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傳道書第二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虛空的人生】

   一、人生的享受虛空(1~11)

         1.內心的喜樂和嬉笑都虛空(1~3)

         2.物欲的享受全都虛空(4~11)

   二、生命的本質虛空(12~23)

         1.智慧人和愚昧人的結局一樣(12~17)

         2.勞碌的人和未曾勞碌的人所得一樣(18~23)

   三、不在乎人的追求也是虛空(24~26)

 

貳、靈訓要義

 

【人生虛空】

   一、心緒虛空——喜樂、嬉笑、飲酒(1~3節上)

   二、享受虛空——園林、僕婢、財寶、娛樂、女色(4~11)

   三、智慧虛空——以智慧行事,結局竟與愚昧人無異(3節下,12~17)

   四、勞碌虛空——勞碌所得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18~23)

 

【惟神是人生的滿足】

   一、吃喝、享福,乃出於神的手(24~25)

   二、智慧、知識和喜樂,乃給神所喜悅的人(26)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帖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追求人間享樂的虛空】

經文:2:1-11

  一、肉體的快樂不能滿足 1-3

         1.借著肉體的快樂、娛樂,及宗教的快樂和幸福,誰知道這也是虛空。1,(路12:19;傳8:1511:9)。

         2.嬉笑(表面的快樂)、與喜樂(宗教節日的歡樂)有何功效呢?2,(箴14:13;彼前4:2-4)。

         3.“用酒使我肉體舒暢”,這也是一種騙局。“用酒消愁,愁更愁。”3,(箴31:4-5;弗5:18)。

  二、豪華的住宅不能滿足 4-6

         1.“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4,是指他建築的規模和輝煌。(創11:4;王上9:1;代下8:1-6,11)。

         2.“栽種葡萄園。”4-6,享受樂園般的生活——宮殿四周往往建有私人的庭園。園中植了果樹和遮蔭樹,又有水道、池塘、小徑──就像公園一樣。很多珍奇的樹木和植物都種在花園之中。

  三、豐富的財寶不能滿足 7-9

         1.僕婢、牛羊、家業豐富,也無法滿足。7,(王上4:22-23)。

         2.金銀財寶無數,也無法滿足。8,(王上9:14,2810:10)。

         3.歌唱、娛樂、專業演藝人員無數,也無法滿足。8

         4.日漸昌盛、智慧存留,也無法滿足。9

  四、事業的成功不能滿足 10-11

         1.享受所勞碌的快樂,以及所得的份。10,(傳11:95:189:9;詩128:2)。

         2.事業有成,風光一時,誰知都是虛空,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11,(約壹2:16-17;太6:28-29;提前6:6)。

── 毛南春陽

 

【追求人間一切事物都是虛空】

經文:2:12-26

  一、人都需要面對死亡 12-17

         1.後來的人還能做什麼呢?12

“轉念”:轉移注意力,或採取新的思考方向。(傳7:25

         2.無論是智慧人或是愚昧人,都要面臨同一件事——死亡。13-14,(詩49:1090:3-5)。

               (1)“智慧人的眼目光明。”“光明”:在他頭上——站得高,望得遠,透視一切的眼光。

               (2)“愚昧人在黑暗裡行。”

                     a.眼目。智慧人的眼目遵循神的旨意一直往前看,免得跌倒。參耶穌在(11:9)中的話。眼目在屬靈上運用的另一個例子,見(1:18)

                 b.愚昧人。智慧人知道自己的目標,採取最直接的路線;愚昧人摸索著前進卻會跌倒。(箴17:24)用另一個比喻表達了相似的意思:“愚昧人眼望地極”。

         3.“我為何更有智慧呢?”15-,——人生中的野心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都是過眼雲煙。(傳1:16,18

         4.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紀念。16

愚昧人和智慧人都很快會被他們的同胞所忘記。就世界而言,這句話是真實的。但那些在生活中遵循神智慧的人,將會永遠被紀念(詩112:6;箴10:7),並因確知自己的名字記在天上而高興(路10:20;腓4:3)。

