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記全書綜合拾穗 【以斯帖有何重要預表?(斯二 17,八 15)】 答:在本書中雖然沒有提到一個神的名字,但就論到神的施恩眷顧,拯救祂的選民這一點上,比起其他書卷所述更為明顯。因此有些人物成為父神、基督與教會方面重要的預表: 壹 亞哈隨魯Ahasuerus——(意王),預表父神。 1 統管大國—預表父神統管宇宙萬有,為主為王。(斯一 12;詩一○三 19;十16)。 2 禦園設筵—預表神愛世人,設立救贖恩筵。(斯一 3—5;太廿二 1—14;啟三 20)。 3 禦園之設—象徵天上之榮美有寶石一如信徒為聖城之根基,玉石一如信徒之美德,紅色一如救贖的寶血,白色一如聖潔無瑕,黃色一如榮耀光輝,黑色一如堅貞可靠,藍色一如屬天性質,紫色一如公義之王,細麻布一如完全聖潔,金銀一如榮耀救贖,床榻一如安息之處,金器皿——如聖潔的事奉,禦酒一如喜樂。(斯一 5—7;啟廿一 9—27;士九 1;詩一○四 15)。 貳、瓦實提Vashti——(意美麗),預表猶太人。 1 作王皇后—預表聖徒是神的新婦。(斯一9;羅八23;林前十五22,23)。 2 設筵七日—表示聖徒與神同,完全廣施恩惠。(斯一9,10;林前三9)。 3 違命被廢—預表猶太人違背神命,而被棄失去榮耀神的見證。(斯一15—22;結十六32;耶三14;王上十一1—8;王下十七5—7)。 三、末底改Mordecai—(意微小之人),預表基督。 1 為民哀哭—預表基督為欲拯救我們,經歷苦難,憂傷痛哭。(斯四 1;賽五三 2—4;約十一35;路廿二44;來五7—9)。 2 不跪拜哈曼—預表基督不跪拜魔鬼。(斯三2;太四8—10)。 3 備掛木架—預表基督遭遇苦害,預備掛在十字架上,為人永遠得救的根源。(斯五14;來十二2;五7—9;彼前二24)。 4 穿上朝服—預表基督義袍,極其尊貴榮耀。其藍色表示屬天,白色表示聖潔,是內在的完美。又穿上外袍,其紫色表示君王,細麻表示完全,是外在的美麗。(斯六6—11;八15—17;加三27;賽六一10;來二5—10;七26;啟十九8)。 5 戴大金冠冕—預表基督的榮耀,尊貴為冠冕。(斯八15;來二7,9)。 6 騎上禦馬—預表基督的威榮,將在榮耀中再來時,騎馬得勝列國。(斯六8—11;啟六1;十九11)。 7 賜予戒指—預表基督的權柄命令,地位能力,敗壞魔鬼撒但,得勝仇敵。(斯三10,12;八2;太廿八18;路十五22;四13;林前十五24)。 8 從王出來—預表基督降世拯救罪人,除滅魔鬼的作為,以及預表祂的再來,施行審判,使信徒得贖,永入永世之榮耀國度裡。(斯八15;太廿28;提前一15;約壹三8;啟廿10;廿一—廿二) 9 擢升宰相—預表基督為至高,為主為基督,大有權柄能力,天上地下無不向祂屈膝。(斯九4,39;十2;弗一20—22;太廿八18;腓二9—11)。 肆、以斯帖Esther—(意明星),其原名哈大沙Hadossah(意芭樂),預表教會。 1 被選為後—預表聖徒被選是基督的新婦。(斯二17;弗五22—27;啟十九7,8)。 2 按次見王—預表聖徒復活,身體得贖被提。(斯二15—17;羅八23;林前十五22,23;帖前四16,17)。 3 頭帶冠冕—預表聖徒得生命榮耀的賞賜。(斯二17;啟二10;彼前五4)。 4 用沒藥油—預表聖徒潔淨己身,與主同受苦難。(斯二12;提後二21;帖前四3,4,7;來十二14;西一24;羅八17,18)。 