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四十一章拾穗

 

【耶四十一1「七月间,王的大臣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到米斯巴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他们在米斯巴一同吃饭。」

         “王的大臣宗室”。以实玛利杀害基大利,可能是出于猜忌,因为他感到省长的职位轻微越过了他。──《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七月」:可能是耶京失陷当年,也可能是另一次被掳后数载(参52:30)。──《串珠圣经注释》

         七月:是阳历10月。基大利被任命为犹大省长之后,约过了3个月。那时,战争所带来的伤痕依然触目惊心,百姓理应齐心协力克服这种困难。尽管如此,以实玛利却标榜自己作为大臣宗室的身份,极欲争夺政权。以实玛利一直在寻找暗杀基大利的机会,基大利的筵席就成了他下手的绝佳机会。 ──《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1 年代小注】虽然部分解经家提出基大利的政权可能维持了五年之久,大部分都认为这个刺杀行动发生在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后一个月。七月是住棚节的时令,路上有很多朝圣者,足以作为以实玛利所率团体的掩护。──《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四十一1~18暗杀基大利:基大利无视约哈难的警告,而没有警戒以实玛利,结果在筵席上遭到以实玛利的毒手。因此,犹大再一次陷入混乱。后来,约哈难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带兵追赶了以实玛利。以实玛利丢下掳走的百姓,往亚扪逃去。约哈难在带领百姓回犹大的途中,惧怕巴比伦因此事而发动报复性侵略,便下定决心逃往埃及。于是,建立新政府的期待成为泡影,百姓再一次被分散在外邦。本章告诉我们:①依赖人多于信靠神,是自取灭亡的举动(40:13-16)。因为人心本已败坏 ;②从神领受权柄的人,不应该依靠个人的感情或判断,乃要首先想到神和百姓,这是理当具备的统治哲学。 ──《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2「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他来的那十个人起来,用刀杀了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就是巴比伦王所立为全地省长的。」

         以实玛利杀死基大利可能是因为嫉妒。──《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耶四十一3「以实玛利又杀了在米斯巴基大利那里的一切犹大人和所遇见的迦勒底兵丁。」

 

【耶四十一4「他杀了基大利,无人知道。」

 

【耶四十一5「第二天,有八十人从示剑和示罗,并撒玛利亚来,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身体划破,手拿素祭和乳香,要奉到耶和华的殿。」

         “胡须剃去,衣服撕裂,身体划破”。这些朝圣者大概是由于耶路撒冷的沦陷而作出哀悼的表现。圣殿被毁了,但他们仍在原址敬拜。──《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由八十人组成的朝圣团是来自北国以色列。他们显然服膺主前六二二年犹大王约西亚的宗教改革,视耶路撒冷为唯一合法的敬拜中心。他们剃发撕袍的表现或为哀悼圣殿被毁。──《串珠圣经注释》

 

【耶四十一5 胡须剃去】有关常见和遭禁志哀方法的讨论,可参看:利未记十九28;以赛亚书七20;以斯帖记四1的注释。特别在耶路撒冷被毁之后,剃除胡须显然是当时通俗的作法,但经外文献却甚少此举之左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些人是为了哀哭耶路撒冷失陷而来。他们采用了律法上所禁止用的外邦异教仪式(十六6;利十九28;二十一5;申十四1)。──《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耶四十一5 将祭物带到被毁之圣所】耶路撒冷及其圣殿既已被毁,这些朝圣者前往献祭似乎十分奇怪。鉴于这些朝圣者所来自的地方(示剑、示罗、撒玛利亚)全都是祭仪或政治中心,他们此行的用意可能有恢复耶路撒冷的意味。他们甚至可能计划执行祭礼仪式,以求净化被毁的圣殿,使之重新可用(参较:代下三十四8,约西亚王的修复行动,及该处经文的注释)。古代近东各地有这么多被毁的神庙,当时必然有既定的仪式加以洁净,使之可以重新使用。这一点的证据可见于亚述王以撒哈顿的年表。年表描述玛尔杜克神如何容许巴比伦及城中各个庙宇被毁和恢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四十一5~8八十人:这些人是闻听耶路撒冷圣殿被毁而哀痛不已,后又传来基大利被任命为犹大省长,正在努力恢复秩序的消息,便决定要朝拜耶路撒冷。至于以实玛利为何残酷地杀害这些人,我们不得而知。据推测,或者是因为他们属于基大利,或者是为了防止自己来杀基大利的罪行被泄露出去。 ──《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6「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出米斯巴迎接他们,随走随哭。遇见了他们,就对他们说:“你们可以来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