被忘記”——被世界所忘記,但是被神所紀念(瑪3:16,17;約14:1-3)。

         5.為何恨惡生命?17,——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二、人都需要勞碌工作 18-23

         1.前人勞碌,後人享福。18

其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留給後人的。(傳9:9;林前3:10)。

         2.後人可能會毀壞先祖的功業,並不保證他會繼續成功。19

         3.回想這一切工作,心便絕望了。20

         4.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份。21

         5.人生勞碌累心,到最後又得著什麼呢?日日憂慮,勞苦愁煩,睡不安寧,都是虛空。22-23,(傳5:12

“日日”與“夜間”相比。白天不停地勞動,夜間則失眠思慮白天的事。所羅門似乎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辛勞、悲傷和失望所帶來的福氣(伯35:10;羅8:35;林後12:9;來12:11;啟3:19)。

  三、人都需要常存滿足 24-26

         1.有吃有喝,在勞碌中享福,並活在神的同在之中,那才是真正的幸福。24,(徒14:17;提前6:17)。

         2.神所喜悅的人,乃是懂得今生有吃喝就當知足,一切的智慧、知識和喜樂,都是從神來的。25-26

“收聚”:罪人辛勞一生卻無法進入永生的天國。他的積攢都只是為了今生。他的勞苦是為了積累財富。他把財富收聚起來,卻不能永久保持(太13:1225:28;路12:20)。

誰是“神所喜悅的人”?——神美意的物件,即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路2:13-14)。“祂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 神所喜悅的人。”(伯27:16-17;箴13:2228:8)也表達了惡人的勞苦成果歸給義人的意思。

── 毛南春陽

 

【日光之下似實而虛的人生】

經文:傳2:1-23

引言:
  關於人生在世的虛實,各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或觀念,印度教的哲學家認為人生不過如黃昏的景色,變幻無常,人生如幻覺。希臘柏拉圖認為人生是暫時,是現象的,現象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世界,屬靈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唯物論的觀點人生就是現在的。是只在物質之內的,沒有過去沒有將來,不過在傳道書中給我們看見今世的人生是似實而非的。

        一.勞碌似空而虛(1:3-11)
  勤勞似乎可以聚財,得到不少益處,但卻令人厭煩,且你無論積蓄多少財物,名利,後世永無人記念,所以虛空。一哲學家說,基督教的勤儉倫理,其後果導致財富之增加,財富的增加必造成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後果是生活的浪漫,浪費享受,享受就遠離神。與物質為友,結果又貧窮,在貧困時悔改,信主,又按基督教的倫理而勤儉,所以人生就是這樣的在圈子中循環不息,實在是虛空,不真實。這與士師記中的情形一樣,人悔敢→神拯救→拜偶像→被擄→悔改→神拯救。

        二.智慧的似實而虛(1:12-18)
  智慧的人似乎能悟明許多真理,查究天下一切的事,但查究的結果,得以悟明一些的真理,可是我們悟知一些有限的真理,就以為可以悟知一切的真理,可以人定天,可以克服一切,這是狂妄,也是愚眛,但再查究多知一些,後來卻覺得乃是無知。因為要知道的太多,窮一生只不過知其一二而已,且所知的一二不過是皮毛而已。而常只知其利而不知其弊,結果受其害時而憂傷不已。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13),所以人生的智慧似實而虛。

        三.娛樂似實而非(2:1-11)
  娛樂,嬉笑,酒肉,幽雅的家園,僕婢,財寶等,這些在肉身說很具體很實際地享受,叫肉身舒暢。可是真實的享受有幾多,每一物質肉體的享受的時刻與所化的代價相比是否值得,事實上所有物質的享受都是傷精勞神的。為建一理想的家園,花多少時間聚財,花多少時間設計,但太好了住在裏面又怕強盜,怕火災,怕被人害,一直過不安的生活,由於不安心靈加上壓力,而在心靈上產生許多的苦楚,而理想的家園過不久也不理想了。因與人比較又不像樣,故又聚財,設計,勞苦,害怕;廢寢忘食,不覺老即將至,如果財寶加添,妻妾加添,那愁煩就更加添。許多人以為財富加添,享受加多,即成功了,但這成功卻滿了痛苦,是捕風而已(2:18-26)