5 用香料—預表信徒的祈禱,生活當有基督的香氣。(斯二12;啟五8;林後二14,15)。 6 蒙召赴席—預表聖徒赴羔羊婚娶的筵席有福了。(斯二18;啟十九9)。 7 三日禁食—預表聖徒與主一同受死,一同復活。(斯四16;羅六3,4;弗二6)。 8 穿上朝服—預表聖徒復活後之榮體與義袍。(斯五1;腓三21;加三27)。 伍、哈曼Haman—(意有名的),預表撒但魔鬼。 1 被王升高—預表被神所造,使其升高的使者。(斯三1;詩一四八2—5;四一16;創廿八12)。 2 高傲犯罪—預表成為撒但,心中高傲,受到神的降罰。(斯三2—5;六6—11;結廿八17;賽十四12—20)。 3 謀害末底改—預表撒但謀害基督,與神為敵。(斯三7—15;太廿六62—66;羅八7)。 4 謀滅選民—預表撒但謀滅信徒,與人為敵。(斯三7—15;徒八1—3;路十三16;彼前五8)。 5 被掛木架—預表撒但被神刑罰,(七十士譯本作把牠釘十字架),永遠敗壞滅亡。(斯七9,10;啟十二9;廿10)。——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以斯帖記人物介紹(九20~十3)】 亞哈隨魯──他在位時統管一百二十七省,他的尊貴榮耀豐富,無以復加。可惜他不知道將榮耀歸給神,以至糊塗做事,信任惡人哈曼,結果冤枉好人,使神的選民幾乎被殺絕。他常恐懼親信臣僕與他為敵,以至寢食不安,毫無喜樂。過了幾年,即被臣僕殺害,富貴榮華轉眼成空! 瓦實提──她以美貌得寵,由妃升後。她頭戴金冠,身穿華服,不但宮女侍從,且在宮內極有權勢。王宴群臣之同時,她亦在宮中歡宴宮女。王因酗酒亂性,而瓦實提卻因違命見廢。按當年波斯國的律例,違命不但見廢,且須處以死刑。所有的尊榮不過曇花一現,聖經的原則卻是不變的,神使謙卑的人升高,叫驕傲的人降卑! 哈曼──運用手段而得首相之位,權勢超越一切臣宰,在朝臣僕均須向他下拜。他曾在妻友面前自誇王如何抬舉他,他擁有一萬他連得銀子還不知足,竟妄想穿朝服、騎禦馬、戴王冠,炫耀自己到一地步簡直目空一切。他要拔除他的眼中釘末底改,豈料害人終害己,結果導致全家性命皆不保! 以斯帖──以斯帖被選為後,誠然是神給予的機會、今日當神給予我們好機會時,我們當如何善用它呢? 末底改──身陷被擄,心卻懷大志,他抓緊機會救自己的同胞,也救了王命。他不居功、不求賞、不誇張、不驕傲,因此神就重用他。第十章很短,但極有人情味。從末節可看出末底改不單人格偉大,信心和愛心同樣偉大,故得眾弟兄的喜悅。──《新舊約輔讀》 【神的隱退】因著神的同在在他的子民中遭受了嚴重的虧損,已經落到有名無實的地步,裏面同在的實際,已經蕩然無存,神就使外面看得見,象徵這個同在的聖殿全然被拆毀,落得一塊石頭不留在一塊石頭上。根據以西結書的記載,神的榮耀,因著他百姓所作那些可憎的罪惡,就逐漸的從至聖所離開。經過聖殿門檻,神的榮耀逐漸上升。在聖殿上空盤旋許久以後,就從橄欖山升到天上去了。這樣當神的子民被擄的時候,他的同在從地上收回,神的榮耀也離開了地上,回到天上去。所以形容這一段慘澹的時期,在恢復的書卷中聖靈就不再稱呼神作"天地的主",像在創世記十四章十九節中所形容的,而稱為"天上的神"。因為神的榮耀回到天上去了,現在地上看不見他的見證。以斯帖記故事發生的時候,就是在這樣一個非常的時期中。現在我們就能清楚,為什麼在以斯帖記中找不到神的名字!