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四章拾穗 【代上四1】「猶大的兒子是法勒斯、希斯侖、迦米、戶珥、朔巴。」 “猶大的兒子”。只有“法勒斯”確實是他的兒子;其它人是不同宗族的領袖,彼此卻不是兄弟。――《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本節至23節是猶大支派法勒斯家譜的補遺(比較二章)。法勒斯維猶大的嫡傳(創三十八29)。其他四人都是猶大以後很多代才出生的子孫。――《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他們都是猶大的直系子孫,按著順序列出了五代後裔。自2節開始補充了部分家譜,因2章大略記述了朔巴之前四名子孫,故本章則從介紹朔巴子孫開始。 ――《聖經精讀本》 希伯來語的「兒子」(1節)一詞,可以指「親生兒子」,也可以指「後裔」。在第1節的名字中,「法勒斯」是猶大的兒子(二4),「希斯侖」是「法勒斯」的兒子(二5),「迦米 כַּרְמִי」可能就是「希斯侖的兒子迦勒 כָּלֵב」(二18),「戶珥」是「迦勒」的兒子(二19),「朔巴」是「戶珥」的兒子(二50)。這樣,1~8節這段家譜就和二55連接起來,在介紹完大衛後裔的家譜之後,繼續介紹「戶珥」的兒子「朔巴」的家譜。──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段家譜沒有出現在聖經的其他地方,加上有些經文的抄寫錯誤,導致不 容易理解。這段經文主要是記錄猶大支派中比較小的幾個家族的家譜。 ●「法勒斯」:字義是「違規」、「破壞」。法勒斯在家族上列為長子,大衛 與耶穌基督都是他的後代。 ●「希斯崙」:字義是「被牆圍住」。 ●「迦米」:字義是「我的葡萄園」。此處應該是「迦勒」2:19 。 ●「戶珥」:字義是「洞」。 ●「朔巴」:字義是「流動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20】法勒斯家譜的補篇:本段所收錄的是好些互不關連的資料片段,內中又包括很多地方和民族的名稱。――《串珠聖經注釋》 1~23節在記錄了大衛的家譜之後(三1~24),繼續記錄猶大的其他後裔。這就使整個猶大支派的家譜(二3~四23)成為一個交錯平行(Chiastic
Parallelism)結構,刻意突出中間的大衛家譜: o A. 猶大的後裔(二3~55) o B. 大衛的後裔(三1~24) o A1. 猶大的其他後裔(四1~23)──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四1~43】猶大、西緬支派的家譜: 從此處開始記錄了與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子孫相關的家譜。(1~23節)多少有些分散地記錄了關於猶大支派的部分家譜,24~43節則介紹了關於西緬支派的家譜。在猶大子孫中重點人物是朔巴的後裔(1~4節)、希斯侖的遺腹子亞施戶的後裔(5~8節)、雅比斯與其後裔(9~12節)、俄陀聶、迦勒及示拉的後裔(13~23節)。關於西緬後裔之家譜的特點是一併介紹了居住地(28~33節)。猶大支派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是最為強大的支派,西緬支派的勢力卻較微弱。但是,西緬的子孫記錄在猶大子孫之後,這是因為兩者之間有特殊的關係(書19:1~9)。 ――《聖經精讀本》 【代上四2】「朔巴的兒子利亞雅生雅哈;雅哈生亞戶買和拉哈,這是瑣拉人的諸族。」 2節承接2:52。――《串珠聖經注釋》 ●「利亞雅」:字義是「耶和華已經看見」。 ●「雅哈」:字義是「他要搶奪」。 ●「亞戶買」:字義是「蘆葦:
水的兄弟」。 ●「拉哈」:字義是「壓抑」。 ●「瑣拉」人:字義是「大黃蜂」。――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以坦之祖的兒子是耶斯列、伊施瑪、伊得巴,他們的妹子名叫哈悉勒玻尼。」 以坦之祖的兒子: 在這裡“以坦”似乎指地名。(代下11:6)論到此處是為羅波安所重建而成為要塞的地方。 ――《聖經精讀本》 「以坦之祖」(3節)在七十士譯本中是「以坦的兒子」(英文ESV譯本)。「以坦」可能是戶珥的另一個兒子「哈勒」(二51)的後裔。在這份家譜中特地提到他的女兒「哈悉勒玻尼」(3節),這些細節可能對當時回歸的百姓有特殊的鼓勵意義。──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以坦」:字義是「野獸的巢穴」。 ◎ 4:3 原文是「這些是以坦祖先」,沒有「的兒子」。學者一般認為這裡應該 是文士漏抄一段文字,原來應作「這些是伯迦得之祖哈勒的兒子們,以坦(地名) 的祖先」。 ●「耶斯列」:字義是「神栽種」。 ●「伊施瑪」:字義是「荒蕪」。 ●「伊得巴
」:字義是「強壯」。 ●「哈悉勒玻尼」:字義是「面對陰暗」。――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代上四3~4】本章所記有人名也有地名(參二42注)。“祖”字希伯來原文作“父”,有時指的是軍政領袖或一城、一門工藝的創立人。此處和5、12、14、17~18等節及其他一些地方均有此種用法。這兩節因此可譯為“戶珥是以法他的長子,他的後代為伯利恒城的建立人,他有三個兒子:以坦、毗努伊勒、以謝珥。以坦的兒子是耶斯列、伊施瑪、伊得巴,並有一女兒哈悉勒波尼。毗努伊勒建立基多城,以謝珥建立了戶沙。” ――《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戶珥的後裔:學者對3節開頭部分的修訂有兩種意見: 1 採用七十士譯本「以坦的兒子是耶斯列 ...... 」; 2 推測本節人名乃哈勒(2:51)的後代:「哈勒的兒子是 ......