        四.盲目勞碌的似實而虛(3:1-15)
  勞碌如不合其時,那是徒勞無益,因為凡事有定時,也各按其時成為美好(1:11),勞碌可以聚成財富,但結果虛空(1:3-11)。這裏論勞碌無智慧,不合時,無技巧,也是虛空,且所有的事理都已定了,無新奇(3:1-15)。如果在忙碌中不知其理,白費氣力,且人所勞碌的對神毫無加添,也無所損,所以一切仍是虛空,人其實應在勞碌中認識神,服在神所安排的定理之下。

        五.世上的正義似實而虛(3:164:3)
  人在世上是要講正義的,有正義感,有抱不平,但人的所謂正義感與獸的行為差不多一樣。許多的正義感是片面的,也是殘忍的,為了正義感和抱不平,卻把他認為不義的人致於死地,摩西為以色列人抱不平,將埃及人打死就是一例。今日所謂國際的正義感也是如此的大發獸性,表現殘忍的行為,雖然抱不平正義感的人很多,但欺壓人的事常也由這些所謂有正義感的人作出來的,受欺壓的人無人安慰,欺壓人的也無人安慰。所謂正義行為,那是欺人之說,因為他自己也被心中的獸性所欺壓,也無人安慰,故一切也是虛空。所以認為死了的人勝過活人,正義感不能達到真正義的目的,只有神的義才能。

        六.靈巧的似實而非(4:4-12)
  靈巧即機智與機警,有聰明,有思想的結晶,靈巧的人在事業上一定有成就,成就必引起鄰居的嫉妒,因之必失去和好,因財失義,也因成就失去朋友(4:4)。另一種無靈巧的人,無長進,無成就,得過且過,有一碗吃一碗,別人說他們毫無成就,無奮鬥心,社會上無地位。所以二者均虛空,但二人合股較有力量,可是也常因為生意之成就也拆股,靈巧是好,但也有其害處,實在得利而損情,是件虛空的事。

        七.賢能的似實而虛(4:13-16)
  在大選時有一標語就是選賢任能,賢能的人可以治理百姓可得福,很多人可以擁護,強盛於一世,英雄也不問出身,許多人只要賢明能幹,有智慧,那就能出來領導社會了。可是賢能代出不窮,每一時代都有能人,當賢能者更有風頭時,那過去的賢者就被人忘記了,且無論如何賢能,也有人不喜悅。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真是賢能輩出,但當時也有不少人出來爭賢,過不久人也忘了,這實在也是虛空。

        八.禮儀的似實而非(5:1-7)
  在宗教的敬拜上,禮儀實在會幫助人更敬虔,更親近神,許願是增加信靠神的行為,是神聖的,可是許多人許願,只是在當時一種情感與慾望上的表現,而沒有好好考慮以後是否能實行此約言的事,但後來事實上有不少忘記了,有不少也因能力作不到,那麼就自己找許多理由去推諉,或掩蓋,這就引起不少的罪,本來是神聖的,信心的,後來卻變成犯罪虛謊,故這儀式也變成虛空了(5:5-6)

        九.財富的似實卻虛(5:106:1)
  多數人認為財富加添心必滿足,金銀加多必為實有,貨物滿了倉庫,必是富足,但事實上財富加多,消費也加多,且常因財富多而害己。叫自己落在危險之中,痛苦之中,即使一切不缺,但不能吃用,這也是虛空(6:2),兒女眾多而不孝,死時無埋葬,也是虛空,財丁都似實而非。

        十.命運的似實而虛(8:19:6,11-16)
  許多人都相信命運,好運不好運,看命運從五行,氣色,手掌,看好壞命運,其實人將來的情形如何無人能知(8:7-8)。所謂看命不過是推測而無把握的事,且義人所遭遇的與惡人所遭遇的一樣(8:14),人是無法查出神對人命運的作為(8:17; 9:1)。所以在人看這是好運發財升官,享受等,其實可能都是惡運來臨的預兆,誰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我們要信靠神,所作的要求神的喜悅,並及時行善,否則一切皆空(9:11-16)

