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第二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虛空的人生】 一、人生的享受虛空(1~11節) 1.內心的喜樂和嬉笑都虛空(1~3節) 2.物欲的享受全都虛空(4~11節) 二、生命的本質虛空(12~23節) 1.智慧人和愚昧人的結局一樣(12~17節) 2.勞碌的人和未曾勞碌的人所得一樣(18~23節) 三、不在乎人的追求也是虛空(24~26節) 貳、靈訓要義 【人生虛空】 一、心緒虛空——喜樂、嬉笑、飲酒(1~3節上) 二、享受虛空——園林、僕婢、財寶、娛樂、女色(4~11節) 三、智慧虛空——以智慧行事,結局竟與愚昧人無異(3節下,12~17節) 四、勞碌虛空——勞碌所得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18~23節) 【惟神是人生的滿足】 一、吃喝、享福,乃出於神的手(24~25節) 二、智慧、知識和喜樂,乃給神所喜悅的人(2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帖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經文:2:1-11。 一、肉體的快樂不能滿足 1-3 1.借著肉體的快樂、娛樂,及宗教的快樂和幸福,誰知道這也是虛空。1,(路12:19;傳8:15;11:9)。 2.嬉笑(表面的快樂)、與喜樂(宗教節日的歡樂)有何功效呢?2,(箴14:13;彼前4:2-4)。 3.“用酒使我肉體舒暢”,這也是一種騙局。“用酒消愁,愁更愁。”3,(箴31:4-5;弗5:18)。 二、豪華的住宅不能滿足 4-6 1.“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4,是指他建築的規模和輝煌。(創11:4;王上9:1;代下8:1-6,11)。 2.“栽種葡萄園。”4-6,享受樂園般的生活——宮殿四周往往建有私人的庭園。園中植了果樹和遮蔭樹,又有水道、池塘、小徑──就像公園一樣。很多珍奇的樹木和植物都種在花園之中。 三、豐富的財寶不能滿足 7-9 1.僕婢、牛羊、家業豐富,也無法滿足。7,(王上4:22-23)。 2.金銀財寶無數,也無法滿足。8,(王上9:14,28;10:10)。 3.歌唱、娛樂、專業演藝人員無數,也無法滿足。8 4.日漸昌盛、智慧存留,也無法滿足。9 四、事業的成功不能滿足 10-11 1.享受所勞碌的快樂,以及所得的份。10,(傳11:9;5:18;9:9;詩128:2)。 2.事業有成,風光一時,誰知都是虛空,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11,(約壹2:16-17;太6:28-29;提前6:6)。 ── 毛南春陽 經文:2:12-26。 一、人都需要面對死亡 12-17 1.後來的人還能做什麼呢?12, “轉念”:轉移注意力,或採取新的思考方向。(傳7:25) 2.無論是智慧人或是愚昧人,都要面臨同一件事——死亡。13-14,(詩49:10;90:3-5)。 (1)“智慧人的眼目光明。”“光明”:在他頭上——站得高,望得遠,透視一切的眼光。 (2)“愚昧人在黑暗裡行。” a.眼目。智慧人的眼目遵循神的旨意一直往前看,免得跌倒。參耶穌在(約11:9)中的話。眼目在屬靈上運用的另一個例子,見(弗1:18)。 b.愚昧人。智慧人知道自己的目標,採取最直接的路線;愚昧人摸索著前進卻會跌倒。(箴17:24)用另一個比喻表達了相似的意思:“愚昧人眼望地極”。 3.“我為何更有智慧呢?”15-,——人生中的野心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都是過眼雲煙。(傳1:16,18) 4.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紀念。16, 愚昧人和智慧人都很快會被他們的同胞所忘記。就世界而言,這句話是真實的。但那些在生活中遵循神智慧的人,將會永遠被紀念(詩112:6;箴10:7),並因確知自己的名字記在天上而高興(路10:20;腓4:3)。 “被忘記”——被世界所忘記,但是被神所紀念(瑪3:16,17;約14:1-3)。 5.