(漏去名字) ......,他(哈勒)是以坦、耶斯列 ...... 的父親」。――《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四4】「基多之祖是毗努伊勒;戶沙之祖是以謝珥。這都是伯利恒之祖以法他的長子戶珥所生的。」 「某某之祖」(4節)可譯為「某某城的創始人」。這裡提到「伯利恒之祖以法她的長子戶珥」(4節),會讓人聯想到先知彌迦對彌賽亞的預言:「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五2)。──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基多」:字義是「牆壁」。 ●「毘努伊勒」:SH 6439,字義是「面對神」。此字與創 32:30~31 雅各與神 摔跤的地方近似,一定能夠提醒讀者那段故事與雅各把當地取名背後的意義:「我 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 ●「戶沙」:字義是「急忙」。 ●「以謝珥」:字義是「寶物」、「財富」。――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 資料》 【代上四5】「提哥亞之祖亞施戶有兩個妻子:一名希拉;一名拿拉。」 “提哥亞之祖”可譯為“提哥亞城的建立人”。――《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提哥亞」(5節)是耶路撒冷南面靠近曠野的一個村莊(代下二十20)。「提哥亞婦人」(撒下十四4)曾勸誘大衛體貼肉體,放棄公義的原則,最終使國度因著押沙龍的叛亂而受虧損。「提哥亞」這個名字,也會使人聯想起約沙法時代神在這裡所施行的拯救(代下二十17、20),還會讓人聯想起先知耶利米對猶大亡國的預言:「你們要逃出耶路撒冷,在提哥亞吹角」(耶六1)。現在,失敗已經成為過去,預言已經成為歷史,回歸的百姓應當痛定思痛,思想將來怎樣秉公行義,回應「提哥亞」(摩一1)的先知阿摩司的呼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五2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提哥亞」:字義是「柵欄」(很可能是個地名 摩 1:1 阿摩司就是提哥亞 人)。 ●「亞施戶」:字義是「黑」。 ●「希拉」:字義是「鏽」。 ●「拿拉」:字義是「少女」。――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6】「拿拉給亞施戶生亞戶撒、希弗、提米尼、哈轄斯他利,這都是拿拉的兒子。」 ●「亞戶撒」:字義是「擁有人」。 ●「希弗」:字義是「一口井」。 ●「提米尼」:字義是「南方的」。 ●「哈轄斯他利」:字義是「我要勤於觀看尋覓」。―― 蔡哲民等《歷代志 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7】「希拉的兒子是洗列、瑣轄、伊提南。」 本節末應加上「和哥斯」數字。――《串珠聖經注釋》 ●「洗列」:字義是「光燦」。 ●「瑣轄」:字義是「黃褐色的」。 ●「伊提南」:字義是「使用不純潔」。――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8】「哥斯生亞諾、瑣比巴,並哈侖兒子亞哈黑的諸族。」 ●「哥斯」:字義是「荊棘」。 ●「亞諾」:字義是「同盟者」。 ●「瑣比巴」:字義是「慢的」。 ●「哈崙」:字義是「被尊崇的」。 ●「亞哈黑」:字義是「尾隨的軍隊」。――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9】「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說:我生他甚是痛苦。」 ●「雅比斯」:字義是「憂傷」。 「雅比斯」(9節)可能是「哥斯」(8節)的後裔。猶太傳統認為他就是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13節;《他勒目》Talmud,Temurah 16a:14),因為精通律法,所以吸引了「眾文士家」(二55)住在他的城裡(《米大示》Midrash
Tanchuma, Yitro, Siman
4: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猶太傳統認為,「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9節),是因為他精通律法(《米大示》Midrash
Tanchuma,Tetzaveh, Siman 9:1)。但「尊貴 כָּבַד/kä·vad’ 」(9節)原文在《歷代志》中也被譯為「重」(代下十10)、「大」(十3),所以也可以理解為「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重」;他母親「生他甚是痛苦」(9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胎兒超重。按照上下文,「雅比斯 יַעְבֵּץ/yah·bāts’」應該與「痛苦 עֹצֶב/ō’·tsev」有關,意思可能是「使……悲傷」,但現在已經找不到原文的根據。──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尊貴」:SH 3513,「受尊榮」、「德高望重」。 ●「甚願你賜福」:連續兩個SH 1288,「賜福」、「祝福」。用以加強語氣。 ●「常與我同在」:原文是「你的手(能力)常與我同在」。 ◎「我生他甚是痛苦」:原文可以指「生產之痛特別痛苦」,也可能指著「生 產時大環境令人痛苦」。――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9~10】“雅比斯”。他透過充滿信心的禱告,勝過其名字所蘊含的痛苦。――《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在本書前九章的譜系人名中,此處特別提到雅比斯和他的蒙神垂聽的短禱,是個憑信心、仰望神度過艱難得平安的禱告模範。――《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古代近東地區常常在家譜中間暫敘重要的歷史事實。我們無從知曉本節的“雅比斯”屬於哪個家族,只是他似乎因以下三個事實而被矚目為“比他眾兄弟更尊貴”:①“雅比斯”這一名字原意是“痛苦”,他的
