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二十六章拾穗

 

【耶二十六1「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登基的时候,有这话从耶和华临到耶利米说:」

         “登基的时候”指主前609608年。──《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本章为7章所记耶利米圣殿讲词的综述(26节)和所引起的后果,包括先知的自辩。章末记有亚希甘保护先知的事(参王下二十二12,14)。──《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耶二十六1 年代小注】本节的专用术语所指的,是所谓登基年。这是新王登基之后,新一年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新王的元年要到新年之后才正式开始。约雅敬的登基年约在主前六○九年九月开始,至六○八年四月为止。──《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二十六1~24犹大百姓的悖逆状:本章鲜明地对比了耶利米和悖逆的犹大百姓。耶利米是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先知的使命,百姓在听到神的信息之后,不仅不思悔改,反而想要逼迫谋害先知。亦即,本文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理当受到审判之犹大的悖逆状。在此,尤须铭记的是堕落百姓的本性。当特定的人宣告神的信息时,他们并没有分辩对错,仅仅是接受取悦自己和令自己心满意足的信息。当时的犹大百姓过的是以自己为本的信仰生活,他们不假思索地接受假先知所宣讲的和平信息(9:8),却丝毫也不肯接受耶利米所宣告的审判信息。本章的事件发生在犹大王约雅敬在位初期(B.C.608),由此可知,神给了犹大充分的时间去悔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神恒久忍耐(34:6,7),且充满慈爱和怜悯(3:22,23;约壹4:8,16)的性情。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2「“耶和华如此说:你站在耶和华殿的院内,对犹大众城邑的人,就是到耶和华殿来礼拜的,说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一字不可删减。」

         不可删减:神对摩西(12:32)和使徒约翰(22:18,19)也曾说过类似的话。神可能是担心耶利米因惧怕犹大百姓的逼迫,而以同样的比例宣告救赎和审判的预言。这也是严禁人为地解释神话语的命令。蒙召见证神话语的人:①不应该随意解说神的话语,或凭自己的智慧传讲(林前2:4,13;彼后1:20);②为了认识话语所蕴含的丰盛属灵意义,就要深入默想神的话语(17:11;提后2:15;1:3)。──《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2~6这里的讲词是7:1-15「圣殿讲章」的摘要,引出本章先知耶利米险遭杀身之祸的事件。由于先知的信息直接打击百姓的宗教信念,宣讲圣殿将如示罗一般湮灭(参串),结果引来一场骚动,充满敌意的宗教领袖、群众欲将他处死,幸有官长亚希甘挺身力护,先知方免于难。──《串珠圣经注释》

 

【耶二十六3「或者他们肯听从,各人回头离开恶道,使我后悔不将我因他们所行的恶,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

         「或者,」这是一个希望。应当忠心传述神一切的旨意,才有希望得人。―― 倪柝声

         「后悔」:见18:8注。──《串珠圣经注释》

         明确讲述了神差派耶利米的目的。那不是为了宣告审判和咒诅,乃是为了督促他们悔改。只有彻底的悔改,才是躲避神已迫在眉睫之审判的惟一道路,这也是神的心愿(代下30:9;33:11)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4「你要对他们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若不听从我,不遵行我设立在你们面前的律法,」

 

【耶二十六5「不听我从早起来差遣到你们那里去我仆人众先知的话(你们还是没有听从),」

         「从早起来」:见25:3-4注。──《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还是没有听从:本节表明,这是在最后一次督促他们悔改。这也为那些不思悔改而依然不顺服神的圣徒,敲响了警钟。亦即神的忍耐不会永无止境。其一例就是,在挪亚方舟事件中,一直等候百姓悔改的神,终于用洪水审判了他们(7:10)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6「我就必使这殿如示罗,使这城为地上万国所咒诅的。’”」

         “如示罗”:参七14注。──《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示罗:是以法莲的城邑,位于耶路撒冷北部32公里处。这是约书亚率领以色列进入迦南地,继吉甲之后第二次设立会幕的地方(18:1),直到以利任祭司为止,都是宗教和军事中心(21:19;撒上1:3)。然而,因着以色列百姓的罪恶,非利士人夺走了约柜,之后此地就失去了其重要性(撒上4:1-11)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7「耶利米在耶和华殿中说的这些话,祭司、先知与众民都听见了。」

