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第一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凡事都是虛空】 一、引題(1~3節) 1.傳道者自我簡介(1節) 2.傳道主題:凡事都是虛空(2~3節) 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4~11節) 1.大自然循環不息,歷久不變(4~7節) 2.人文歷史舊事重演,令人厭煩(8~11節) 三、經歷驗證,天下一切事都是虛空(12~18節) 1.用智慧尋求查究,一切事都是捕風(11~15節) 2.又察明智慧和知識,也是捕風(16~18節) 貳、靈訓要義 【虛空的原因】 一、勞碌沒有益處(3節) 二、萬事令人厭煩(8節)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9節) 四、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3節) 五、多有智慧,多有愁煩(18節) 六、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18節) 【一切事】 一、凡事都是虛空(2節) 二、萬事令人厭煩(8節)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9節) 四、天下所作的一切事,是極重的勞苦(13節) 五、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14節) 【萬事令人厭煩】 一、口說,說不盡(8節) 二、眼看,看不飽(8節) 三、耳聽,聽不足(8節) 四、手作,作不完(15節) 五、心想,想不透(17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帖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經文:1:1-11。 一、勞碌沒有益處 1-3 1.傳道者的言語 1 “傳道者”:召集會眾,解釋教訓的人。他向一群智慧的人講疾,是神藉以向人傳達真理的仲介人。(耶18:18)。 2.凡事都是虛空 2 “虛空”:有以下幾種含意:(1)短暫和空泛。(2)不可靠、脆弱。(3)徒勞無益的。(4)虛假。而傳道書涵蓋了以上所有的含意,表達了一切都是不值得信任、不實在,也是沒有意義的。 什麼是虛空?還有一種含義:(1)凡不能永遠長存的。(2)凡不能使人永遠滿足的。(3)凡不能永遠被紀念的。 3、人一切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3 “勞碌”指體力勞動(詩127:1),也可指心力的操勞(詩25:18)。人的一切努力,如果方向錯誤了,偏離了神造人的目標,結果無非就是失望、苦惱,毫無益處!耶穌對此有很精闢的說明(可8:36-37)。 “有什麼益處”。人的努力並不保證有正面的利益。在太陽之下, 人一生的勞碌,並不會帶來永久的利益(太16:26)。如果全地都服在虛空之下,要單從它的資源中尋求利益或滿足,是不可能的。 在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目前是得到一些價值和利益。但是,往往都是前人建造,後人拆毀,徒勞無益。(太16:26;約6:27;路17:28-30)。 二、萬物並無新事 4-10 1.世上活動多姿多彩,但究其實際,並沒有新的發展——比喻人生的迴圈複始。4-7 2.不息的迴圈,只帶來厭倦,叫人看不完、聽不盡。8 “眼看,看不飽。”外表的感受不能滿足內心的渴望。萬事即物質的福分,不能滿足有思想的人。真正靠近神不是通過外面的感覺,而是憑著內心的感受。神是個靈(約4:24),所以必須以心靈接近祂。同樣,肉耳聽到的,無濟于永久的利益;除非傳到屬靈內在的耳朵,才能聽到神的聲音。 3.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真的嗎?9-10 當然人類有很多新的發明,並且神也作出許多新的事物。但是,這並非所羅門在這句經文所意指的,而是人在日光下如何能得到滿足(傳1:8 )。作者試著用醇酒、財富、智慧和工作得著喜樂(傳二章)但是仍然歸於虛空。 三、世代無人紀念 11 有關人類過往和將來努力取得寶貴之成就的回憶,不久也被忘記。 