尊貴就暗示“痛苦的代價”。在被擄期間,以色列百姓飽受了寄居的痛苦與悲哀。對他們而言,最為急需建立的德行就是對苦難的克己態度,也應當在這種脈絡中理解將雅比斯的故事插敘在此處的原因;②雅比斯是出色的信心之人,10節的禱告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他告白立約之神就是祝福的根源,相信真正的成功之道取決於神,並懇求神伸出援助之手(詩29:11;箴16:1);③據居住在雅比斯的地區的文士來看(2:55),他應博學多識。據猶太的傳承,雅比斯是非常著名的律法學者。 ――《聖經精讀本》 從被擄之地回歸的百姓和雅比斯一樣,都經歷了「痛苦」(9節)的出生。因此,這段家譜中特地插入了一段雅比斯的禱告(10節),鼓勵百姓像雅比斯一樣,憑信心認清自己的選民身分,在悲傷中抓住神的應許,在仇敵環伺中擴張境界。──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有些人過度解讀雅比斯禱告的細節,甚至把雅比斯的禱告高舉為一種流行的禱告模式,但猶太拉比對這段禱告的解讀卻完全不同(《他勒目》Talmud,Temurah 16a:18)。由於我們並不能確認雅比斯的歷史背景,所以不應該將這段禱告天馬行空地靈意化。──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四10】「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 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 神就應允他所求的。」 「甚願禰賜福與我」(10節),原文的開頭就是雅各在伯特利許願時所用的「若 אִם」(創二十八20)。雅比斯的禱告在形式上是一個許願,意思是「若禰大大賜福與我……」,但卻沒有像雅各那樣說出承諾(創二十八2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擴張我的境界」(10節),可能指從迦南人手中奪取神所應許的地業,成就神的應許(出三十四24;申十二20;十九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常與我同在」(10節),原文是「禰的手常與我同在」,意思是祈求神大能的保守。──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保佑我不遭患難」(10節),原文是「保佑我不遭邪惡」。──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不受艱苦」(10節),原文「艱苦 עָצַב/ä·tsav’」(10節)與「痛苦 עֹצֶב/ō’·tsev」諧音,是一個雙關語,表明雅比斯的禱告不是害怕受苦,而是不想讓他母親所說的「痛苦」變成自己的命運,不想讓「雅比斯」這個名字成為咒詛。──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神就應允他所求的」(10節),表明雅比斯的禱告摸著了神的心意。因為他不是求神來成就人的意思,而是求神成就祂自己的應許。──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 4:10 中歷代志作者特別把雅比斯的禱告放在家譜中,顯示其真是具有獨特 性。 ◎這個禱告似乎非常「物質」,與現代的「成功神學」教導一致。但不管怎樣, 神應允這個禱告。我們也不必認為神一定不應允物質性的禱告,雖然我們知道不管 神應不應允我們的那一種禱告,祂還是造物者。 ◎此處的「雅比斯」與 2:55 「住雅比斯的文士家族」不確定是否為同一個「雅 比斯」。不過依照歷代志作者的手法,的確是有可能 4:10 與 2:55 的雅比斯是同一 人。如果是同一人,那表示透過神應允禱告,雅比斯的命運由痛苦轉為有福,而且 他的「有福」不是自己獨享,反倒是與經濟需要支援的「文士」們分享。―― 蔡哲 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1】「書哈的弟兄基綠生米黑,米黑是伊施屯之祖。」 第11節的「書哈 שׁוּחָה/shü·khä’」與第4節的「戶沙 חוּשָׁה/khü·shä’」原文是兩個子音更換,兩個名字在希伯來文中被認為是互通的。因此,「書哈」很可能就是戶珥的後代「戶沙」。──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書哈」:字義是「富裕」。 ●「基綠」:字義是「被囚禁的」。 ●「米黑」:字義是「價值」、「僱價」。 ●「伊施屯」:字義是「柔弱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2】「伊施屯生伯拉巴、巴西亞,並珥拿轄之祖提欣拿,這都是利迦人。」 “珥拿轄之祖提欣拿”可譯為“提欣拿是珥拿轄城的建立人”。――《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利迦: 此名在聖經中只見於本節。有些手抄本將此記錄成“利甲”,若說利迦與利甲是同一人物,本節則可與(2:55)相聯繫。利甲人是摩西的岳父何巴所屬的民族,亦被稱為基尼人或米甸人,很快就被以色列民族所同化,忠心耿耿地事奉耶和華神(創15:19;士1:16;4:11;耶35:2)。如此,未曾屬於以色列純正血統的人也記錄在家譜上的事實(17,18節),使我們看到了神對外邦世界的永恆計畫(賽9:1;42:1,6)。在舊經聖經中,進入聖約百姓之列的外邦人之代表人物有他瑪(創38章;太1:3)、喇合(書6:22,23;來11:31),路得(得4:13;太1:5)等。 ――《聖經精讀本》 ●「伯拉巴」:字義是「醫治之家」。 ●「巴西亞」:字義是「跛子」。 ●「珥拿轄」:字義是「蛇之城」。 ●「提欣拿」:字義是「懇求」。 ●「利迦」:字義是「極限的部分」。――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3】「基納斯的兒子是俄陀聶、西萊雅。俄陀聶的兒子是哈塔。」 俄陀聶為以色列民的第一位士師(書十五17;士一13;三9~11),和迦勒(15節)是近親。――《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俄陀聶: 在驅除猶大支派所分得為業之地的殘餘外邦勢力時曾立下赫赫戰功(書15:13~19),也是以色列的第一個士師(士3:9)。作者似乎是為了使以色列百姓藉著回顧征服迦南時的氣魄與信心,而致力於民族的重建,介紹了猶大支派的猛將俄陀聶。 ――《聖經精讀本》 ●「基納斯」:字義是「獵人」。 ●「俄陀聶」:字義是「神的獅子」。 