         祭司、先知与众民:这些人虽敬拜神,却专行可憎之事。出乎意外的是,他们竟听完了耶利米的预言。对此M.Henry曾说:“他们之所以听完讲道,是为了挑出问题逼迫耶利米,而不是因为被话语的威严所震摄”。据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8,9),此番解释颇有说服力。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出于对神的轻慢,也是因为惧怕自己的罪行被公之于众。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8「耶利米说完了耶和华所吩咐他对众人说的一切话,祭司、先知与众民都来抓住他,说:“你必要死!」

 

【耶二十六8~9真实地描绘了犹大百姓的滔天大罪,面对悔改认罪的最后一次机会,他们丝毫也不肯回心转意。这也是常见于良心已麻木的人与某些今日圣徒的现象,他们厌弃责备他们的讲道,只喜欢祝福和安慰他们的讲道。有些人不肯基于客观真理接受圣经的话语,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或喜好,将话语相对化。这种现象随罪恶的泛滥而日益增多。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89 预言被视为叛逆罪】初民普遍相信先知不但宣告神明的信息,更能借着宣告触发神明的行动。亚述王以撒哈顿给藩属的指示,规定任何人说出不合体统或批评的说话,他们都必须举报。但被他特别指明必须举报的对象,却是先知、超脱式预言者,和圆梦者。如此君王想要囚禁这种先知,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他们的话一出口,已经有煽动叛乱或带来厄运之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二十六9「你为何托耶和华的名预言说:‘这殿必如示罗,这城必变为荒场无人居住’呢?”于是众民都在耶和华的殿中,聚集到耶利米那里。」

         “如示罗”。荒凉。参看第七章1214节的脚注。──《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耶二十六10「犹大的首领听见这事,就从王宫上到耶和华的殿,坐在耶和华殿的新门口。」

         “犹大的首领”:犹大国王宫中的高官。──《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耶二十六10 耶路撒冷的地势】耶路撒冷座落在海拔八百公尺,犹大山地接近犹大旷野的一个石灰岩高原之上。这城建于两个主要山脊之上,被欣嫩子谷、汲沦溪谷所围绕。中间的低洼之处是泰路平谷。东面的山脊是原有的大卫城和圣殿复合建筑。后者建于山脊北面最高之处,因此从王宫到圣殿是要上行的。三十六章10节亦有提到「新门」,但这门的确实位置不明。学者一般臆测它是在殿院的南面,作为圣殿范围和南邻王宫之间的通道。──《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二十六10~11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手握权柄的人,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权力,而不择手段的现象。犹大领袖为了杀害基督而起诉他的事件,也是一例(26:66;27:12)。重权力之毒的人,从不肯去思考权力的存在目的,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权力的魅力,最终使权力沦为罪恶的工具<22:1-7,领袖的责任>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11「祭司、先知对首领和众民说:“这人是该死的,因为他说预言攻击这城,正如你们亲耳所听见的。”」

 

【耶二十六12「耶利米就对众首领和众民说:“耶和华差遣我预言,攻击这殿和这城,说你们所听见的这一切话。」

 

【耶二十六12~15耶利米的自辩是:神差遣了他;他们仍可悔改;而他们若是杀了他,便是杀了一个无辜的人。──《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倚靠神之人的刚强无畏:耶利米毫不动摇地再次力言神所命令的话语。面对死亡,耶利米之所以如此刚强勇武,是因为他像彼得和保罗(12:6;23:11)一样,确信神是以马内利的神(1:23)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13「现在要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听从耶和华你们 神的话,他就必后悔,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你们。」

 

【耶二十六14「至于我,我在你们手中,你们眼看何为善,何为正,就那样待我吧!」

         我在你们手中:意味耶利米的生死取决于百姓的意志。──《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15「但你们要确实地知道,若把我治死,就使无辜人的血归到你们和这城,并其中的居民了,因为耶和华实在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将这一切话传与你们耳中。”」