為何恨惡生命?17,——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二、人都需要勞碌工作 18-23 1.前人勞碌,後人享福。18, 其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留給後人的。(傳9:9;林前3:10)。 2.後人可能會毀壞先祖的功業,並不保證他會繼續成功。19 3.回想這一切工作,心便絕望了。20 4.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份。21 5.人生勞碌累心,到最後又得著什麼呢?日日憂慮,勞苦愁煩,睡不安寧,都是虛空。22-23,(傳5:12) “日日”與“夜間”相比。白天不停地勞動,夜間則失眠思慮白天的事。所羅門似乎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辛勞、悲傷和失望所帶來的福氣(伯35:10;羅8:35;林後12:9;來12:11;啟3:19)。 三、人都需要常存滿足 24-26 1.有吃有喝,在勞碌中享福,並活在神的同在之中,那才是真正的幸福。24,(徒14:17;提前6:17)。 2.神所喜悅的人,乃是懂得今生有吃喝就當知足,一切的智慧、知識和喜樂,都是從神來的。25-26 “收聚”:罪人辛勞一生卻無法進入永生的天國。他的積攢都只是為了今生。他的勞苦是為了積累財富。他把財富收聚起來,卻不能永久保持(太13:12;25:28;路12:20)。 誰是“神所喜悅的人”?——神美意的物件,即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路2:13-14)。“祂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 神所喜悅的人。”(伯27:16-17;箴13:22;28:8)也表達了惡人的勞苦成果歸給義人的意思。 ── 毛南春陽 【日光之下似實而虛的人生】 經文:傳2:1-23 引言: 一.勞碌似空而虛(1:3-11) 二.智慧的似實而虛(1:12-18) 三.娛樂似實而非(2:1-11) 四.盲目勞碌的似實而虛(3:1-15) 五.世上的正義似實而虛(3:16—4:3) 六.靈巧的似實而非(4:4-12) 七.賢能的似實而虛(4:13-16) 八.禮儀的似實而非(5:1-7) 九.財富的似實卻虛(5:10—6:1) 十.命運的似實而虛(8:1—9:6,11-16) 結論: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第二章、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序:所羅門一生親身經歷了富有、智慧、才能等等,後來察看一個為自己而活的人是何等虛空,為自己而追求屬靈事物以外的事盡都是虛空。(“這也是虛空”六次,“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三次)。 分段: 1、為自己毫無益處:1-11節 2、有智慧和勞碌也是虛空:12-26節 一、為自己毫無益處:1-11節 1、肉體中的快樂不能滿足:1-3節(享福、嬉笑、酒,這些肉體的快樂不能滿足心靈的需要)。 所羅門在經歷中知道人生的虛空:“我心裡說”……“我指嬉笑說”……“我心裡察究”……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 約2:1-3節:“酒用盡了”表明人間的喜樂會用盡的。 王下5:1-2節:“乃縵”(快樂、歡暢的意思),只是長了大麻瘋。 箴14:13節: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 詩90:10節:……但其中所矜誇的,乃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 2、為自己而活都是捕風:4-11節 ①所羅門為自己動大工程:4-6節。 