因為神的子民背叛的緣故,人在地上看不見神明顯的同在,以斯帖記的開始,告訴我們亞哈隨魯作王,因為現在神的子民被擄,所以在地上的人就登上了寶座,似乎宣佈神退位似的,而神也真的退到天上去了。現在亞哈隨魯的光芒,似乎是蓋過了神的光芒!亞哈隨魯名字的響亮,似乎更勝於耶穌的名字。被擄的意思是說,神對他的子民明明的放手了,然而感謝神,他在暗中並沒有放手,他仍舊是神,不過他是在天上作神,在以斯帖記的背後作神。——陳希曾《聖靈中的喜樂──以斯帖記剪影》 【以斯帖記的宗教特色和道德教訓】 一、雖然全書沒有出現上帝的名,但是祂的旨意卻隨處體現出來。不信上帝的人寫不出這樣的書。信的人讀了以後信心一定會得到加強。作者把拯救表現為對上帝存活潑信心的結果。 二、《以斯帖記》提供了猶太人重要的節日──普珥節來歷的記錄。猶太人每年歡慶這個節日。 三、全書體現了一個重要的道德教訓:哈曼得勢的日子很快就過去。這說明屬世的權勢和繁榮都是暫時的。神使驕傲的人降卑,使信靠祂的人提升。 四、神的旨意顯著地體現出來。神的大能是與人的努力相結合的。人只是工具,施行拯救的是神。 ——賈玉銘《聖經要義》 【重要主題】
──《靈修版聖經註釋》 【人物介紹】 末底改 尼布甲尼撒王擄掠耶路撒冷後,末底改的家人也隨之被放逐到巴比倫。末底改很可能就是在書珊城出生,以猶太俘虜的身分繼承了一個官職,因此即使在波斯人征服巴比倫人後,他也能留在朝廷裡。有一次,他無意中聽到暗殺亞哈隨魯王的陰謀,遂予以舉報,挽救了國王的性命。 末底改的一生充滿許多挑戰,但他將之一一化為轉機。叔父叔母去世後,他感到應對他們的女兒以斯帖負起照顧的責任,於是收養了她。後來,以斯帖被召到王宮,冊封為皇后,末底改仍繼續善言進諫。不久,末底改因拒絕向新任宰相哈曼下跪,而與哈曼起了極大衝突,但他對王仍是忠誠的。哈曼懷恨在心,密謀滅絕猶太民族,並成功把這個計劃頒佈為瑪代波斯帝國的法律。表面看來,猶太人實難逃厄運了。 不過,末底改願意隨時隨地作主的忠僕,因此看法與他人不同。他告訴以斯帖,神讓她貴為皇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她拯救同胞脫離困境。而早在多年前,神已把末底改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國王夜讀史書時,神讓他記起末底改曾救他一命,而他卻未曾報答。後來,國王賜與末底改崇高榮譽,破壞了哈曼將末底改送上刑架的陰謀。萬事均在神掌管之中,出於祂的眷顧,哈曼的計謀因神的介入而完全扭轉,終於猶太人得救,哈曼被處死。 其後,末底改訂立“普珥日”,囑猶太人紀念這節日。他的仕宦生涯頗長。在末底改的生命中,神把他的性格與周圍環境糅合,成就了大事。今天,神也照樣行,祂運用你每天的遭遇,把你的性格塑造得更合祂的心意。停下來求神幫助你,對於今日身處的環境,作出恰當的回應。 優點與成就: .揭發弒君陰謀 .關心堂妹,並收養她 .除神以外,拒絕向任何人下拜 .接替哈曼,出任宰相 榜樣與鑒戒: .把握已有的機會,較坐著等待理想中的機會重要 .雖然暫時我們未必能看到整幅圖畫的面貌,但我們仍可信靠神,祂讓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的事情,都是有其美意的安排,終必叫我們得益處 .行善的賞賜有時遲遲未見,但神應許祂必會報答 重要資料: .地方:書珊,為波斯國數個首府中的一個 .職業:亞哈隨魯王的一名猶太藉官員,後晉陞為宰相 .親屬:養女──以斯帖,父親──睚珥 .