 

【耶二十六16「首领和众民就对祭司、先知说:“这人是不该死的,因为他是奉耶和华我们 神的名向我们说话。”」

         「首领」:指接受先知自我辩护与属灵权柄的一班朝廷官员。──《串珠圣经注释》

 

【耶二十六16~19长老们的辩护:在本文中,政治领袖、百姓和长老反对控诉耶利米的宗教领袖,以弥迦的预言(3:12)为判例,辩护耶利米是无罪的。根据当时的审判习俗,辩护人并不是预先选定的,被告的清白只有在审判过程中得到认可之时,才由几位权威人士为其进行辩护。本案的判例是,在希西家为王时,虽然弥迦宣告了耶路撒冷的灭亡,但希西家却没有忿怒,反而当作了悔改己过的机会(代下32:26;3:12)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17「国中的长老就有几个人起来,对聚会的众民说:」

         长老:参见申21:6,圣经中的长老职分。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18「“当犹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弥迦对犹大众人预言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

         「丛林的高处」:指长满丛林无人居住的山冈。──《串珠圣经注释》

         “摩利沙人弥迦”:即《弥迦书》的作者(一1)。他的预言见《弥迦书》三12. ──《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摩利沙人弥迦:弥迦是约但、亚哈斯和希西家作犹大王时的先知,与阿摩司的儿子以赛亚先知同处一个时代。关于其生平和晚年没有更多的资料。 锡安必……高处:本节与“我要……”(7:14)具有相同的相等意义。犹大人一直将耶路撒冷视为铜墙铁壁,因为内中有圣殿。因此,本节所带给他们的冲击是巨大无比的。即便是基督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教会(20:28),只要是堕落了,就会从原处挪走灯台(2:5)。这些话语都暗示着,即便是靠着恩典得救的圣徒,只要是离弃了神,就必受审判。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18 年代小注】希西家于一个世纪之前,在主前八世纪末作王。本节清楚证明先知的信息,是得到记录和纪念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二十六18~19“希西家”,在七十年前听了先知弥迦的话(弥三12),祈求赦罪,耶路撒冷便得以幸免于难。──《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耶二十六18~2318-1920-23所引述的两件史实显示百姓变幻无常的态度,也说明了先知处境的危险性。──《串珠圣经注释》

 

【耶二十六19「犹大王希西家和犹大众人岂是把他治死呢?希西家岂不是敬畏耶和华,恳求他的恩吗?耶和华就后悔,不把自己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若治死这人,我们就作了大恶,自害己命。”」

 

【耶二十六20「又有一个人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是基列耶琳人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他照耶利米的一切话说预言,攻击这城和这地。」

         “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的出身,圣经没有详细记载。他曾经一度说预言,但因为畏死而逃往埃及,结果反被犹大人所杀。基列耶琳是一个基遍人城邑(书九17),位于耶路撒冷西面约14公里。──《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是出身于基列耶琳的无名先知,只出现在本文中。他是因预言耶路撒冷的灭亡,而遭到约雅敬的忌恨,被处以死刑。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20~23约雅敬把怒气发泄在另一位先知乌利亚身上,虽然他已逃往埃及去,但仍被引渡回国处死。──《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乌利亚的殉道:本文记录了奉耶和华的圣名,宣告耶路撒冷将要灭亡的,另一位先知乌利亚殉道的事件。之所以记载此事件,似乎是为了刻画耶利米作为先知的使命。与乌利亚一样,预言耶路撒冷的灭亡,对耶利米而言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事情。本文突出了耶利米的使命意识,他全然无所畏惧地传讲了审判信息。 ──《圣经精读本》

<syncBible ref=26:20-23>

【耶二十六20-23  先知的预言圣经中是否都有记载?】乌利亚是一名不为人知的先知,他也是因忠心宣讲神的道而遭处死的。我们从这里可以得知并非所有先知的话都记载在圣经里。──《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二十六21「约雅敬王和他众勇士、众首领听见了乌利亚的话,王就想要把他治死。乌利亚听见就惧怕,逃往埃及去了。」