結論:
  人生因知識的有限,許多認為是滿足的,真實的,結果卻是虛空的,求主給我們智慧認識這些似是而虛的事,讓我們不再走上這虛空的道路,一生在虛空中過日子,在日光之下忙碌,而過虛空沒有價值的人生!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第二章、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所羅門一生親身經歷了富有、智慧、才能等等,後來察看一個為自己而活的人是何等虛空,為自己而追求屬靈事物以外的事盡都是虛空。(“這也是虛空”六次,“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三次)。

分段: 1、為自己毫無益處:1-11

         2、有智慧和勞碌也是虛空:12-26

   一、為自己毫無益處:1-11

         1、肉體中的快樂不能滿足:1-3節(享福、嬉笑、酒,這些肉體的快樂不能滿足心靈的需要)。

所羅門在經歷中知道人生的虛空:“我心裡說”……“我指嬉笑說”……“我心裡察究”……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

2:1-3:“酒用盡了”表明人間的喜樂會用盡的。

王下5:1-2:“乃縵”(快樂、歡暢的意思),只是長了大麻瘋。

14:13: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

90:10:……但其中所矜誇的,乃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

         2、為自己而活都是捕風:4-11

               ①所羅門為自己動大工程:4-6節。 王上6:38節、7:1:所羅門建造聖殿,用了七年時間,但為自己建造宮室十三年方才造成,又建造……

               ②他又為自己興家積財:7-9節,王上9:26-28節、10:14節、10

王上11:3: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

               ③為自己成功的人:10節“凡我眼所求的……我心所樂的……”

               ④後來察看這一切所成功的:11節“毫無益處”

林後5:14-15: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我們想一人即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是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14:7-8: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二、有智慧和勞碌也是虛空:12-26節(用人的角度來看)

         1、轉念觀看智慧人與愚昧人都必死亡:12-16

               ①後人所行的乃是前人所行過的:12

               ②智慧人與愚昧人都必遇見死亡:13-16

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49:10:他必見智慧人死,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

9:2-3: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後來就歸死人那裡去了。

         2、恨惡的二件事:17-23

               ①因世事煩惱而恨惡生命:17節(詩90:10節“勞苦愁煩”)

6:2:惟願我的煩惱稱一稱,我一切的災害放在天平裡。

               ②用智慧與勞碌所得的也是虛空:18-23節(“這也是虛空”講三次)

14:1-2: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

表明只有在主裡的勞苦,就不會虛空(啟14:13節,林前15:58節)

         3、神所喜悅的人蒙福:24-26

               ①神所喜悅的人享勞碌而得的:24-26上節

               ②惟有罪人所收聚的歸給神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26下節

27:16-17:他雖積蓄銀子如塵沙,預備衣服如泥土。他只管預備,義人卻要穿上。他的銀子,無辜的人要分取。

28:8: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

── 徐大年《傳道書提綱》

 

【第二章  探討人生】

第一章記載智慧不能解決虛空,本章指出“享樂”的追求同樣難以滿足心靈的渴望。

   一、以享樂探討人生(111節)

享樂也不能帶來滿足。

         1. 他用4種方法來嘗試(13節)

先“試試”(1節),發現無用。

               1)“喜樂”,“我以喜樂試試你”(1節):Simhah ,指沉醉於叫人感到歡暢的玩意。宗教節日的歡樂,是好的一面。

所羅門每日的食物(王上42223):享盡佳餚美酒、宴客。

“你好享福”(21),原文作“看見美好的事”,即“得到滿足”。活著為了吃喝玩樂,這是沒有長遠價值。

               2)“嬉笑”,“我指著嬉笑說”(2節):“幽默”不是錯誤,但這裡是指過分的幽默,將生命變為胡鬧與嬉戲。

不同的嬉笑:有自然的喜笑,而內心滿足;有外面苦笑,而內心憤懣。

在所羅門作王時,常常有小丑或諧趣的表演者在宮庭的筵席上提供娛樂和嬉笑。這種嬉笑多半是與罪惡有關的(參931013)。

有些嬉笑含有不道德的意思,所以“這是狂妄”。喜劇的電視、電影有令人發笑的,這些對人生的滿足也是沒有用處的。

               3)“酒”(3節):這裡不是酗酒,而是盛筵的酒伴食物。

他仍是以智慧作為引導,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為要試驗自己能否得到滿足。

“又如何持住愚昧”:“持住”可譯“控制”。“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一生”,原文加上“有限的日子”。堅持這樣察究下去,用以找出人生應當怎樣行。