同期人物:亞哈隨魯王、哈曼 鑰節: 猶大人末底改作亞哈隨魯王的宰相,在猶大人中為大,得他眾弟兄的喜悅,為本族的人求好處,向他們說和平的話。(斯10:3) 有關末底改的事蹟記載於以斯帖記。──《靈修版聖經註釋》 以斯帖 我們都嚮往安定的生活,不過,今生的安穩沒有永恆的保證──富甲一方的可一朝變成窮光蛋,美人怕見青絲變白髮,人際關係可隨時破裂,最後人人難逃一死。因此,真正的平安只能在永生中找到,只有當我們將安全感寄託於永不改變的神身上,我們才能坦然面對生命的各種挑戰。 以斯帖的美貌與人品贏得亞哈隨魯王的歡心,故獲封為后。雖然她已享有榮華富貴,但為了拯救同胞,甘冒生命危險在未蒙王召見的情況下,擅入內院晉見國王,實在勇氣可嘉。即使她貴為皇后,也不是絕對安全的,沒有人能保證國王永遠都寵幸她。 她處事周密,在見國王前,她要求猶太人與她禁食祈禱。然後在選定的日子,她勇敢違例見王,而國王亦施恩給她,問她心意如何。她選擇不直接答覆,反邀請國王與哈曼赴她所設的筵席。國王知道皇后必有心事,以斯帖堅持國王再赴她的筵席,以表事態嚴重。在上述事件中,神都在幕後工作。祂叫亞哈隨魯王失眠,夜讀史書,發現末底改曾救他一命,便立即賜榮譽給末底改,報答他的功勞。以斯帖在第二次設宴中,稟告皇上哈曼圖謀殺害猶太人,哈曼遂難逃厄運。哈曼最終被掛在自己為末底改準備的刑架上,可謂自食其果。以斯帖的冒險經歷說明神是她安全的保障。 你的安全感有多少放在財物、地位或名譽上?神安排你在現時的崗位上,不是叫你只為自己打算,而是要你服事祂。或許你也須像以斯帖般冒險放棄安穩的生活。你是否願意讓神成為你最終安全的保障? 優點與成就: .她的美貌與品格贏得波斯王的歡心 .她智勇雙全,一方面處事周密,另一方面勇往直前 .她聽取勸諫,然後身體力行 .她關顧他人多於己身的安危 榜樣與鑒戒: .事奉神有時需要我們冒風險 .神安排我們身處的境況有祂獨特的旨意 .勇氣誠然重要,但不能取代周詳的計劃 重要資料: .地點:波斯帝國 .職業:亞哈隨魯王的妻子,波斯皇后 .親屬:堂兄──末底改;丈夫──亞哈隨魯;父親──亞比孩 鑰節: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6) 有關以斯帖的事蹟記載於以斯帖記。──《靈修版聖經註釋》 哈曼 傲慢的人常以影響他人的能力有多大來衡量自我價值,哈曼就是一個極為傲慢的領袖。除了承認國王的地位在他以上,他不能接受任何人與他平起平坐。末底改拒絕向他下跪,他就懷恨在心,甚至把仇恨擴展至整個猶太民族。末底改對神全然委身,拒絕向任何人下拜的氣節,是向哈曼惟我獨尊心態的挑戰。哈曼認為猶太人威脅到他的權力,決意把他們滅絕。 早在哈曼獲亞哈隨魯王封為宰相前,神已預備了他的滅亡和對猶太民族的拯救。祂安排猶太人以斯帖成為皇后,末底改揭發弒君陰謀,有恩於王。神不單阻止哈曼殺害末底改,更使他受到當眾尊崇末底改的羞辱。幾小時後,哈曼就上了自己準備用來吊死末底改的刑架,他殲滅猶太人的陰謀徹底遭到挫敗。以斯帖準備犧牲一切事奉神,給果獲勝;反觀哈曼,他準備窮一切力量,達到一己目的,給果失敗。 對於哈曼的下場,我們很自然會覺得是惡有惡報,自取其咎。不過,聖經引導我們深入自省:“究竟在我心中,有多少哈曼的影子?”“我是否渴望控制別人?”“我是否期望別人欣賞自己,而當他們不表欣賞時,我是否感到某種威脅?”“我的自尊受損時,是否想到報復?”如你抱有上述態度,趕快認自己的罪,求神赦免,把寬恕仁愛的心賜給你;不然的話,神的公義便會臨到。 