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傳道書第十一章拾穗

 

【傳十一1「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這是從海港城市之糧食交易借用過來的比喻,說明大膽冒險的生意,會有成功的希望。──《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將糧食撒在水面可能是指對外貿易。作者指出人對工作應存積極的態度,甚至有這種商業冒險精神。──《串珠聖經註釋》

         “將…糧食撒在水面“:應象飄洋過海從事商貿的人一樣,有進取精神。“糧食”指貨物。撒下糧食是完全的投入,需要忍耐等候果效。信靠神,遵行祂的旨意,也需要此精神。──《啟導本註釋》

 

【傳十一1 糧食撒在水面】埃及史料中《安肖桑基的教誨》(「行一善事並把它丟進河裡,河水幹後你就會找到它」)和阿拉伯箴言,都有記載這個箴言。傳道書的想法若與安肖桑基相同,它就是說自發的善行不保證會得到回報,但「因果自有迴圈」。──《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傳十一1~6雖不是每事必成功,人仍要努力作工:既然人不能全然明瞭神的作為,唯一正確的行動便是不計成敗全心全意努力作工,只管盡力而為,讓神去負責後果。──《串珠聖經註釋》

         從多種角度勸勉我們,當竭力作善工,直到最後的一瞬間。①1:不可追求立竿見影的回報,乃要以積攢財寶在天上的心施與別人;2:盡力幫助多人;3,4:不可因小誤大,乃要勇敢地向善工挑戰;5:當悔改決志,得著永恆的祝福。須知,青春一去不復返,死後就不再有悔改的機會,因此決志信神是迫不急待的事情。無論是錯是對,都要交托給神並盡心竭力;6:不論得時不得時,都要認真勤勉地工作。本文曉喻我們,聖徒在世上應如何從事勞動,救濟和工作。總之,為了神、依靠神並盡心盡力。因為,即便在世界上遭到了失敗,也能夠在天國中獲取成功,領受神所賜的獎賞。 ──《聖經精讀本》

 

【傳十一1~8本文是傳道書的結論部分,傳道者再次扼要地整理了一直在所論及的日光之下的空虛,與對日光之上的盼望,及對掌管這兩者之神的信仰,從而督促聽眾作一番決志。其具體內容與(2:24-26;3:11-15;5:18-20;8:14-17;9:7-10)相同:①人是被造物,斷然無法測透神的存在;②日光之下的世界已全然墮落,神必將施行審判;③銘記神的慈愛,認識今生的短暫與永恆的全新國度;④不可淪為屬世欲望的奴隸,乃要確信永恆的盼望,而以喜樂度日;⑤竭力作善工,不可被俗事纏身,乃要依靠神;⑥趁著年幼時,速速認識真理,度過智慧而喜樂的生活。緒論與其它經文多次指出,傳道者雖然對萬事都持有否定性的觀點,但這只是局限於罪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時候,其原意是要指出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幸福論。上述6項之間並沒有邏輯關係,它們只是獨立的段落,可先默想每段經文,之後進行綜合性的把握。 ──《聖經精讀本》

 

【傳十一2「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什麼災禍臨到地上。」

         分散的投資是有智慧的,因為沒有人知道有什麼災難會臨到哪個企業。──《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可能是指不加計較的行善博施,但「分給七人 ...... 八人」或可譯作「分成七份或八份」,指儘量在多處作投資。──《串珠聖經註釋》

         商人投資,總是盡其財力之所及,趁可以投資生產的時候,加緊工作。“七人”、“八人”指許多人。也有人認為本節指樂善好施的行為,趁有能力時施捨,將來災禍臨到,可能要靠人家的幫助。傳統的解釋認為指行善到時必有善果。──《啟導本註釋》

    委身更進一步要有積極的心態,正如商人對事業所付出的心力。他可能按照財力儘量投資。傳道者已經推薦他的世界觀,就是以色列的神觀,現在他所關心的,是智慧人應當將生命中的一切都投資於信心生活中。他提醒讀者生命不可靠,更強化了這呼召的迫切性。——《丁道爾聖經注釋》

 

【傳十一2 分給七人、八人】學者一般假定這話的意思是將貨物或財產分配(不是投資)。其背景應該與分發遺產或慷慨有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傳十一3「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

         人一生中有許多事,都有無可避免的續發事件和結局。──《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萬事既在神手中,無論下雨或倒樹總有人得益。──《串珠聖經註釋》