1.已過的世代。指所有的人和事(10節),都會消失遺忘。 2.無人紀念。看上去是新的,這是由於人們忘卻了過去。同樣,上一代人的事,下一代會忘卻。名望也是這樣。今天的名人,似乎是不可缺少的,到明天卻會被替代和忘卻。 3.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只有耶穌才是永恆的,才是永遠被人紀念的。(啟1:8) ── 毛南春陽 經文:1:12-18。 一、要查究天下事 12-13 1.傳道者是王,他有資格查究天下事。12 2.我有能力“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13 所羅門殷勤地耕耘自己的心田,專心研究博物學、哲學、詩歌,和其他有用的知識。 “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即神在人的心中種下了學習和研究的願望。這是一件艱辛的任務,需要在肉體上和精神上付出很大的代價——極重的勞苦。(箴2:2-4;提前4:15)。 二、我得了大智慧 14-16 1.得了大智慧,才知道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14,(詩39:5-6)。 2.人生充滿矛盾,而不能解決的事情。15 3.我想我已經得了大智慧,勝過眾人,且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16 “我心裡議論”,通過個人的思考,而不是別人的議論。(傳1:13)我得了大智慧。指他的才能在工作和學習中得到培養,從而在知識和經驗上長進了。 三、還是虛空捕風 17-18 1.即使是大智慧也不能減少生活上的挫折,那只能讓他對虛空看得更清楚。17,(帖前5:21-22)。 2.學習過度會造成失眠、緊張、愁煩,有時甚至生病,加增憂傷。18,(傳7:16;12:12-13)。 ── 毛南春陽 【從虛空到滿足】 經文:傳1:1-11 引言: 一.本書為智慧文學 二.物質界的虛空 三.放縱的人生是虛空的 四.人生不能明白的和不能解決的事甚多(8:17; 11:5) 五.勸人當努力求永生的實際(3:11-15) 六.凡事適可而止 七.凡事當想到後果 結論: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第一章、凡事都是虛空】 序:本書是所羅門所寫的,對虛空之人生的描寫,聖靈將這些話告訴我們,要我們去尋求有意義的人生。 分段: 1、虛空的人生:1-11節 2、查究察看得知人生的虛空:12-18節 一、虛空的人生:1-11節(是傳道書的“序”言,是開場白。) 1、傳道者的身份:1節 ①在耶路撒冷作王:王上2:10-12節 ②大衛的兒子:王上2:1節 ③傳道者的身份:他以一個召集者的身份出現,表明他悔改後仍將智慧告訴人。 2、傳道者的信息:2-3節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在日光之下的勞碌,都是虛空。 3、虛空的原因:4-7節 ①人生短:4節 彼前1:24節:“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神的道是永存的。 雅4:14節: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詩90:10節: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賽38:14節:我像燕子呢喃,像白鶴鳴叫,又像鴿子哀鳴。 ②光陰快:5節 詩90:10節: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伯7:6-10節:我的日子比梭更快……不過是一口氣……雲彩消散…… 伯8:9節:好像影兒 伯14:2節:飛去如影 伯9:25-26節: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急速過去,不見福樂。我的日子過去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鷹。 ③會改變:6節 詩39:4-7節:耶和華阿,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主阿,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箴27:24節:因為資財不能永有,冠冕豈能存到萬代? ④要歸回:7節 傳12:7節: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4、萬事令人厭煩:8-11節 ①日光之下並無新事:8-10節 表明世界上的事情乃是不息的迴圈,只能給人帶來厭煩。叫人說不盡,看不飽,聽不足,因為世上沒有新事,現今的事早已有了。 傳3:15節: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彌7:15節:耶和華說,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時候一樣。 ②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11節 出1:6-10節: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就無情地逼迫以色列百姓。 二、查究察看得知人生的虛空:12-18節(從12節開始是從各個角度看見人生的虛空) 1、世人極重的痛苦:12-13節 創3:17節:……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 詩90:10節:……勞苦愁煩……。 太11:28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缺陷的不能彌補:14-15節 表明世代的邪惡,社會的不公,人心的敗壞都無法改變。 傳7:13節:你要察看……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 3、多有智慧也是捕風:16-18節 所羅門是大有智慧的人,但覺得智慧反叫人增添愁煩和憂傷。 傳12:12節: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
徐大年《傳道書提綱》 【第一章 迴圈不息的人生】 本章3-11節是寫迴圈不息的人生。(第1節交代作者;第2節寫全書的論題);12-18節寫傳道者追求智慧的經歷。沒有一個題目能包括全章。 一、作者 我們在傳道書總論已談過作者是所羅門。 1.“在耶路撒冷作王”(1:1) 他得了神許多的恩典,但他失敗了,他在耶路撒冷離棄了神。注意,耶路撒冷是聖地、有聖殿。 2.“大衛的兒子”(1:1)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是在耶路撒冷作王,他預表世上最大的傳道者(基督)。所羅門是大衛的兒子,這是所羅門的榮耀,但因他犯罪,心裡就慚愧;後來他悔改了,使他不因自己犯罪而失望(詩89:30-34)。 3.所羅門的名是“平安”的意思 傳道書不提“所羅門”,因為他犯罪失去了心中的平安、失去了與神之間的平安,也使以色列國失去了平安。他正好象拿俄米一樣(得1:20)。 4.所羅門年老時寫傳道書 箴言和雅歌是他年輕時寫的,那時,他在各方面都比較好。到他年老的時候,他的靈性退後了(傳2:8),離棄了活水的泉源,為自己挖個漏水池(耶2:13)。後來他悔改了,才寫出傳道書來。 5.傳道者Qoheleth 他將他的經歷與跟從他的人分享。Ecclesiastes源於七十士譯本,但希伯來文Qahel是指“召集”,因此,Qoheleth可譯“教師”或傳道者。 (1) 他是個實行悔改者:他受過神的鞭打後就悔改了(撒下7:14-15),正如他的父親大衛一樣(詩51篇)。 (2) 他是一個勸人的悔改者:這時他召集一大會,如同奉獻聖殿的時候一樣(王上8:22-23是一篇長禱),但這時他奉獻自己(他只是發言)。 彼得悔改後,才能堅固弟兄(路22:32)。 二、全書的論題(2節) 這是人生一個基本的結論。 1.虛空hevel ,中文說“空虛” 本書提了33次,原文的意思是“霧氣”或“氣息”,就是無常與短暫的意思。這是虛空、毫無意義的。 2.“虛空”這詞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意思 8:14的“虛空”,指“毫無意義的事”,11:10的“虛空”可譯作“短暫”。我們要留意上下文。 3.雖然我們還可以“享受生命”,但如果我們沉迷滿足任何欲望,都是會有不良的後果的。 4.