王上6:38節、7:1節:所羅門建造聖殿,用了七年時間,但為自己建造宮室十三年方才造成,又建造…… ②他又為自己興家積財:7-9節,王上9:26-28節、10:14節、10節 王上11:3節: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 ③為自己成功的人:10節“凡我眼所求的……我心所樂的……” ④後來察看這一切所成功的:11節“毫無益處” 林後5:14-15節: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我們想一人即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是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羅14:7-8節: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二、有智慧和勞碌也是虛空:12-26節(用人的角度來看) 1、轉念觀看智慧人與愚昧人都必死亡:12-16節 ①後人所行的乃是前人所行過的:12節 ②智慧人與愚昧人都必遇見死亡:13-16節 來9:27節: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詩49:10節:他必見智慧人死,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 傳9:2-3節: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後來就歸死人那裡去了。 2、恨惡的二件事:17-23節 ①因世事煩惱而恨惡生命:17節(詩90:10節“勞苦愁煩”) 伯6:2節:惟願我的煩惱稱一稱,我一切的災害放在天平裡。 ②用智慧與勞碌所得的也是虛空:18-23節(“這也是虛空”講三次) 伯14:1-2節: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 表明只有在主裡的勞苦,就不會虛空(啟14:13節,林前15:58節) 3、神所喜悅的人蒙福:24-26節 ①神所喜悅的人享勞碌而得的:24-26上節 ②惟有罪人所收聚的歸給神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26下節 伯27:16-17節:他雖積蓄銀子如塵沙,預備衣服如泥土。他只管預備,義人卻要穿上。他的銀子,無辜的人要分取。 箴28:8節: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 ──
徐大年《傳道書提綱》 【第二章 探討人生】 第一章記載智慧不能解決虛空,本章指出“享樂”的追求同樣難以滿足心靈的渴望。 一、以享樂探討人生(1-11節) 享樂也不能帶來滿足。 1. 他用4種方法來嘗試(1-3節) 先“試試”(1節),發現無用。 (1)“喜樂”,“我以喜樂試試你”(1節):Simhah ,指沉醉於叫人感到歡暢的玩意。宗教節日的歡樂,是好的一面。 所羅門每日的食物(王上4:22-23):享盡佳餚美酒、宴客。 “你好享福”(2:1),原文作“看見美好的事”,即“得到滿足”。活著為了吃喝玩樂,這是沒有長遠價值。 (2)“嬉笑”,“我指著嬉笑說”(2節):“幽默”不是錯誤,但這裡是指過分的幽默,將生命變為胡鬧與嬉戲。 不同的嬉笑:有自然的喜笑,而內心滿足;有外面苦笑,而內心憤懣。 在所羅門作王時,常常有小丑或諧趣的表演者在宮庭的筵席上提供娛樂和嬉笑。這種嬉笑多半是與罪惡有關的(參9:3,10:13)。 有些嬉笑含有不道德的意思,所以“這是狂妄”。喜劇的電視、電影有令人發笑的,這些對人生的滿足也是沒有用處的。 (3)“酒”(3節):這裡不是酗酒,而是盛筵的酒伴食物。 他仍是以智慧作為引導,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為要試驗自己能否得到滿足。 “又如何持住愚昧”:“持住”可譯“控制”。“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一生”,原文加上“有限的日子”。堅持這樣察究下去,用以找出人生應當怎樣行。 (4)“妃嬪”(傳2:8,王上11:3):結果,妃嬪使他隨從外邦的神(王上11:33)。 2. 無窮的物欲(傳2:4-11):越富有越空 (1) 大興土木來滿足自己: 只有所羅門才有資格這樣大興土木(王上7:1-12,9:1,10:21,代下8:3-6)。但傳道書沒有提及建殿,這裡可能指“日光之下”的事,所以暫予擱置不提,直到第五章才提“神的殿”。 本段“為自己”幾個字,一共出現有6次。 