               4)“妃嬪”(傳28,王上113):結果,妃嬪使他隨從外邦的神(王上1133)。

         2. 無窮的物欲(傳2411):越富有越空

               1       大興土木來滿足自己:

只有所羅門才有資格這樣大興土木(王上7112911021,代下836)。但傳道書沒有提及建殿,這裡可能指“日光之下”的事,所以暫予擱置不提,直到第五章才提“神的殿”。

本段“為自己”幾個字,一共出現有6次。

人通常經過“試試”(傳213)之後,然後再來細試(48節),最後達到歡樂的境界(9節),結果又是虛空(11節)!

                     ①“建造房屋”(4節上):

他沒有提及最重要的“所羅門聖殿”:大衛死後3年,所羅門才開始建殿,他用了7年的時間來建造(王上638),但他建造王宮就用了13年的時間(王上71)。他又建造了利巴嫩林宮(王上72,利巴嫩林宮是為放軍械用的,代下916),他又建造積貨城(代下816)。他所建造的城牆、甬道直到埃及等地。

                     ②“栽種葡萄園”(24):列王記與歷代志都沒有提及葡萄園,只在雅歌書提及(歌811)。大衛有葡萄園留給所羅門,這裡可能是指他把葡萄園擴張說的。

                     ③“修造園囿”(25):“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以色列的土地是最適合栽種果樹的。

“園囿”,是波斯語,意即“圍住”,是分別出來的土地。這節譯為希臘文和英文,便成了“樂園”。

                     ④“挖造水池”(6節):水是“用以澆灌小的樹木”的。耶路撒冷一直是缺水的。在希實本有水池(歌74)。伯利恒南面有許多“所羅門水池”,到羅馬統治的時候,水池才重建。這是偉大的工程:水管繞山而設,一直引入耶路撒冷。

所羅門不是要綠化全國,他是為自己娛樂而種植的。他屢次說“我為自己”(248)。

                     ⑤“我買了僕婢”(7節):他要完成上述的計畫,就買了許多的僕婢。這裡的“僕婢”,不是指“奴隸制”的僕婢說的。這裡的“僕婢”只作工6年,到第7年就可以自由(出212)。所羅門的奴僕只負責打理家務和協助他完成大計畫。

                     ⑥“又有許多牛群羊群”(7節):這是為獻祭用的牛群羊群;同時也顯明所羅門的牲畜數量驚人,因為他獻祭時,只是用了少部分的牛羊。

                      他擁有大量金銀財寶(8節):他的財寶多如石頭,存于耶路撒冷(王上1027,代下115)。

                     ⑧“唱歌的男女”(28):他愛好音樂,常有音樂表演。他也是一位音樂家,他寫了1005首詩歌(王上432)。

現在以色列的管弦樂團,每一季度有演奏會,為世界之冠。

                     ⑨“世人所喜愛的物”(28):“物”字shidah veshidot,不容易翻譯,可指許多女子(參王上113)。

“並許多的妃嬪”:“並”字,原文或作“即”,上面的“物”,可指妃嬪。“妃嬪”這詞的原文只在這裡出現(參王上113)。這“物”字,當然也可以指其它寶物說的(參王上102225)。

               2       勝過耶路撒冷眾人(傳2911):

                     ①“日見昌盛”(王上1011章)。

                     ②“我的智慧仍然存留”:他寫傳道書的時候仍有智慧。

                     ③“凡我眼所求的”、“我心所樂的”(210):“我眼所求的”,是指我眼所要見的;“我心所樂的”,是指我心所能滿足的。從來沒有人像所羅門這樣會享受的。

“……勞碌的……勞碌中”,是相關語,單傳道書就出現有25次。

                      一旦得到快樂,便又開始消失(11節):所羅門在各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功。他的目標達到了,又如何?