    有些人以為本節的論點是:神的計劃是無情的,在執行時也不多加考慮(瑞拉丹 Rylaarsdam)。還有人則認為:要效法雲的慷慨,你的命運到死後就不能改變了(路德)。另有些人認為:天有不測風雲,所以必須未雨綢繆(德立玆)。——《丁道爾聖經注釋》

 

【傳十一3~6這幾節都是勸人做事應量力而為,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不可看風望雲,指望不著實際的東西。──《啟導本註釋》

 

【傳十一4「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

         大自然既有不可預測的地方,過分小心是危險的。──《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那些等待事情絕對安全穩當才敢大膽動手的人只好永遠等待。按照當時的農業背景,撒種時最怕大風將乾的泥土連同種子吹走,但收割時則忌下雨(參箴26:1)。──《串珠聖經註釋》

    傳道者接下來又提出另一個警告──延,仍然以耕作為例。面對不測風雲,農夫不可能耗費時日等待最有利的情況來播種。「不能以缺乏完備的知識作為不事生產的藉口」(鍾斯)。猶豫不決者不能嚐到生活的喜樂,他的生活將全盤失敗。(撒種……收割表示全盤性)。——《丁道爾聖經注釋》

 

【傳十一5「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事之 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

         「風從 ...... 如何長成」:有古卷作「靈如何進入懷孕婦人胎中之骨頭」。──《串珠聖經註釋》

    有幾種解釋:(i)「風從何道來,骨頭在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RVNIV);(ii)「靈的道路如何,骨頭在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AV);(iii)「靈在胎內的骨中道路如何,你尚且不得知道……」;(iv)「靈如何臨到胎中的骨頭,你尚且不得知道……」(RSV)。——《丁道爾聖經注釋》

 

【傳十一6「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

         “不要歇你的手”。不要懶惰。──《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傳道者下了結論:若我們對何種努力會導致成功毫無把握,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力於眼前的責任,然後等待事情的發展。信心生活帶來喜樂和滿足,但對未來並沒有絕對的知識。傳道者持神護理的教義,不過這並不是「恆久的平靜無憂」324。在消極方面,傳道者事先提出警告,提醒我們注意無知和困難;現在,他積極鼓勵人要勤奮不懈。——《丁道爾聖經注釋》

 

【傳十一7「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

         「光」:與「眼見日光」皆指生命(參伯3:16, 20; 7:11)。──《串珠聖經註釋》

    生活的美善以來代表,舊約中多處有此用法,表達「生命中的喜樂、福氣,以與憂傷、不幸、死亡相對」(參創一34;伯十22,十八56326。,『光』常代表生活的歡樂(如伯十2,卅26;詩九十七11;賽四十五7,六十1920;摩五1820)」327。同樣,眼見日光不僅是指「活著」,乃是指「愉快的活著」。前面曾經提到328,「見」有時是用來強調「快樂」的感受。——《丁道爾聖經注釋》

 

【傳十一7~8“光”。指今生的生命。“黑暗”。指死亡。我們應享受神在地上所賜的生命,因為生命最後會終止。──《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本是佳美的……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人當謙卑地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放下對未來的虛榮和憂慮,為今天而知足,懷著感恩的心享受每一天。 ──《聖經精讀本》

 

【傳十一7~10當享受現在、顧念未來 ── 人要享受神所賜的生命和福樂,但不要忘記人生原是虛空,人所要追求的不是歡樂而是神自己,並要認識到人一切所作的事將來都要受神的審判。──《串珠聖經註釋》

         勸人認真生活,不可虛度時日,但不要給世上物質吸引,忘記了人生當行之道,尤其應記住人須向神交帳。因為神賞罰,人生的每一天不但不虛度,反而分外有意義,可以促人決定一生應走的方向,也是決定“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有效指南針。

作這種重大的決定,須注意一些會有的阻礙,例如“愁煩”和“邪惡”。“愁煩”乃從人的角度看人生而產生,感覺人生虛空就是愁煩之源,足以妨礙憑信心的喜樂生活。“邪惡”亦作“苦難”,指生活的艱苦。

“一生的開端”亦作“青春時期”,人的青春瞬即消逝,應在青年這個重要時期作出人生方向的決定。──《啟導本註釋》

 

【傳十一8「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黑暗」:指老年或死亡。──《串珠聖經註釋》

 