書 15:17 士 3:9 記載此人的事蹟, 他是第一個被興起的士師。 ●「西萊雅」:字義是「耶和華是統治者」。 ●「哈塔」:字義是「敬畏」。――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3 俄陀聶的事蹟你記得多少?】俄陀聶是以色列頭一位士師。他大施改革,使國中得享太平,他的事蹟記在士師記1章9至15與3章5至14節中。――《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四13~15】基納斯的後代:基尼洗族由此而生,他們並非以色列人,只不過住在猶大支派當中。――《串珠聖經注釋》 「俄陀聶」(13節)是探子迦勒的女婿,是神為以色列興起的第一位士師(士三9)。耶孚尼的兒子「迦勒」(15節)是進迦南時專心跟從神的探子(民十四24)。這兩個名字,會使回歸的百姓聯想起迦勒和俄陀聶憑信心奪取應許之地的歷史(書十四6~12;十五17),提醒他們也要憑信心重建聖殿和耶路撒冷。──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3~15節記錄基納斯家族的成員。在書15:17和士1:13;3:9,11中都提到基納斯。俄陀聶是基納斯的兒子。基納斯是迦勒的兄弟。以東人也有一個基納斯族長(代上1:53)。――《SDA聖經注釋》 【代上四14】「憫挪太生俄弗拉;西萊雅生革夏納欣人之祖約押,他們都是匠人。」 “西萊雅生革夏納欣人之祖約押,他們都是匠人”亦可譯為“西萊雅生約押,約押是匠人谷的建立人,住在這裡的都是匠人”。“革夏納欣”義為“匠人谷”。――《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匠人: 在本章所記錄的猶大支派家譜中,出現紡織工(21節)、窯匠與園丁(23節)從事等各種職業的人,在當時,他們屬特別的技能人員。聖經所介紹的職業種類約如下文。今日的社會到處都有不可勝數的職業,其中有一些起著維持生計或實現價值的作用,有些則是製造社會罪惡的無益之業。故,聖徒當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懷有清楚地蒙召意識。 ――《聖經精讀本》 「革·夏納欣」(14節)原文的意思是「匠人之谷」。在猶大的家譜中,出現了「匠人」(14節)、「織細麻布的」(21節)和「窯匠」(23節)等有特別技能的人。古代的技工通常都是家傳的祖業,所以他們的家族很可能在聖殿、耶路撒冷的建造和重建中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二十二1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憫挪太」:字義是「我的住所」。 ●「俄弗拉」:字義是「幼鹿」。 ●「革夏納欣」:字義是「匠人之谷」。 ●「約押」:字義是「耶和華是父」。 ●「匠人」:SH 2796,「工匠」、「雕刻匠」。 ◎ 4:14 約押是「匠人之谷」的祖先,這一族的特色是「工匠」。――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5】「耶孚尼的兒子是迦勒;迦勒的兒子是以路、以拉、拿安;以拉的兒子是基納斯;」 「耶孚尼的兒子是迦勒」:在書15:17及士1:13是俄陀聶的兄弟。最後一句又可作:「以上是基納斯的後代」。――《串珠聖經注釋》 ●「耶孚尼」:字義是「他將被面對」。 ●「以路」:字義是「觀看」。 ●「以拉」:字義是「橡樹」。 ●「拿安」:字義是「喜樂」。 ●「基納斯」:字義是「獵人」。――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6】「耶哈利勒的兒子是西弗、西法、提利、亞撒列;」 ●「耶哈利勒」:字義是「神是被頌讚的」。 ●「西弗」:字義是「城垛」。 ●「西法」:字義是「城垛」。 ●「提利」:字義是「害怕」。 ●「亞撒列」:字義是「神持守」。――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7~18】「以斯拉的兒子是益帖、米列、以弗、雅倫。米列娶法老女兒比提雅為妻,生米利暗、沙買和以實提摩之祖益巴。米列又娶猶大女子為妻,生基多之祖雅列,梭哥之祖希伯和撒挪亞之祖耶古鐵。」 “以實提摩之祖益巴…和撒挪亞之祖耶古鐵”一段可譯為“益巴是以實提摩城的建立人。米列娶了一個猶大女子為妻,生有三子,就是建立基多城的雅列、梭哥城的希伯,和撒挪亞城的耶古鐵”。――《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米列娶法老女兒比提雅為妻: 米列與大國埃及的公主結婚的事實是非常令人驚異的。本書作者也留意到這一點,優先介紹了比提雅的眾子。若說比提雅放棄埃及宮庭的豪華生活而與一個猶大男子結婚的行為是信仰上的決志,她的信心令我們想起摩西的決志(來11:24,25)。並且,比提亞的此番信心:①必使以色列百姓建立作為聖約百姓的強烈的責任感;②也教導他們何為信仰的高貴。 ――《聖經精讀本》 「比提雅」(18節)原文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女兒」。這位法老女兒生活的年代、背景不詳,但她離開埃及、住在神的選民之中,並且得著了一個神百姓的名字,成為神接納外邦人的見證。──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以斯拉」:SH 5834,字義是「幫助」。與 拉 7:1 的以斯拉SH 5830,原 文意義一樣,文字略有不同。 ●「益帖」:字義是「豐足」。 ●「米列」:字義是「叛逆」。 ●「以弗」:字義是「小牛」。 ●「雅倫」:字義是「耶和華居住」。 ●「比提雅」:字義是「耶和華的敬拜者」。 ◎ 4:17 很難想像一個以色列人可以娶法老的女兒為妻,而且這法老女兒的名 字應該是改過了,字義是「耶和華的敬拜者」,顯示這個法老女兒是敬拜耶和華的。 聖經沒有記載更詳細的細節,只是單單在家譜中指出「米列」娶了法老的女兒這件 事情,作為一件值得紀念的特別事蹟。 ●「米利暗」:字義是「反抗」。 ●「沙買」:字義是「荒涼的」。 ●「以實提摩」:字義是「我會使自己被聽見」。 書 15:50 記載此城,翻譯 為「以實提莫」。 撒上 30:28 此城也是大衛常常會去,打敗亞瑪力人後送禮的城 市。 ●「益巴」:字義是「他會頌讚」。 ●「基多」:字義是「牆壁」。 ●「雅列」:字義是「下降」。 ●「梭哥」:字義是「茂密的」。 ●「希伯」:字義是「忠實的同伴」。 ●「撒挪亞」:字義是「丟開」。 ●「耶古鐵」:字義是「神的淨化」。