   二、嘗試尋求平衡(1217節)

生命的意義既不在世上的財寶和歡樂裡,但是否就在智慧、狂妄或愚昧裡呢?所羅門在感性上失敗了,就又轉回到理性之上(1214節)。

         1.“我轉念”(12節)

他不是指現在說的與前面所說的無關,而是他想談及其它的事。他已談了知識(11718)、歡樂(213)和物質(211)。他現在把這些事放在一起來討論和比較。

         2.後繼者(在王以後而來的人)

他如何面對上述的情況:他盼望他的經歷可作後人的監戒,不要重蹈覆轍。

         3.智慧的後果(14節)

智慧確是有益的,能使人有判斷的能力;“愚昧人在黑暗裡行”(214),他們“定惡人為義,定義人為惡”(箴1715)。凡曉得運用這智慧的人是“眼目光明”的(214),否則,愚人不靠神就在黑暗裡,寸步難行(參傳1015下)。

善用智慧,可作為理想的生命指引。

         4.但奇怪的是

二者的結局都是一樣(214)。

“遇見”,是指遭遇同一命運說的。他不是悲觀主義者,他只將經驗說出來,提醒我們。

         5.有力的詳語

“我就心裡說”(15節),人最後都會死,智慧有什麼用處?他不是悲觀或宿命論者。

他求智慧,這是神給的,但他也要死,同樣“永遠無人紀念”(16節)。對一些人來說:義人被紀念是值得的(箴107),但一般人是不會被人紀念的。

         6.他恨惡生命(17節)

但到末了,他只要敬畏神就能滿足了(121314)。

   三、絕望(1823節)

越勞碌越虛空。

         1      世人的看法

不用勞碌而得的,常不覺有價值;勞碌得來的才覺有價值。

但在他覺悟後,他仍然覺得虛空(11節)所以才有18202223節的事。“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2      他雖努力作工建業,但也像愚人一樣死去

誰繼承他的事業呢(傳218):他想到他的兒子羅波安就大有顧慮。智者繼承才是好的;但愚者繼承,所付的努力就徒然。

         3      轉念

20節的“轉想”,原文是“轉念”。一想到將一切留給他的後代將有什麼結果的時候,他就心亂如麻,而且到了“絕望”的地步。人生幾十年卻為後人勞碌,這就是憂慮。

         4      他有智慧

事情未曾發生之前,他已經知道了,他也知道他的結局如何。他在床上不斷思念明天的事:“連夜間心也不安”(23節)。

神能將虛幻的變為真實、暫時的變為永遠。我們當把暫時、虛浮的東西獻給神,積蓄天上的產業。

   四、結論

享受生命的途徑(22426):人生的滿足是在乎神。越蒙神喜悅就越覺得世界的虛空。如果不是這樣,他就仍然會醉心於世界的聲色貨利之中。

         1.“出於神的手”(24節)

前面少提及神(113),但這裡提到神就喜樂,這是智慧的根源。

         2.神給“智慧、知識和喜樂”(26節)

不是靠人的努力得來的。

神給我們智慧:有屬天與屬地的智慧。我們也需要屬地的智慧,因為我們還居住在世上。但是只有世上的智慧就會憂慮;所以我們更需要屬天的智慧。

         3.“惟有罪人”(26節中)

“罪人”,是愚昧人(81292)。他們“所收聚的、所堆積的……也是捕風”(226)。許多人積蓄,不知道是為什麼(路121620)。

         4.基督徒和世人

基督徒能“看透萬事”(林前215);世人看不透萬事,就想自殺;甚至很有學問的人,也有全家自殺的。

基督徒遇急難時當怎樣行(林前1013):我們當仰望神,但不需要“哀求”神。如果兒女向父母發出討飯的哀聲,父母是不喜悅的。兒女只要來到父母的面前,他們還沒有開口,父母是會給他們開出路的。可惜許多人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才來到父神的面前!我們第一個思想是要想到神、仰望神,神給我們開了出路,我們才有見證。有人垂頭喪氣,不禱告,以為禱告沒有用處。這是“日光之下”的人。