         逃往埃及去了:乌利亚虽然顺服神的命令而宣告了耶路撒冷的灭亡,但是却因感到性命难保,就逃往埃及去了。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先知软弱的一面。神所喜悦的是“刚强壮胆的”仆人(1:7),而软弱的信心却促使他逃往埃及,这也是不信神的结果。 ──《圣经精读本》

 

【耶二十六22「约雅敬王便打发亚革波的儿子以利拿单,带领几个人往埃及去。」

 

【耶二十六23「他们就从埃及将乌利亚带出来,送到约雅敬王那里,王用刀杀了他,把他的尸首抛在平民的坟地中。」

         「平民的坟地」:位于耶路撒冷城外汲沦溪边(参王下23:6)。──《串珠圣经注释》

 

【耶二十六24「然而沙番的儿子亚希甘保护耶利米,不交在百姓的手中治死他。」

         “亚希甘”。曾协助约西亚进行改革(王下二二12),也是基大利的父亲,基大利就是耶路撒冷沦陷后担任犹大省长的倒霉人(王下二五22)。──《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沙番」:是犹大王约西亚改革时的书记(王下22:3),这人的家族给予先知耶利米不少支持和保护(参耶36:10-25; 39:14)。──《串珠圣经注释》

         不畏死、不逃亡的耶利米,反而得以保存生命(比较2023节),这是为神工作的人的好榜样。

“亚希甘”有分参与约西亚的复兴运动(王下二十二12)。他的儿子基大利在百姓被掳后,作了犹大地的省长(王下二十五22)。──《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思想问题(第26章)】

 1 神吩咐耶利米传讲审判的信息,「一字不可删减」(2)。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耶利米遵命这样做容易吗?有什么使他愿意听从神的吩咐?参3节。这给你什么榜样?

 2 7章对耶利米这次的信息有较详细的记载,试将26:2-67:12-15作个比较,另参撒上4章。耶利米时代百姓对圣殿的看法与士师时代以色列对示罗约柜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为何耶利米时代的人不肯接受他这信息?

 3 试分析耶利米的答辩(12-15)。他在什么方面可供你借镜?

 4 本章中提到三个传神信息的先知。他们有何共通点?工作果效如何不同?这给你什么提醒?另参约21:18-22

 ──《串珠圣经注释》

<syncBible ref=26>

【耶二十六  26章要讲甚么?】这章经文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09年至608年间;比第25章记述的事件发生得更早。约雅敬王是个崇尚物质和自私自利的皇帝,曾经压迫无辜、草菅人命(36:22-32;参王下23:36-24:6)。第26章主要描写耶利米如何经历及面对生命的试炼。──《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二十六~二十九章】耶利米与假先知的争论:本章开始是传记体裁的史料,记述先知耶利米生平事迹,先知多以第三人称出现,可能是编辑取材于先知的回忆录之故。──《串珠圣经注释》

 

【耶二十六1~二十九32耶利米结束12篇讲道后,耶利米转换方向记录了充满冲突和逼迫的自己的生平,因此间接地劝诫犹大从愚昧而邪恶的道路中归向神。描述耶利米困难生平的此部分,要比十二篇讲道的记录年代(2:1-25:38)稍晚一些(26章——B.C.608;27章——B.C.595;28章——B.C.593;29章——B.C.597-594)。从这种事实中可以看到包括假宗教领导者的所有百姓,听道越多,心越刚硬。即他们没有悔改罪,反而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情况成为合理化,因此陷入罪孽充盈的陷阱中。神祈盼百姓晓得自己所犯的罪,而且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况,立即认罪悔改,归向神。这部分的内容构成如下:①耶利米激昂的讲道,以及由此所受的逼迫和威胁(26:1-24);②耶利米催促列国和以色列顺应神护理的信息(27:1-22);③假先知哈拿尼雅和耶利米的冲突(28:1-17);④耶利米对巴比伦俘虏的劝勉,以及对假先知命运的警告(29:1-32) ──《圣经精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