優點與成就: .位高權重,舉國之內,地位僅次波斯王亞哈隨魯 缺點與過失: .人生最大目的是控制他人,受人尊崇 .被自大驕橫所蒙蔽 .圖謀殺害末底改,為他建造刑架 .策劃陰謀,企圖滅絕波斯帝國境內的猶太人 榜樣與鑒戒: .怨恨他人必受懲罰 .神常出奇制勝,使害人者終必自食苦果 .驕橫自大的人,亦會受罰 .對權力聲望貪得無厭的人,只會自尋死路 重要資料: 地方:波斯首府書珊城 職業:宰相 親屬:妻子──細利斯 同期人物:亞哈隨魯、末底改、以斯帖 鑰節: 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氣填胸。他們已將末底改的本族告訴哈曼。他以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滅絕亞哈隨魯王通國所有的猶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斯3:5,6) 有關哈曼的事記載於以斯帖記。──《靈修版聖經註釋》 【歷史背後的神】 以斯帖記並沒有直接提及神的名字,可是祂的地位及作為以右面所示的方式表現出來:
為甚麼神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以斯帖記中?中東和波斯王國有很多神祇,在官方文件中多有提及他們的名字,用以控制拜祭這些神祇的人民。猶太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是神的選民,猶太這個名稱已有尊崇耶和華的意思,關於他們的故事自然就是關於神的故事。 ──《靈修版聖經註釋》 【神在歷史中施展作為的模式】
──《靈修版聖經註釋》 【以斯帖記】 猶太人被擄異國剛獲釋放,還有幾百萬人滯留波斯帝國未返的時刻,又面臨一次民族盡滅的危機。亞哈隨魯王(即薛西斯,主前486~465年)手下的寵臣哈曼十分憎恨猶太人(有人說因他為亞瑪力人之後,所以世世代代與以色列人為仇),獻重金給這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交換准他殺滅猶太人的諭旨。 哈曼用骰子掣簽,決定在亞達月十三日行事,全帝國的猶太人(包括已回歸耶路撒冷的人在內)突然陷入絕望的黑暗中。可是一位無藉藉名的末底改和被選為後不久的以斯帖(他的堂妹),不願屈服在這命運下。二人禁食、禱告,經過一番曲折離奇、高潮迭起的奮鬥,形勢扭轉,哈曼和他的黨羽反成為自己陰謀的犧牲者。當日掣簽(“普珥”一字的意思)所定的“殺人黑色十三日”,成了猶太人歡慶勝利的吉日。猶太人在亞達月(陽曆二、三月間)十四、十五兩日交換禮物互慶“普珥節”。 全書未提神的名字,也無一字講到聖殿或耶城,新約中沒有引用過書中的話。有人認為本書得成為正典,是因為它講出了普珥節的來歷。其實,這決不是主要的理由,而是因為整個故事過程,無處不見到神全能的受,和祂如何掌管人類前途。以斯帖雖為弱質女子,為神所用,一樣可令歷史改觀(六1注)。 本書可說是被擄“沉默時期”的聲音,借一個嬌小俊美的女子十年王宮生活,反映羈留異國的民族奮鬥的生涯;要人明白,民族和個人的命運並不操於敵人,憑堅定的信心,公正的神能讓“哭號”化為“歡樂”,殺人的普珥日能成為拯救的佳節。──《啟導本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