我們聽了許多的道,就要經歷一下。有時神容許我們四面無路,這時我們是要經歷神給我們開出路的一個好機會。所以,我們不要絕望(傳21823)。

── 林獻羔《傳道書概要》

 

【傳道書二章】

   一、追求逸樂?(111

   二、香膏中的蒼蠅(1223

   1、不論你是智慧或愚昧,終必使你分受同一命運(1517

   2、還有另一件使人心痛的錯誤(1823

   三、與人生達成協議(2426

——《每日研經叢書》

 

【第三講:追求娛樂(2:1-11)】

   一、引言:上回提到傳道書的智慧(人間的小聰明、小學問)和箴言的智慧(天上的真智慧,來自對神的敬畏。這次談娛樂。娛樂能鬆弛身心,是必須的。但娛樂不應該是放縱情慾。娛樂也不能代替人生,否則帶來虛空。

   二、本論

         1. 娛樂(1,2 節)

               1.1. 試試滿足。

               1.2. 仍是虛空。

               1.3. 嬉笑狂歡大笑。

               1.4. 喜樂=歡笑。

               1.5. 不能進入靈裡,只停留在魂間。

         2. 酒(節)

               2.1. 肉體舒暢,忘記憂愁。

               2.2. 沒有酒醉之人說自己醉的,因為人以為能勝罪性。

               2.3. 持住愚昧=執迷不悟

         3. 大工程(4-6 節)

               3.1. 建殿用七年,建宮用十四年。

               3.2. 能享用的只有十五年。

               3.3. 一切都虛空。

         4. 僕婢妃嬪

               4.1. 妃七百嬪三百。

               4.2. 能享受的都有。

               4.3. 捕風、虛空。

               4.4. 沒永遠價值。

   三、問題

         1. 為什么娛樂到頭是空虛的?

         2. 怎樣才不空虛?

—— 良友聖經學院《真道分解——傳道書講義》

 

【毫無益處(二417)】

   一、為己而活

   二、只求物質與享受(10

   三、日光之下的眼光(1217

   四、心中絕望(1826

——《新舊約輔讀》

 

【傳二1122;一218虛空的虛空】

  壹、人生虛空

         一、傳道書是所羅門年老時寫的。當他經歷了人生一切享受後,歸結一句話說:『虛空的虛空』!

  貳、虛空的光景

         一、智慧、知識虛空。他說,多智慧,就多愁煩;加增知識,就加增憂傷。事實是今天無知無識的人,倒可以渾渾噩噩的混下去;反而頭腦聰明搞知識的人,最是多愁善感,不滿現實,鬱悶煩結。有人甚且走上自殺之路。

         二、勞碌虛空。有人終年勞碌不息,貪得無厭,心裡背負著憂慮,愁煩重擔,睡不安席,結果把身體搞壞。眼看勞碌積蓄的,盡都歸於別人,空忙一場,虛空的虛空!

         三、有人有好身體,也能享受,但命窮沒有錢,感覺虛空;有人積財多多,但身體弄壞,美肴當前,難以下嚥 ,也是虛空。

         四、名位虛空。有人醉心名位,一生奮鬥追求。但人居尊位,卻不能久長(詩四十九12「舊六九二下」)。一旦衰老來到,就得撒手交卸,權、位都空!