人通常經過“試試”(傳2:1-3)之後,然後再來細試(4-8節),最後達到歡樂的境界(9節),結果又是虛空(11節)! ①“建造房屋”(4節上): 他沒有提及最重要的“所羅門聖殿”:大衛死後3年,所羅門才開始建殿,他用了7年的時間來建造(王上6:38),但他建造王宮就用了13年的時間(王上7:1)。他又建造了利巴嫩林宮(王上7:2,利巴嫩林宮是為放軍械用的,代下9:16),他又建造積貨城(代下8:1-6)。他所建造的城牆、甬道直到埃及等地。 ②“栽種葡萄園”(2:4):列王記與歷代志都沒有提及葡萄園,只在雅歌書提及(歌8:11)。大衛有葡萄園留給所羅門,這裡可能是指他把葡萄園擴張說的。 ③“修造園囿”(2:5):“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以色列的土地是最適合栽種果樹的。 “園囿”,是波斯語,意即“圍住”,是分別出來的土地。這節譯為希臘文和英文,便成了“樂園”。 ④“挖造水池”(6節):水是“用以澆灌小的樹木”的。耶路撒冷一直是缺水的。在希實本有水池(歌7:4)。伯利恒南面有許多“所羅門水池”,到羅馬統治的時候,水池才重建。這是偉大的工程:水管繞山而設,一直引入耶路撒冷。 所羅門不是要綠化全國,他是為自己娛樂而種植的。他屢次說“我為自己”(2:4,8)。 ⑤“我買了僕婢”(7節):他要完成上述的計畫,就買了許多的僕婢。這裡的“僕婢”,不是指“奴隸制”的僕婢說的。這裡的“僕婢”只作工6年,到第7年就可以自由(出21:2)。所羅門的奴僕只負責打理家務和協助他完成大計畫。 ⑥“又有許多牛群羊群”(7節):這是為獻祭用的牛群羊群;同時也顯明所羅門的牲畜數量驚人,因為他獻祭時,只是用了少部分的牛羊。 ⑦ 他擁有大量金銀財寶(8節):他的財寶多如石頭,存于耶路撒冷(王上10:27,代下1:15)。 ⑧“唱歌的男女”(2:8):他愛好音樂,常有音樂表演。他也是一位音樂家,他寫了1005首詩歌(王上4:32)。 現在以色列的管弦樂團,每一季度有演奏會,為世界之冠。 ⑨“世人所喜愛的物”(2:8):“物”字shidah
veshidot,不容易翻譯,可指許多女子(參王上11:3)。 “並許多的妃嬪”:“並”字,原文或作“即”,上面的“物”,可指妃嬪。“妃嬪”這詞的原文只在這裡出現(參王上11:3)。這“物”字,當然也可以指其它寶物說的(參王上10:22,25)。 (2) 勝過耶路撒冷眾人(傳2:9-11): ①“日見昌盛”(王上10-11章)。 ②“我的智慧仍然存留”:他寫傳道書的時候仍有智慧。 ③“凡我眼所求的”、“我心所樂的”(2:10):“我眼所求的”,是指我眼所要見的;“我心所樂的”,是指我心所能滿足的。從來沒有人像所羅門這樣會享受的。 “……勞碌的……勞碌中”,是相關語,單傳道書就出現有25次。 ④ 一旦得到快樂,便又開始消失(11節):所羅門在各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功。他的目標達到了,又如何? 二、嘗試尋求平衡(12-17節) 生命的意義既不在世上的財寶和歡樂裡,但是否就在智慧、狂妄或愚昧裡呢?所羅門在感性上失敗了,就又轉回到理性之上(12-14節)。 1.“我轉念”(12節) 他不是指現在說的與前面所說的無關,而是他想談及其它的事。他已談了知識(1:17-18)、歡樂(2:1-3)和物質(2:11)。他現在把這些事放在一起來討論和比較。 2.後繼者(在王以後而來的人) 他如何面對上述的情況:他盼望他的經歷可作後人的監戒,不要重蹈覆轍。 3.智慧的後果(14節) 智慧確是有益的,能使人有判斷的能力;“愚昧人在黑暗裡行”(2:14),他們“定惡人為義,定義人為惡”(箴17:15)。凡曉得運用這智慧的人是“眼目光明”的(2:14),否則,愚人不靠神就在黑暗裡,寸步難行(參傳10:15下)。 善用智慧,可作為理想的生命指引。 4.但奇怪的是 二者的結局都是一樣(2:14)。 “遇見”,是指遭遇同一命運說的。他不是悲觀主義者,他只將經驗說出來,提醒我們。 5.有力的詳語 “我就心裡說”(15節),人最後都會死,智慧有什麼用處?他不是悲觀或宿命論者。 他求智慧,這是神給的,但他也要死,同樣“永遠無人紀念”(16節)。對一些人來說:義人被紀念是值得的(箴10:7),但一般人是不會被人紀念的。 6.他恨惡生命(17節) 但到末了,他只要敬畏神就能滿足了(12:13-14)。 三、絕望(18-23節) 越勞碌越虛空。 1. 世人的看法 不用勞碌而得的,常不覺有價值;勞碌得來的才覺有價值。 