――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19】「荷第雅的妻是拿含的妹子,她所生的兒子是迦米人基伊拉和瑪迦人以實提摩之祖。」 「基伊拉」(19節)這個名字,會讓人聯想到當年大衛對基伊拉的拯救,以及基伊拉人對大衛的出賣(撒上二十三1~13)。當年大衛選擇體諒基伊拉人的軟弱,主動「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去」(撒上二十三13),讓神「拯救基伊拉」(撒上二十三2)的心意能滿足。這個選擇預表了將來那位受膏者基督:「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三18),所以祂也體諒百姓的軟弱,求神「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荷第雅」:字義是「耶和華的威榮」。 ●「拿含」:字義是「舒適」。 ●「迦米」:字義是「骨瘦」。 ●「基伊拉」:字義是「要塞」。 撒上 23:1~14 記錄大衛曾經幫助這個城邑, 但是這個城邑還是會把大衛交給掃羅。此處寫出這個名字,那段事蹟應該會被想起。 ●「瑪迦」:字義是「壓」。 ◎ 4:19 的「瑪迦人」,可能是 2:48 迦勒的妾瑪迦之後代組成。 ●「以實提摩」:字義是「我會使自己被聽見」。――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 研經資料》 【代上四20】「示門的兒子是暗嫩、林拿、便哈南、提倫。」 「便梭黑」:應作「梭黑的兒子是 ...... (漏去名字)」。――《串珠聖經注釋》 ●「示門」:字義是「沙漠」。 ●「暗嫩」:字義是「有信心的」。 ●「林拿」:字義是「喊叫」。 ●「便哈南」:字義是「恩惠之子」。 ●「提倫」:字義是「禮物」。――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21】「猶大的兒子是示拉;示拉的兒子是利迦之祖珥、瑪利沙之祖拉大和屬亞實比族織細麻布的各家。」 “示拉”。猶大的第三子(二3)。――《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古代近東和土著部落多有以所擅長的行業聞名的。此處提到織細麻布的亞實比族,還有23節的窯匠,專為王作工的,以及專作文士的(二55),是當日社會實況的反映。 示拉是猶大早年所生唯一生存的兒子(二3)。――《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以示」:字義是「他救了我」。 ●「梭黑」:字義是「散放」。 ●「便梭黑」:字義是「梭黑的兒子」。 ●「示拉」:字義是「懇求」。這是猶大最小的兒子 2:3 。 ●「利迦」:字義是「旅途」。 ●「珥」:字義是「清醒」。 ●「瑪利沙」:字義是「山頂」。 ●「拉大」:字義是「秩序」、「命令」。 ●「亞實比」:字義是「我將起誓」。 ●「織細麻布」:SH 5656+SH 9488,「細麻布工作」、「細麻布勞動」。應該 不只是「織布」,而是從事整個「亞麻布產業」的工作。――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 研經資料》 【代上四21 亞實比族織細麻布的各家】本節上文提到瑪利沙,令人懷疑亞實比族可能也是位於耶路撒冷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間的薩非拉地區,但就現有資料無法提供更加明確的位置。同行的工匠通常聚居在選擇從事該個專業的城鎮,組織他們的行會。工藝的技巧可以一代接一代地傳授下去。早至主前十五世紀,阿拉拉赫文獻已經列出了超過六十個這種家庭工業,紡織是最普及的工業,大部分家庭都小規模地從事,但它亦能支持大規模的工業中心。亞麻加工、紡紗、染布、編織都是細麻科技的一部分。──《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四21~23】示拉的後裔:有些名字本是地名,大概是某些行業的中心。――《串珠聖經注釋》 21~23節是猶大的第三個兒子「示拉」(21節;二3)的後裔。──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四22】「還有約敬、哥西巴人、約阿施、薩拉,就是在摩押地掌權的,又有雅叔比利恒,這都是古時所記載的。」 「在摩押地掌權的」:有學者修訂作「他(薩拉)與摩押人通婚」,或「他遷居摩押地」,或「他替摩押人作工。」 「又有雅叔比利恒」:應承接上句作「後來回到伯利恒」,或作「他們都是伯利恒的居民」。――《串珠聖經注釋》 「在摩押地掌權」(22節),可能指這位猶大族長征服摩押,也可能是與摩押人通婚,因為「掌權」原文的意思可以是「做丈夫、結婚、擁有」。──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約敬」:字義是「耶和華站立」。 ●「哥西巴」:字義是「虛偽欺瞞」。 ●「約阿施」:字義是「神的賞賜」。 ●「薩拉」:字義是「燒」。 ●在摩押地「掌權」:SH 1166,「統治」。 ●「雅叔比利恆」:字義是「麵包的歸還者」。 ◎ 4:22 記錄有一些猶大人統治摩押地,但沒有記載詳情,只說這是「古老的 記載」、「古代的事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22 哥西巴人】這名字難以考證,如果一定要,哥西巴最有可能是薩非拉地區亞革悉的異名。學者初步鑒定它是距離瑪利沙約五哩,現代稱為貝達遺址(Tel el~Beida)的地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四23】「這些人都是窯匠,是尼他應和基低拉的居民,與王同處,為王作工。」 “尼他應和基低拉”。原文作:植物和籬笆。――《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窯匠」:SH 3335,「陶匠」。 ●「尼他應」:字義是「花草之中」。 ●「基低拉」:字義是「牆壁」。 ●「與王同處」:「與王一起住在那裡」。 ◎ 4:23 提到一些陶匠,他們為王室工作。歷代志作者花時間於家譜中記載這 些專業人士的事蹟,突顯這些專業對當時的人之重要性。――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 研經資料》 【代上四23 王在尼他應和基低拉的窯匠】不難想像王宮和聖殿都希望能夠吸引最佳的巧匠,來供應他們的需要。他們對工匠的支持包括提供物資、場地、工具,可能還有奴隸幫忙做粗重工作。此外,工匠還可以得到糧食、衣服,和其他的供應。