         五、正常人也虛空。就是人生一切都正常稱心,當雨後雲彩返回(傳十二2「舊八〇四上」),一切絢爛歸於靜寂時,常感若有所失。所謂「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正是人生心態的寫照。

  叁、虛空的原因

         一、日光之下,人眼所見的一切,都是必朽壞的。這些的作用,僅是象徵性的。神為人另預留了一套實體而永遠的,是不能朽壞的(來十一1516「新三二三上」)。人不明白,拼命的以暫時,必朽壞的事物來填充它。難怪人會感覺到「欲壑難填,」越填越空!這種光景,除非人得著那實體的東西,否則永難滿足。

  肆、充實之道

         一、一切都是影兒,那實體乃是基督(西二17原文「新二八五上」)。如基督是「真活水」、「真食物」、「真生命」…等。

         二、主在世時曾宣告說:『凡喝這水(指世事、世物、)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四13「新一三〇上;十10」)

         三、人對今世物質的享受,在於身體好;而身體的好,又在於心滿足。俗雲:「心寬體胖」。心舒暢了,身體跟著就好了。心如何能滿足呢?據前面所述,物質的東西既不能應付它,就只有神才能 應付它。因為神造人時是如此安排的 ,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神。所以人相信接受耶穌,(耶穌就是救贖人的神,)才是得著滿足的惟一途徑。

         四、所以所羅門在講完了人生虛空之理後,就勸青年人要趁著年幼,紀念造你的主 。意即如要你的人生不虛空,只有趁早就抓牢人生的真諦。因為只有造物主有非受造而永遠的生命;也只有祂能填滿你人生的虛空。因此充滿神,就是人生的真諦。也就是神造人時賦與人生的基本意義。——薛道榮《聖經闡要(舊約卷三)》

 

【第四講:智愚比較(2:12-23)】

   一、引言:娛樂不能長久,因娛樂只能滿足肉體,不能滿足靈魂。惟有追求屬靈的滿足。而智愚仍用世間標準。有人有聰明沒智慧一樣無用。

   二、本論

         1. 眼目光明(14-15 節)

               1.1. 在頭上之意,往上看,往這看,往前看。

               1.2. 愚人在暗,無看之權。

               1.3. 結果一樣。

               1.4. 真智慧在用屬靈的眼光參透萬事。

               1.5. 一切都虛空。

         2. 智愚之見的結果(16-23 節)

               2.1. 智愚人的結果一樣_>空虛。

               2.2. 智愚人所留都是后人,自己無法帶去。

               2.3. 如何努力都留給自己無份之人,也是虛空。

               2.4. 灰心_>絕望_>愁煩。

         3. 真價值

               3.1. 為主作工的效果。(啟14:13

               3.2. 主基督的工作(賽53:11

               3.3. 人生非一死了之。

               3.4. 勞苦不徒然(林前15:58

   三、問題

         1. 智愚人的分別是什么?

         2. 真智為什么留得長遠?

—— 良友聖經學院《真道分解——傳道書講義》

 

【體驗人生的虛空(二1426)】

   一、消極的體會

      1、智慧人與愚昧人的遭遇都是虛空(1416

      2、享樂和財富,都是虛空(111

      3、勞碌也屬虛空(1823

   二、積極的體會(2426

      1、信靠神

      2、順服神

——劉承業《從虛空到有意義的人生──傳道書的研究》

 

【肉體追求的虛空  傳道書2章】

   一丶以酒舒暢也是虛空2:1-3

   二丶建造美室也是虛空2:4-6

   三丶家有僕婢也是虛空2:7

   四丶積蓄金銀也是虛空2:8-9

   五丶放縱享受也是虛空2:10-11

   六丶智愚同遇也是虛空2:12-14

   七丶無人紀念也是虛空2:15-17

   八丶積財留後也是虛空2:18-23

   九丶收聚歸人也是虛空2:24-26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傳道書第2也是捕風】

喫用享福

誰能勝過

一、追求肉體享樂

二、追求財富聲色

三、智愚兩者比較

1.荒酒宴樂

2.大興土木

3.各樣果樹

1.積蓄金銀

2.唱歌男女

3.許多妃嬪

1.同樣死亡

2.留給後人

3.歸神所喜

── 張志新《查經分章大要》

 

【第二章  人生捕風】

1) 尋查人生何為美、1/3

2) 建房造屋動大工、4/6

3) 家道豐富多妃嬪、8/9

4) 回首所有皆虛空、10/11

5) 智慧愚昧富和窮、12/15

6) 日後不被人紀念、15/17

7) 勞碌求富多積蓄、18/22

8) 歸給神所喜悅人!23/26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