但在他覺悟後,他仍然覺得虛空(11節)所以才有18,20,22-23節的事。“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2. 他雖努力作工建業,但也像愚人一樣死去 誰繼承他的事業呢(傳2:18):他想到他的兒子羅波安就大有顧慮。智者繼承才是好的;但愚者繼承,所付的努力就徒然。 3. 轉念 20節的“轉想”,原文是“轉念”。一想到將一切留給他的後代將有什麼結果的時候,他就心亂如麻,而且到了“絕望”的地步。人生幾十年卻為後人勞碌,這就是憂慮。 4. 他有智慧 事情未曾發生之前,他已經知道了,他也知道他的結局如何。他在床上不斷思念明天的事:“連夜間心也不安”(23節)。 神能將虛幻的變為真實、暫時的變為永遠。我們當把暫時、虛浮的東西獻給神,積蓄天上的產業。 四、結論 享受生命的途徑(2:24-26):人生的滿足是在乎神。越蒙神喜悅就越覺得世界的虛空。如果不是這樣,他就仍然會醉心於世界的聲色貨利之中。 1.“出於神的手”(24節) 前面少提及神(1:13),但這裡提到神就喜樂,這是智慧的根源。 2.神給“智慧、知識和喜樂”(26節) 不是靠人的努力得來的。 神給我們智慧:有屬天與屬地的智慧。我們也需要屬地的智慧,因為我們還居住在世上。但是只有世上的智慧就會憂慮;所以我們更需要屬天的智慧。 3.“惟有罪人”(26節中) “罪人”,是愚昧人(8:12,9:2)。他們“所收聚的、所堆積的……也是捕風”(2:26)。許多人積蓄,不知道是為什麼(路12:16-20)。 4.基督徒和世人 基督徒能“看透萬事”(林前2:15);世人看不透萬事,就想自殺;甚至很有學問的人,也有全家自殺的。 基督徒遇急難時當怎樣行(林前10:13):我們當仰望神,但不需要“哀求”神。如果兒女向父母發出討飯的哀聲,父母是不喜悅的。兒女只要來到父母的面前,他們還沒有開口,父母是會給他們開出路的。可惜許多人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才來到父神的面前!我們第一個思想是要想到神、仰望神,神給我們開了出路,我們才有見證。有人垂頭喪氣,不禱告,以為禱告沒有用處。這是“日光之下”的人。 我們聽了許多的道,就要經歷一下。有時神容許我們四面無路,這時我們是要經歷神給我們開出路的一個好機會。所以,我們不要絕望(傳2:18-23)。 ──
林獻羔《傳道書概要》 【傳道書二章】 一、追求逸樂?(1~11) 二、香膏中的蒼蠅(12~23) 1、不論你是智慧或愚昧,終必使你分受同一命運(15~17) 2、還有另一件使人心痛的錯誤(18~23) 三、與人生達成協議(24~26) ——《每日研經叢書》 【第三講:追求娛樂(2:1-11)】 一、引言:上回提到傳道書的智慧(人間的小聰明、小學問)和箴言的智慧(天上的真智慧,來自對神的敬畏。這次談娛樂。娛樂能鬆弛身心,是必須的。但娛樂不應該是放縱情慾。娛樂也不能代替人生,否則帶來虛空。 二、本論 1. 娛樂(1,2 節) 1.1. 試試滿足。 1.2. 仍是虛空。 1.3. 嬉笑狂歡大笑。 1.4. 喜樂=歡笑。 1.5. 不能進入靈裡,只停留在魂間。 2. 酒(3 節) 2.1. 肉體舒暢,忘記憂愁。 2.2. 沒有酒醉之人說自己醉的,因為人以為能勝罪性。 2.3. 持住愚昧=執迷不悟 3. 大工程(4-6 節) 3.1. 建殿用七年,建宮用十四年。 3.2. 能享用的只有十五年。 3.3. 一切都虛空。 4. 僕婢妃嬪 4.1. 妃七百嬪三百。 4.2. 能享受的都有。 4.3. 捕風、虛空。 4.4. 沒永遠價值。 三、問題 1. 為什么娛樂到頭是空虛的? 2. 怎樣才不空虛? —— 良友聖經學院《真道分解——傳道書講義》 【毫無益處(二4~17)】 一、為己而活 二、只求物質與享受(10) 三、日光之下的眼光(12~17) 四、心中絕望(18~26) ——《新舊約輔讀》 【傳二11,22;一2,18虛空的虛空】 壹、人生虛空 一、傳道書是所羅門年老時寫的。當他經歷了人生一切享受後,歸結一句話說:『虛空的虛空』! 貳、虛空的光景 一、智慧、知識虛空。他說,多智慧,就多愁煩;加增知識,就加增憂傷。事實是今天無知無識的人,倒可以渾渾噩噩的混下去;反而頭腦聰明搞知識的人,最是多愁善感,不滿現實,鬱悶煩結。有人甚且走上自殺之路。 二、勞碌虛空。有人終年勞碌不息,貪得無厭,心裡背負著憂慮,愁煩重擔,睡不安席,結果把身體搞壞。