本節所提的也都是薩非拉的城鎮,至於其確實位置,學者卻沒有一致的意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四24】「西緬的兒子是尼母利、雅憫、雅立、謝拉、掃羅;」 “西緬”。參看約書亞記十九章1至9節和列王紀上十一章13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本節至43節記有西緬的譜系,也見於《創世記》四十六10、《出埃及記》六15和《民數記》二十六12~13。西緬支派所得業地在猶大業地的中間,因此在政制上已歸屬猶大,歷來很少單獨提到西緬,都把它當作猶大的一部分看待。西緬因人口增多,業地容納不了,在猶大王希西家中興時期朝東、西兩個方向尋找牧地(38~43節)。東南邊是以東人的居地(41節所記米烏尼人為以東的一族),西邊的含族(40節)當指住在沿海一帶的非利士人和迦南人。希西家曾攻擊非利士人直到迦薩(王下十八8)。西緬人趁機擴張是很自然的事。“基多”很可能就是基拉耳(創二十1,位於迦薩東南)。――《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西緬的兒子是……掃羅: 本節與(民26:12,13)並行句。(創46:10)所記錄的西緬之子共有六名,本文與(民26:12,13)記錄了除了“阿轄”之外的五子之名。據推測阿轄是因為沒有後裔才被除外。本文中的“尼母利”、“謝拉”、“雅立”創世記各譯成“耶母利”、“瑣陀”、“雅斤”。 ――《聖經精讀本》 ●「西緬」:字義是「聽見」。 ●「尼母利」:字義是「神的日子」。 ●「雅憫」:字義是「右手」。 ●「雅立」:字義是「抗爭者」。 ●「謝拉」:字義是「升起」。 ●「掃羅」:字義是「所想望的」。 ◎對照 創 46:10 民 26:12 除了人名的拼寫略有不同外,主要是民數記與歷 代志的記錄沒有「阿轄」這個人。可能是因為阿轄早死,或者創世記中的「阿轄」 是誤抄導致。――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24~43】西緬支派:猶大和西緬兩支派的祖先都是利亞所生(創29:33, 35),
而且他們的領地相連,都位於以色列地的南方。後來以色列國分裂為二,南北對峙,支派間的分界已失去重要性,且漸漸消失,西緬支派終於被歸併入猶大支派之內了。 本段內容可分為三部分: 1 族譜(24~27); 2 領地(28~33); 3 族長名錄及族史片段(34~43)。――《串珠聖經注釋》 西緬的領土: 這裡繼猶大的家譜之後介紹了西緬子孫的家譜(創46:10;出6:15;民26:12,13),尤其是特意刻畫了西緬子孫在希西家在位時所表現出來的大智大勇。這可以說是作者欲在百姓心中挑旺對作為祭司之盼望。在分配迦南地時,西緬支派並沒有得到獨立的產業,只是在猶大支派的產業中分得了一些(書19:1)。因此,西緬的後裔很難維持支派的存續性與主體性。他們之所以處在那種境地皆因他們的愚蠢行徑與雅各的咒詛(創34:24~31;49:5~7)。下文是按照時代的順序所列出的聖經中關於西緬子孫的記錄。 ――《聖經精讀本》 24~43節是西緬支派的家譜。在十二支派中,西緬支派的人口最少,在被擄之前幾乎沒有存在感,回歸之後卻留下了一段非常醒目的家譜,位置排在猶大支派後面,篇幅排在猶大、利未和便雅憫支派後面。──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猶大和西緬都是利亞所生(創二十九33、35),兩個支派的關係非常密切(士一3)。西緬支派在曠野飄流期間就減少了60%的人口(民一23;二十六14),所分的地業在猶大的境內(書十九1~9),此後「他們各家不如猶大族的人丁增多」(27節)。南北分裂以後,西緬支派的一部分可能與猶大支派融合,一起被擄、一起回歸。──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西緬有六個兒子(創四十六10),這裡卻只提到其中五個,而且只數算「迦南女子所生的掃羅」(創四十六10)的後裔(25~27節)。這並不表明其他人的家譜已經流失了,而是作者精心揀選的結果,為要紀念34~37節記錄的那些族長。──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四25】「掃羅的兒子是沙龍;沙龍的兒子是米比衫;米比衫的兒子是米施瑪;」 ●「沙龍」:字義是「報應」。 ●「米比衫」:字義是「香甜的氣味」。 ●「米施瑪」:字義是「一個傾聽」。――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26】「米施瑪的兒子是哈母利;哈母利的兒子是撒刻;撒刻的兒子是示每。」 ●「哈母利」:字義是「神的熱氣」。 ●「撒刻」:字義是「留意的,注意的」。 ●「示每」:字義是「著名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27】「示每有十六個兒子、六個女兒,他弟兄的兒女不多,他們各家不如猶大族的人丁增多。」 ◎ 4:27 說明示每有22個兒女,但是其他兄弟卻兒女不多,重點是遠不及猶大 族的人數。 ◎西緬支派的土地在猶大以南,土地比較荒涼,適合遊牧。西緬與猶大兩支派 關係一向不錯,後期西緬支派漸漸併入猶大支派之中。――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 經資料》 【代上四28】「西緬人住在別是巴、摩拉大、哈薩書亞、」 ●「別是巴」:字義是「七倍誓約的井」。 ●「摩拉大」:字義是「出生」或「賽跑」。 ●「哈薩書亞」:字義是「豺狼村」、「狐狸村」。―― 蔡哲民等《歷代志 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28~33】西緬支派所居住的地名: 本文與(書19:2~7)是並行句,除了措辭上的細微區別之外,列出了幾乎同樣的地名。只是添加了一個新的地名即“陀健”。在分配迦南地時“陀健”可能尚未具備城邑的規模,但在記錄本書的時候,似乎已開始展露頭角。 ――《聖經精讀本》 28~31節列出了西緬人居住的主要城市,32~33節列出了這些城市附屬的城邑與村莊,都位於猶大南方的半乾旱地帶。西緬支派可能在南地以畜牧為主業。──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 4:28~31 是西緬人居住的主要城市,而 4:32~33 則是這些城市附 屬的城邑與村莊。 4:31 特別強調在大衛王時期這些地區都還是西緬人的。 4:33 更 是強調這些固有居住的地點,甚至都還列在家譜之中。這些信息,應該都是要幫助 那些被擄歸回的西緬人克服困難,堅守祖先留下來的產業。