重複“虛空的虛空” 希伯來文要強調完全虛空的時候,就會說“虛空的虛空”,正如“歌中的雅歌”(歌1:1)、“聖所和至聖所”(出26:33-34),可譯“聖潔中的聖潔”,英譯holiness of holinesses,希伯來文是Kodesh . 重複說“虛空”,因為實在是太虛空了。 (1)是萬事虛空; (2)是虛空的虛空或空中的虛空; (3)凡事都是虛空。 三、迴圈不息的人生(3-11節) 這段是該論題的說明,顯示生命的厭煩。 1.“日光之下”(3節),出現共34次 日光之下的事都是虛空的(1:2,14)。 (1)日下:希伯來文是“太陽之下”,英譯under the sun,沒有說“光”。如果能在太陽光照中,把萬事分明、不瞎眼就好了。“在禰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9) (2)太陽下就是世上:傳道書多次提世上或地上的事(5:2,8:14,16,10:7,11:2-3)。 (3)日下的勞碌是徒然的(1:3): ①“勞碌”:人類犯罪前是勞動,不是勞苦(創2:15),但犯罪後就勞苦了(創3:19)。在基督裡,勞動卻不勞苦,因為我們放下勞苦的重擔,得到安息了。 ②“有什麼‘益處’呢”:yitron,可譯利益、好處、餘剩。神創造一切都是好的(創1:31)。任何事情沒有神的同在就會變為虛空和短暫了。 2.短暫與長久(4節) 太陽之下時間迅速易逝(1:4-11,6:12,詩90:9)。 (1)“一代過去,一代又來”:一天過去,一天又來;今年過去,明年又來。 一代比一代好:愛迪生發現了電力;林肯釋放黑奴,對人類減輕了痛苦,但始終是“一代過去,一代又來”。 (2)“地卻永遠長存”:“地”是地球the earth . 雖然將來天地都要廢去(詩102:26,太24:35,彼後3:10),但更新了,更新後還是這個地球(新地)。一代又一代過去,但地球卻是永存的。 3.三個大自然現象的比喻(5-7節) (1) 日頭(5節):日頭東西移動: 日頭單調重演,似乎不是虛空。這是長久不變的迴圈模式。 “急歸”,喘不過氣來,意思是沒有休息。 (2) 風(6節):南北轉動: 日頭從東向西移動,風就南北轉動,不息迴圈。好比人的生命短促。 (3) 江河(7節):流向海洋: 海水卻不滿:海水是永遠不會滿的。海水亦歸回江河的起點,蒸發上升,成雨降下,迴圈不息。但人生卻是短暫無常。 4.“日光之下並無新事”(8-10節) (1)“萬事令人厭煩”(8節):注意小字,“萬物滿有困乏”: “眼看”:看電視、看萬物,犯罪多半是由眼看而引起的; “耳聽”:聽音樂、聽是非。人心不知足,結果還是令人厭煩。讀書厭煩、管理家務也厭煩。 (2)“並無新事”(9節): 有人說,以前沒有原子彈,後來發明了。 其實,亞伯拉罕已見過原子爆炸(創19:28),所多瑪的毀滅成了今日的死海。有科學家到日本廣島,驗出原子彈所爆出的石塊,與死海一些石塊極其相似。 當日神以原子爆炸來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今日人是自己毀滅自己。 世人所經歷的,“已有的事,後必再有……。” 生活平淡的人日日如此:起床、吃飯、辦公、休息。 常吃的不覺得好,要吃新的,但又買不到。 有一間汽車廠,只需30分鐘就能制一輛新車,但到第二年,人就不覺得新了。 衣服改新款,但改來改去仍是舊樣子:露胸坦臂。這只是服裝設計者賺錢的方法罷了。 其實這裡不是討論新發明。這裡著重的是生命不斷打轉。在這迴圈不息的生命裡,所謂新,其實早就已經有了。 (3)為什麼在太陽之下,神不創造新事呢: 因為人犯罪,受到極重的勞苦,所以在日光之下,人就厭煩陳舊的生活(傳1:13)。 如果我們聖潔,神就會作新事。神曾對亞伯拉罕行過新的事(創18:10,14)。 5.人的記憶短暫(11節) 人生短暫,但大自然是不息迴圈的。 “無人紀念”,不是指科學的發明、歷史的記載,而是指人過著犯罪的人生、虛空的人生。 四、單單追求智慧(12-18節) 從第三人稱(1:1)轉向第一人稱(1:12)。 其中一種欲望是智慧。竭力求智慧卻是叫人失望的(1:13)。 1.“都是捕風”(12-15節) (1) 尋求世事“是極重的勞苦”(12-13節): ① 所羅門“作過以色列的王”,這裡雖是完成時態,但聖經多處說:“我曾經是,現在仍是。” 以色列在所羅門作王的時候是世上的大國(王上4:21),南方女王也來朝見所羅門。 “作過”,他看一切如過去,但今日是傳道者。 ②“專心用智慧尋求”(傳1:13): “尋求”,指往深入去探討。 “查究”,指往各處去觀察。 ③“神叫世人所經煉的”(13節): “經煉”與“勞苦”,原文是同一字根,可譯“事務”(5:3)。 “極重”,原文作“禍患”(2:21)。 (2) 在太陽之下“都是捕風”(14節): 所羅門知道以色列國要分為南北(王上11:11-13),他曾想殺害耶羅波安(王上11:39-40),這都是虛空。 天路歷程這本書有一處記載基督徒在房子裡見有一人只顧著耙糞,而沒有注意頭上的冠冕。 “捕風”,即“撲空”,指徒勞無功。 (3) 什麼都不改變(15節): 人的努力無法改變神的安排。 “缺少的不能足數”,或譯“不存在的,不能去數算。” 2.追求世上智慧也是捕風(16-18節) (1) 所羅門的經歷(1:16):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我得了大智慧”,原文作“增加智慧”。 “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眾人”包括列王記上4:31所說的智士。 “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智慧是從內心發出的,知識是從外面積累的,但在詩歌裡,二者常常是可以通用的。智慧有屬天與屬地之分,真智慧是從神來的(箴1:7)。屬世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的(羅1:22)。箴言所講的智慧是屬天的;傳道書所講的智慧多半是世界的。 (2)“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17節): 這都沒有辦法得生命,也是捕風。 “察明”,日月為明,人一切的聰明也是捕風。 (3)“多有愁煩”(18節): 有人太有智慧,就生出更多的愁煩。因為傳道書所講的智慧多半是世界的,所以多有愁煩。 似乎愚昧比起智慧還少些憂傷。 * * * * * * * * * * * * * 日下無新事,都是迴圈不息。人有聰明、智慧和豐富的知識,不過是虛空、是捕風。 神是人和萬物的主宰。 我們在日光之上看萬事就不覺虛空:保羅到過第三層天,所以看萬事如糞土。如果我們到過天城的外院,我們就會慚愧自己貪愛世界;如果我們能回到世上,為主死千次也是願意的。我們從夢中醒來,就不再去捕風了。 ──
林獻羔《傳道書概要》 【傳一2,18;二11,22虛空的虛空】 壹、人生虛空 一、傳道書是所羅門年老時寫的。當他經歷了人生一切享受後,歸結一句話說:『虛空的虛空』! 貳、虛空的光景 一、智慧、知識虛空。他說,多智慧,就多愁煩;加增知識,就加增憂傷。事實是今天無知無識的人,倒可以渾渾噩噩的混下去;反而頭腦聰明搞知識的人,最是多愁善感,不滿現實,鬱悶煩結。有人甚且走上自殺之路。 二、勞碌虛空。有人終年勞碌不息,貪得無厭,心裡背負著憂慮,愁煩重擔,睡不安席,結果把身體搞壞。眼看勞碌積蓄的,盡都歸於別人,空忙一場,虛空的虛空! 三、有人有好身體,也能享受,但命窮沒有錢,感覺虛空;有人積財多多,但身體弄壞,美肴當前,難以下嚥 ,也是虛空。 四、名位虛空。有人醉心名位,一生奮鬥追求。但人居尊位,卻不能久長(詩四十九12「舊六九二下」)。一旦衰老來到,就得撒手交卸,權、位都空! 五、正常人也虛空。就是人生一切都正常稱心,當雨後雲彩返回(傳十二2「舊八〇四上」),一切絢爛歸於靜寂時,常感若有所失。所謂「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正是人生心態的寫照。 叁、虛空的原因 一、日光之下,人眼所見的一切,都是必朽壞的。這些的作用,僅是象徵性的。神為人另預留了一套實體而永遠的,是不能朽壞的(來十一15~16「新三二三上」)。人不明白,拼命的以暫時,必朽壞的事物來填充它。難怪人會感覺到「欲壑難填,」越填越空!這種光景,除非人得著那實體的東西,否則永難滿足。 肆、充實之道 一、一切都是影兒,那實體乃是基督(西二17原文「新二八五上」)。如基督是「真活水」、「真食物」、「真生命」…等。 二、主在世時曾宣告說:『凡喝這水(指世事、世物、)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四13「新一三〇上;十10」) 三、人對今世物質的享受,在於身體好;而身體的好,又在於心滿足。俗雲:「心寬體胖」。心舒暢了,身體跟著就好了。心如何能滿足呢?據前面所述,物質的東西既不能應付它,就只有神才能 應付它。因為神造人時是如此安排的 ,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神。