眼看勞碌積蓄的,盡都歸於別人,空忙一場,虛空的虛空! 三、有人有好身體,也能享受,但命窮沒有錢,感覺虛空;有人積財多多,但身體弄壞,美肴當前,難以下嚥 ,也是虛空。 四、名位虛空。有人醉心名位,一生奮鬥追求。但人居尊位,卻不能久長(詩四十九12「舊六九二下」)。一旦衰老來到,就得撒手交卸,權、位都空! 五、正常人也虛空。就是人生一切都正常稱心,當雨後雲彩返回(傳十二2「舊八〇四上」),一切絢爛歸於靜寂時,常感若有所失。所謂「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正是人生心態的寫照。 叁、虛空的原因 一、日光之下,人眼所見的一切,都是必朽壞的。這些的作用,僅是象徵性的。神為人另預留了一套實體而永遠的,是不能朽壞的(來十一15~16「新三二三上」)。人不明白,拼命的以暫時,必朽壞的事物來填充它。難怪人會感覺到「欲壑難填,」越填越空!這種光景,除非人得著那實體的東西,否則永難滿足。 肆、充實之道 一、一切都是影兒,那實體乃是基督(西二17原文「新二八五上」)。如基督是「真活水」、「真食物」、「真生命」…等。 二、主在世時曾宣告說:『凡喝這水(指世事、世物、)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四13「新一三〇上;十10」) 三、人對今世物質的享受,在於身體好;而身體的好,又在於心滿足。俗雲:「心寬體胖」。心舒暢了,身體跟著就好了。心如何能滿足呢?據前面所述,物質的東西既不能應付它,就只有神才能 應付它。因為神造人時是如此安排的 ,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神。所以人相信接受耶穌,(耶穌就是救贖人的神,)才是得著滿足的惟一途徑。 四、所以所羅門在講完了人生虛空之理後,就勸青年人要趁著年幼,紀念造你的主 。意即如要你的人生不虛空,只有趁早就抓牢人生的真諦。因為只有造物主有非受造而永遠的生命;也只有祂能填滿你人生的虛空。因此充滿神,就是人生的真諦。也就是神造人時賦與人生的基本意義。——薛道榮《聖經闡要(舊約卷三)》 【第四講:智愚比較(2:12-23)】 一、引言:娛樂不能長久,因娛樂只能滿足肉體,不能滿足靈魂。惟有追求屬靈的滿足。而智愚仍用世間標準。有人有聰明沒智慧一樣無用。 二、本論 1. 眼目光明(14-15 節) 1.1. 在頭上之意,往上看,往這看,往前看。 1.2. 愚人在暗,無看之權。 1.3. 結果一樣。 1.4. 真智慧在用屬靈的眼光參透萬事。 1.5. 一切都虛空。 2. 智愚之見的結果(16-23 節) 2.1. 智愚人的結果一樣_>空虛。 2.2. 智愚人所留都是后人,自己無法帶去。 2.3. 如何努力都留給自己無份之人,也是虛空。 2.4. 灰心_>絕望_>愁煩。 3. 真價值 3.1. 為主作工的效果。(啟14:13) 3.2. 主基督的工作(賽53:11) 3.3. 人生非一死了之。 3.4. 勞苦不徒然(林前15:58) 三、問題 1. 智愚人的分別是什么? 2. 真智為什么留得長遠? —— 良友聖經學院《真道分解——傳道書講義》 【體驗人生的虛空(二14~26)】 一、消極的體會 1、智慧人與愚昧人的遭遇都是虛空(14~16) 2、享樂和財富,都是虛空(1~11) 3、勞碌也屬虛空(18~23) 二、積極的體會(24~26) 1、信靠神 2、順服神 ——劉承業《從虛空到有意義的人生──傳道書的研究》 【肉體追求的虛空 傳道書2章】 一丶以酒舒暢也是虛空2:1-3 二丶建造美室也是虛空2:4-6 三丶家有僕婢也是虛空2:7 四丶積蓄金銀也是虛空2:8-9 五丶放縱享受也是虛空2:10-11 六丶智愚同遇也是虛空2:12-14 七丶無人紀念也是虛空2:15-17 八丶積財留後也是虛空2:18-23 九丶收聚歸人也是虛空2:24-26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傳道書第2章也是捕風】
── 張志新《查經分章大要》 【第二章 人生捕風】 1) 尋查人生何為美、1/3 2) 建房造屋動大工、4/6 3) 家道豐富多妃嬪、8/9 4) 回首所有皆虛空、10/11 5) 智慧愚昧富和窮、12/15 6) 日後不被人紀念、15/17 7) 勞碌求富多積蓄、18/22 8) 歸給神所喜悅人!23/26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