―― 蔡哲民等《歷代志 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29】「辟拉、以森、陀臘、」 ●「辟拉」:字義是「麻煩的」。 ●「以森」:字義是「骨頭」。 ●「陀臘」:字義是「世代」。――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0】「彼土利、何珥瑪、洗革拉、」 ●「彼土利」:字義是「神毀壞」或「屬神的人」。 ●「何珥瑪」:字義是「庇護所」。 ●「洗革拉」:字義是「迴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1】「伯瑪嘉博、哈薩蘇撒、伯比利、沙拉音,這些城邑直到大衛作王的時候都是屬西緬人的。」 「這些城邑直到大衛作王的時候」:可見後來它們都歸併入猶大支派的「南地」區分了(參撒上27:6; 30:26~30)。――《串珠聖經注釋》 28節「哈薩書亞」及「哈薩蘇撒」:「哈薩」是飼養牲畜的牛欄或羊圈,反映這二城是兩個大型的畜牧中心,而生活在南地的西緬支派,仍然是過著半遊牧的生活。――《串珠聖經注釋》 ●「伯瑪嘉博」:字義是「戰車之家」。 ●「哈薩蘇撒」:字義是「馬村」。 ●「伯比利」:字義是「創意者之家」。 ●「沙拉音」:字義是「雙閘」。――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2】「他們的五個城邑是以坦、亞因、臨門、陀健、亞珊。」 ● 4:32 應該是「他們的村莊是以坦、和亞因、臨門、和陀健、和亞珊,五個 城邑」。 ●「以坦」:字義是「野獸的巢穴」。 ●「亞因」:字義是「泉水」。 ●「臨門」:字義是「石榴樹」。 ●「陀健」:字義是「測量」。 ●「亞珊」:字義是「煙」。――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3】「還有屬城的鄉村,直到巴力。這是他們的住處,他們都有家譜。」 西緬支派的家譜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列出了他們的應許之地,並強調「這是他們的住處,他們都有家譜」(33節),宣告那些被擄回歸的西緬人有權追溯神分給他們祖先的產業。──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巴力」:字義是「主」。可能就是 書 19:8 的「巴拉‧比珥」SH
1192。 ●他們「都有家譜」:SH 3187,「被列入家譜」。――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 研經資料》 【代上四34】「還有米所巴、雅米勒、亞瑪謝的兒子約沙、」 ●「米所巴」:字義是「回復」或「退步」。 ●「雅米勒」:字義是「他將統治」。 ●「亞瑪謝」:字義是「耶和華是強大的」。 ●「約沙」:字義是「耶和華使其相等」。――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代上四34~43】西緬支派的擴張:由於人口增加,草場不足,西緬支派被逼往東西方伸展,西面直到基拉耳,東面直到亞卡巴灣附近。――《串珠聖經注釋》 暗示了希西家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亞述建立了從地中海到波斯的大帝國,處於蒸蒸日上的階段。因此,巴勒斯坦地區處於不知何時會被亞述所踐踏的危機當中。隨著亞述王撒珥根(B.C.711~705)的去世,巴勒斯坦全城開始彌漫抵抗與謀反的氣息,猶大王希西家是此抵抗運動的先鋒。他使耶路撒冷等猶大的中心城邑成為要塞,攻打拒絕參加此抵抗運動的國家並使之屈服。本文中的兩個征服事件就是關於此番征伐事業的代表性事例(王下18:8)。 ――《聖經精讀本》 【代上四35】「約珥、約示比的兒子耶戶。約示比是西萊雅的兒子;西萊雅是亞薛的兒子。」 ●「約珥」:字義是「耶和華是神」。 ●「約示比」:字義是「耶和華使我安居」。 ●「耶戶」:字義是「耶和華是他」。 ●「西萊雅」:字義是「耶和華是統治者」。 ●「亞薛」:字義是「神所造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6】「還有以利約乃、雅哥巴、約朔海、亞帥雅、亞底業、耶西篾、比拿雅。」 ●「以利約乃」:字義是「我的眼向著耶和華」。 ●「雅哥巴」:字義是「向著雅各」。 ●「約朔海」:字義是「耶和華使人謙卑」。 ●「亞帥雅」:字義是「耶和華所造」。 ●「亞底業」:字義是「神的裝飾」。 ●「耶西篾」:字義是「神建立」。 ●「比拿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建造」或「耶和華已建立」。―― 蔡哲民 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7】「示非的兒子細撒,示非是亞龍的兒子;亞龍是耶大雅的兒子;耶大雅是申利的兒子;申利是示瑪雅的兒子。」 「示瑪雅 שְׁמַעְיָה/shem·ä·yä」(37節)可能是「示每 שִׁמְעִי/shim·ē’」(27節)的另一個寫法。──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示非」:字義是「豐富的」、「充裕的」。 ●「細撒」:字義是「光亮的」。 ●「亞龍」:字義是「大樹」或「橡樹」。 ●「耶大雅」:字義是「耶和華的讚美」。 ●「申利」:字義是「提高警覺的」。 ●「示瑪雅」:字義是「被耶和華聽見」。有學者認為這就是 4:26~27 的「示 每」(原文非常近似)。――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8】「以上所記的人名,都是作族長的,他們宗族的人數增多。」 都是作族長的: “族長”並非是一個民族的族長,而是指“從民族派生出來的家族領袖”。(34~37節)所列出的名單是猶大王希西家在位時攻打基多地而征伐米烏尼人的主角們(41節)。他們的征服事業不僅擴張了西緬支派的地界,還向周邊國家顯示了猶大王朝的主體性抵抗力量。 ――《聖經精讀本》 ◎ 4:34~38 記載西緬的族長名單。 ●「人數增多」:SH 6555+SH 7230,「衝破的多」、「爆炸的多」。―― 蔡 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39】「他們往平原東邊基多口去,尋找牧放羊群的草場,」 「基多口」:應作「基拉耳」。――《串珠聖經注釋》 基多: 確切位置不為人所知,但據以下兩個事實可以推測此地是位於加低斯與書珥之間的“基拉耳”:①是美好肥沃的牧場(創20:1~16;26:1~22);②離西緬支派很近。 ――《聖經精讀本》 當亞述帝國不可一世的時候,西緬支派卻逆勢擴張:39~41節是向西方的擴張,42~43節是向東方的擴張。「含族的人」(40節),可能是住在非利士平原一帶的迦南人。「米烏尼人」(41節)是攻擊猶大的仇敵之一(代下二十1)。「西珥山」(42節)位於死海東南面的以東地。──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基多」口:字義是「牆壁」。可能是「基德」書 12:13 或「基拉珥」。 ●「基多口」:字義是「基多的入口」。――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40】「尋得肥美的草場地,又寬闊、又平靜。從前住那裡的是含族的人。」 ●「含」族:字義是「熱」。――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41】「以上錄名的人,在猶大王希西家年間,來攻擊含族人的帳棚和那裡所有的米烏尼人,將他們滅盡,就住在他們的地方,直到今日,因為那裡有草場可以牧放羊群。」 “米烏尼人”。一個以東人的支派。――《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希西家年間」(41節),指希西家王為了擺脫亞述的轄制,「攻擊非利士人,直到迦薩」(王下十八8)的時候。西緬支派雖然弱小,但34~37節記錄的這些族長卻毫不畏懼強大的亞述帝國,積極參與希西家王的復興,結果不但擴張了西緬支派的境界、消滅了神的仇敵,更成為神用來激勵回歸百姓的榜樣。──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米烏尼」:字義是「居所」。 ●「滅盡」:SH 2763,「完全地毀壞」、「被奉獻以毀壞」、「滅絕」。 ◎ 4:39~41 記錄了西緬人往西邊的擴張,也說明到了猶大王希西家年間,西緬 支派還具有相當的實力。雖然一般認為西緬支派有一大部分融入猶大支派。 ―― 蔡 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41 米烏尼人】這族人的身分學者有好幾個大相徑庭的意見。第一個看法認為他們是阿拉伯南部的瑪因人(Minaeans,其國名叫瑪因〔Ma'in〕)。這個民族對燒香用之香料的壟斷,到了主前四世紀已經延伸到巴勒斯坦。此外,又有學者認為這些人是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碑文中提到的穆烏納亞(Mu'unaya)人。第三個可能則是他們與猶大山地希伯侖以南的城鎮瑪雲有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四42】「這西緬人中,有五百人上西珥山,率領他們的是以示的兒子毗拉提、尼利雅、利法雅和烏薛,」 「西珥山」:可能是位元於南地以南的區域。――《串珠聖經注釋》 ●「以示」:字義是「他救了我」。 ●「毘拉提」:字義是「耶和華拯救」。 ●「尼利雅」:字義是「耶和華的僕人」。 ●「利法雅」:字義是「耶和華的先鋒」。 ●「烏薛」:字義是「神是我的力量」。――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四43】「殺了逃脫剩下的亞瑪力人,就住在那裡直到今日。」 殺了……亞瑪力人: 居住在西珥山的亞瑪力人是掃羅征伐時的餘剩者。掃羅王曾為戰利品所惑,違背了神滅絕所有亞瑪力居民與他們的一切所有的命令(撒上27:8,9;30:1~20),且藉著本文中的西緬支派五百勇士得以成就。今日的聖徒當藉著此番征伐記事而更新覺悟,為了在這地上擴張神的國度,當立定心志,剛強壯膽與撒但的勢力進行屬靈爭戰<弗6:10~20,聖徒的屬靈爭戰>。 ――《聖經精讀本》 「亞瑪力人」(43節)是以掃的後裔(創三十六12),住在別是巴與埃及之間的曠野,一直到西奈半島。「亞瑪力人原為諸國之首」(民二十四20),是以色列人進迦南的路上最強悍的民族。他們「並不敬畏神」(申二十五18),在列國中帶頭攻擊神的百姓、抵擋神的旨意(出十七8~16),成為一切抵擋神和神百姓的勢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祂「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十七16),而交給百姓的責任,就是「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塗抹了,不可忘記」(申二十五19)。當年的掃羅王違背神滅絕亞瑪力人的命令(撒上十五18~19),所以有「逃脫剩下的亞瑪力人」(43節),但神卻借著最弱小的西緬支派完成了祂的旨意。──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西緬支派的這段家譜,不但提醒被擄歸回的百姓要順服神的命令,不要再像掃羅那樣被神厭棄(撒上十五26);也鼓勵一切軟弱、失敗的信徒:即使像西緬支派那樣微弱,也能憑著信心被神大大使用,何況是基督用重價買來(林前六20)的人呢?──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亞瑪力人」:此民族住在猶大南方與埃及之間的沙漠上,習慣游擊戰。這 個民族祖先是以掃創 36:12,16 。 ◎ 4:42~43 記載西緬支派往東邊擴張的事蹟,「西珥山」是以東人的傳統領域。 當時應該被亞瑪力人盤據,結果西緬支派就派人去奪取土地。 ◎ 4:43 「殺了逃脫剩下的亞瑪力人」,就讓人想起掃羅就作王 撒上 15 ,這 段記載,應該也是要提醒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要學習先輩持守神的命令,不要再被 神厭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2~4章)】 1 2章中特別提到珥和亞幹的罪(2:3, 7),有什麽用意嗎?這二人分別犯了什麽罪?參串。同樣,「應做不做,不應做卻去做」是否你的寫照?在你一生中,有什麽事情會使你名留千古或獲神紀念?是惡事還是善事呢? 2 聖經別處沒有記載雅比斯的生平事蹟,此處卻記載他禱告蒙神應允(4:10),這有什麽屬靈意義?在你生平中,有什麽禱告是蒙神應允的呢? 3 你對西緬的認識有多少?他是雅各那一個妻子所生?排行第幾?有什麽生平事略? 4 2~4章的家譜中曾提到不同的行業,試將它們找出來。見2:55; 4:14, 21~23, 39。聖經記載這些資料,你覺得奇怪嗎?這對你有什麽啟發? ──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