所以人相信接受耶穌,(耶穌就是救贖人的神,)才是得著滿足的惟一途徑。 四、所以所羅門在講完了人生虛空之理後,就勸青年人要趁著年幼,紀念造你的主 。意即如要你的人生不虛空,只有趁早就抓牢人生的真諦。因為只有造物主有非受造而永遠的生命;也只有祂能填滿你人生的虛空。因此充滿神,就是人生的真諦。也就是神造人時賦與人生的基本意義。——薛道榮《聖經闡要(舊約卷三)》 【說、看、聽(傳1:8)】 一、口——說不盡 主耶穌(太12:34,15:11、17、18) 二、眼——看不飽(眼目情欲) 主耶穌(太18:9) 三:耳——聽不足 肉體聽──人情、肉體、世界 屬靈聽──屬主的、主的話、屬天的事 主耶穌(太11:15) ── 王永悅 【導言(一1)】 一、言語 ——表明本書所載是他的言語,“傳道者的言語”不是他的理論 1、是特別的言語 2、是智慧的言語 3、是閱歷的言語 4、是心腹的言語 二、傳道者——此處發言的是誰呢?是一個“傳道者”,要傳講他靈裡的經驗: 1、他是一個實行悔改者 2、他是一個勸人悔改者 三、大衛的兒子——這個傳道者,是“大衛的兒子” 1、是他的榮耀 2、是他的慚愧 3、是他的勉勵 四、耶路撒冷王——這個發言的傳道者,是大衛的兒子,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 1、更感覺犯罪的影響 2、更顯出發言的能力 ——賈玉銘《傳道書要義》 【萬事盡空虛(一1~11)】 一、人的勞碌(3~4) 二、日頭、風、江河(5~7) 三、萬事令人厭煩(8~11) 四、不能滿足(8) ——《新舊約輔讀》 【虛空的虛空(一2~11)】 一、虛空的原因 1、因在日光之下不在日光之上 2、因屬世界而不屬天界 3、因為皆是勞苦沒有安息 4、因皆是暫時不能長久 5、因皆虛無不能令人滿足 6、因皆有定限不能越其範圍 7、因皆是舊的沒有新的 二、虛空的覺悟 1、看萬事虛空是箴言以後的眼光 2、看萬事虛空是悔改以後的眼光 3、看萬事虛空是經驗以後的眼光 4、看萬事虛空是日光以上的眼光 5、看萬事皆空是覺醒以後的眼光 ——賈玉銘《傳道書要義》 【都是捕風(一12~18)】 一、極重的勞苦(12~14) 二、多有愁煩(15~18) 三、肉體的快樂 ——《新舊約輔讀》 【傳道書一章】 一、一個人及其主題歌(1~2) 二、要點何在?(3~11) 三、智慧奇異的副產物(12~18) ——《每日研經叢書》 【第二講:追求智慧與知識(1:12-18)】 一、引言:作者引用“太陽升落”、“江河循流”、“人生虛空”問人生目的何在?有何益處?結果只是慘痛的回憶。 二、本論 1. 智慧和知識 1.1. 世間的智慧、學問與箴言的智慧不同,前者是地上事物的,后者是屬靈的真智慧,是對神的認識。 1.2. 地上事物的知識是表面的,唯有屬靈的知識參透萬事。 1.3. 地上事物的知識是日光之下的,全然虛幻。 2. 王的智慧 2.1. 王有大智慧(16-17 節) 2.2. 並不能滿足他的心 2.3. 因為他的智慧只用在日光之下,沒更深入認識神。 2.4. 地上智慧不是壞事,但若不用在認識神則一切虛空。例:原子彈的知識。 3. 虛空的原因 3.1. 多智慧多愁煩 3.2. 真智慧是敬畏主,遠離惡(伯28:28) 3.3. 地上知識不能使人滿足 4. 真智慧 4.1. 敬畏神 4.2. 敬畏神有真滿足 4.3. 一切滿足來自神 三、問題 1. 人為什么要追求智慧和知識? 2. 真智慧是什么? —— 良友聖經學院《真道分解——傳道書講義》 【明白虛空的實際 傳道書1章】 一丶人生的勞碌不能帶去1:1-3 二丶人生的短暫不能留下1:4 三丶人生的規律不能改變1:5-6 四丶人生的欲望不能滿足1:7-8 五丶人生的複行不能新豔1:9-11 六丶人生的勞苦不能免去1:12-13 七丶人生的彎曲不能變直1:14-15 八丶人生的加知不能無憂1:16-18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傳道書第1章凡事虛空】
── 張志新《查經分章大要》 【第一章 凡事虛空】 1) 智慧尊榮所羅門、1 2) 暮年要做傳道人、1/2 3) 世人勞碌無窮盡、3 4) 代代交替地常存、4/6 5) 眼看不飽聽不足、7/8 6) 日光之下無新事、9/11 7) 經練勞苦是捕風、12/14 8) 智慧知識盡虛空!15/18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