生命,照基督的旨意,彰显基督的模样。 「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意指他在各地对各教会的教导都是一样的,并不因地而异。 〔话中之光〕(一)我们效法主的仆人(参16节),若只效法他们身上那些基督的成分――『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就不会发生难处,因为基督总是叫人『合』的。 (二)传道人不要光靠嘴巴传讲道理,也要以身作则,在人面前有相配的见证。 【林前四18】「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 〔文意注解〕「有些人自高自大」:『有些人』指那些反对保罗,试图削弱他使徒权柄(参林前九1~3)的哥林多信徒;他们指控他反复无常(林后一17),他的言语粗俗(林后十10)等。 「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保罗的计划是先打发提摩太去哥林多,然后自己前去处理教会内部各种问题(参林前十六3~9)。哥林多教会有些人以为保罗不敢到他们那里去,怕面对说他闲话、日益敌视他的人(参林前九1~3;林后一17;十10)。 【林前四19】「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权能。」 〔话中之光〕自高自大的人喜爱批评――多有言语,然而这并非表示他们有权柄;只有那灵命丰盛的人,话中自然带着权柄,也显出权柄(参太七28~29)。 【林前四20】「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文意注解〕「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指我们人有分于神的国,是见于神的权能彰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只靠口头的承认。 「乃在乎权能」:空洞无聊的言语,与圣灵真实的能力成对比。 〔话中之光〕(一)神国的标帜,不是信徒所说的动听言语,而是他们生命中所流露的圣灵的大能。 (二)一个多亲近神、认识神的人,就必多有权能,因为权能乃在于神。 【林前四21】「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文意注解〕「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指愿意保罗如何对待他们。 「是愿意我带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刑杖』指运用使徒属灵权柄对教会罪恶作出处分。 「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由此可见他的言与和行动,乃是出于关怀信徒灵性的真实爱心,而不是出于辖管的野心。 〔话中之光〕(一)信徒今天如何作工、如何生活为人,关系到将来如何蒙神的对待――受神公义的惩罚呢?或是得神慈爱的赏赐呢? (二)属灵的权柄非到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爱所折服的人,比权柄所折服的人更多,且更有果效。 叁、灵训要义 【作主仆人的榜样和信徒对他们所该有的态度】 一、管家――有忠心――不可妄加批评(1~5节) 二、使徒――为主受苦――不可轻看(6~13节) 三、父亲――带着爱和管教的权柄――要效法和记念(14~21节) 【保罗与哥林多信徒的对比】 一、连自己也不论断――论断别人(2节) 二、被人鄙视――自高自大(6~13) 三、有权能――只有言语(19~21节) 【神管家和基督执事的模型——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一、定死罪的囚犯(9节)——主钉死在十字架上代替死刑犯而死 二、成了一台戏(9节)——在彼拉多衙门前被示众(约十九5) 三、愚拙的(10节)——人看祂是愚拙,上卑微的十字架 四、软弱的(10节」——祂被钉是为我们成为软弱(林后十三4) 五、被藐视(10节)——祂是被人轻看的拿撒勒人(约一46) 六、又饥(11节)——为服事人连饭也顾不得吃(可三20;六31) 七、又渴(11节)——在雅各井旁与十字架上喊说,我渴了(约四8,十九28) 八、赤身露体(11节)——人剥去祂的外衣,内衣,挂在十字架上(太廿七35) 九、挨打(11节)——被鞭打(太廿七26) 十、没有一定的住处(11节)——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太八20) 十一、劳苦(12节)——走遍各处,殷勤作工 十二、亲手作工(12节)——这不是那木匠么(可六3) 十三、被人咒骂(12节)——又打又辱骂(路廿二65) 十四、忍受逼迫(12节)——追杀,推祂下山崖(约七1;路四29) 十五、被人毁谤(13节)——说祂靠鬼王别西卜赶鬼(路十一15) 十六、世上的污秽(13节)——众人都异口同声说,祂是该死的(太廿六66) 十七、万物中的渣滓(13节)——他们喊着说,除掉祂(约十九15) 【为父的灵】 一、不是叫人羞愧,乃是警戒人(14节) 二、以生命,不是以教训(15节) 三、显出行为的榜样(16~17节) 四、宁以慈爱温柔的心对待,而不愿行使权柄(21节)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哥林多前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哥林多前书提要」结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