【傳十一9「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 神必審問你。」

         一個提醒,指出神監視年輕人,看他們是否有正當的娛樂。──《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尚未……之先……: 不要等到……督促人在這日子降臨之前接受聖經的人生觀。人生短暫而無常,只有在年老之前接受信仰,靈魂方能長久得飽足,並有時間和機會多作美善之事,並在神面前得救。

         當快樂……歡暢……神必審問你: 一談到享受人生,聖徒就極易排斥。但是,正如緒論所說,人是為了終極的幸福而被造的,不是為遭受痛苦和辛勤勞動而被造的。此快樂與世俗快樂不同。世人一味地追求以人為主的放蕩而墮落,自私而短暫的感官快樂;而聖經所提供的快樂,則是在神的裡面,健康、永恆而美善的快樂。聖徒不是悲觀者,罪的問題得到解決之後,就當積極進取地追求幸福。生活在神裡面,並不意味著在神裡面受到束縛 ,乃是在神的懷抱中發現和享受自由。 ──《聖經精讀本》

    (希伯來文 b)是指時間:人生的各方面必須要在幼年的日子才能享受。快樂涵蓋內在的生命及外在的行為(,用來描寫人的生活方式時,通常是指外在的作為)329是快樂的來源和方式,是人整個內在生命的總樞紐,思想、感情、意志、品格的淵源。「歡暢,在此不僅得到批准,更是一種命令,視為敬虔的基本要素之一」(亨登柏)。知道在此不單是指理性的認知,也是指領會真理,以其為生活的指標。——《丁道爾聖經注釋》

 

【傳十一9「少年人哪……行你心所願行的」】

{命題13}少年人應行自己心所願行的或神的道路?

〔難題〕在這節經文裡,所羅門鼓勵少年人「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但是相反的,另外的經文說:「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民十五39)。

【解答】

下列幾點可以解釋這些經文所陳述的是不相衝突的:

⑴有些學者認為這節經文是個「反語法」(irony)的例子,也就是意味著他們不行自己心所願的而行神的道路。因為反語法是一種合法的文學語法,也是聖靈所採用的方法(見本書前言)。這是絕對可能的。

(2)即使按實際的字義來作解釋,這個勸告不是沒有限制,因為所羅門在這句經文後馬上接著說:「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傳十一 9), 「所以你當從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傳十一9-10)。 從這裡看到,所羅門的勸告是享受你的人生。作你想要作的事;但是同時記住對你所作的事要向神負責, 「祂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提前六17)。

──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傳十一10「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虛空”。短暫的,迅即消逝的。──《傳道書雷氏研讀本》

         在轉瞬飛逝的日子中,人要除去無謂的憂慮與愁煩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邪惡」:或作「禍患痛苦」。

         「一生的開端」:原文作「黎明」或「黑色(的頭髮)」,指青春時期。──《串珠聖經註釋》

         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屬世的青春:①因過於短暫而虛妄;②是極易受到創傷的柔弱存在;③青春本身不能給人帶來真幸福,反而只會留下幻滅與悲哀;④故此聖徒要追求屬靈的青春,而非屬世的青春。──《聖經精讀本》

    愁煩,希伯來文 ka ~as 指令人生氣、憂傷或急躁的事。別處曾指人的罪「惹動神」(申卅二19),或是婦人被對頭「激動」(撒上一6),傳道書中曾指「愁煩」(一18),憂慮(二23,七3)或急躁(七9),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肉體希伯來文 ba{sa{r 描繪人的軟弱,包括身體的疲倦(十二12)和道德的脆弱(五6336。本節乃是將肉體,即內在和外在作成對比,所以這裏是強調肉體的軟弱。傳道者乃是勸人要盡力除去肉體對喜樂的阻礙。這裏並沒有肉體受苦會得報償的觀念。身體的疼痛或不舒服若可以除去,就應該除去。生命的困擾不能由禁慾主義來解決。——《丁道爾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10-11章)】

1 試從本章中找出智慧人與愚昧人的分別?人如何才可得著真智慧?得真智慧有什麽益處呢?

──《串珠聖經註釋》

 

【傳十一1~十二8傳道者把人生的各方面作了檢討,又提出面對人生、積極工作的主張之後,現在要人作出決定。

解經家大多視本章所記為有關經商和農事的格言。這是事實;但作者既針對整個人生發言,其含義必較此廣泛。全章處處要人信靠操握萬事的造物主,世事如斯,應當不問環境逆順,及時作出智慧的決定:“紀念造你的主”(十二1)。──《啟導本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