         「随走随哭」:指以实玛利假装与他们一同哀悼。──《串珠圣经注释》

 

【耶四十一7「他们到了城中,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同着他的人就将他们杀了,抛在坑中。」

 

【耶四十一8「只是他们中间有十个人对以实玛利说:“不要杀我们,因为我们有许多大麦、小麦、油、蜜藏在田间。”于是他住了手,没有将他们杀在弟兄中间。」

         根据本节来看,以实玛利不仅贪图权力,而且也贪财。在他杀死70名朝圣者之后(7),余下的10名就说有财宝藏在田间,他就没有再下毒手。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生活用品极其缺乏,他们所拿出的财宝,足以刺激以实玛利的贪欲。──《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9「以实玛利将所杀之人的尸首都抛在坑里基大利的旁边。这坑是从前亚撒王因怕以色列王巴沙所挖的。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将那些被杀的人填满了坑。」

         参看列王纪上十五章22节和历代志下十六章6节。──《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怕」:应作「防御」(参王上15:22)。──《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王亚撒修筑米斯巴等城邑,见《王上》十五22──《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抛尸之坑:以色列王巴沙入侵犹大时,在犹大边界修筑拉玛城而威胁犹大,犹大王亚撒贿赂亚兰王攻打以色列。巴沙就放弃攻打犹大,而回到本国。亚撒王便把修筑拉玛的建筑材料运来,修建了迦巴和米斯巴(王上15:16-22;代下16:1-6)。运走所有石头之后,拉玛便出现巨坑,后来就成为阻止外敌入侵的自然防御线。以实玛利正是把杀害的尸首埋在此坑中。 ──《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9 引述史事】由于米斯巴没有被巴比伦毁灭,这时代的建筑在此保存得比其他遗址完整。这些建筑物包括了设有大型房间的屋子,可能还有小型的宫殿,作为基大利的行政中心。在此发现的还有好几个在岩石中凿出来的水库,本节中三百年前亚撒王所挖的(见:代下十六6),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犹大王在抵抗以色列王巴沙的战争中得到亚兰王便哈达的帮助,掠夺了巴沙用来扩建位于拉玛之城堡的建筑材料,一部分用来修筑米斯巴。──《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四十一10「以实玛利将米斯巴剩下的人,就是众公主和仍住在米斯巴所有的百姓,原是护卫长尼布撒拉旦交给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的,都掳去了。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掳了他们,要往亚扪人那里去。」

         我们无法知道,以实玛利是否一开始就有了这种意图,还是自认为适合统治犹大之后不得已而采取了这种措施。但就结论而言,他的这种行为分明是使敌人受益的反民族行为。 众公主:  可能不是指西底家的众女儿,而是指大卫王族或属于众首领的女子。 亚扪人:(族类)是罗得次女的后裔(19:38),他们曾受咒诅而不能参与耶和华的圣会(19:38;23:3)。以实玛利把剩下的百姓带到亚扪的行为,比掳到巴比伦更加残忍。 ──《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1012 距离和方向】这些人要去的是亚扪地,基遍的方向不对。从米斯巴出发通常需要往北走两哩到伯特利,或是往南走两哩到拉玛,才能到达通往耶利哥和约但河的东行大道。现时只能臆测他们到达拉玛之时可能发现被人自北追击,甚至可能遭遇约哈难的部队,被他们切断东路。这可能是他们决定不继续东行,反而向西前往基遍的理由。基遍(耶路撒冷西北六哩的吉布)位于米斯巴西南三哩外。──《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四十一11「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听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所行的一切恶,」

 

【耶四十一11~18约哈难救回被掳者:约哈难及时赶到,截断以实玛利寻求亚扪庇护的企图,但因惧怕巴比伦追讨刺杀省长基大利的罪,约哈难携民欲逃往埃及。──《串珠圣经注释》

         约哈难听到以实玛利的叛逆之后,带领军队追赶到基遍,而拯救了百姓。这就告诉我们以下事实:①约哈难的爱国心:约哈难曾把以实玛利的阴谋透露给基大利(40:14)。现在,又从以实玛利的手中救出了百姓,这表明了他的爱国心。以实玛利所要投奔的亚扪是偶像崇拜胜地,又是敌国,倘若犹大百姓定居在那里,真神信仰就会遭到破坏,百姓也会受尽逼迫;②他的过失:约哈难并没有具备可正确指导爱国心的属灵洞察力。倘若他诚实地顺服神的旨意就应该:i.继承基大利的政策,施行亲巴比伦政策;ii.叫百姓定居在犹大,而非逃到埃及。 ──《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12「就带领众人前往,要和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争战,在基遍的大水旁(或作“大水池旁”)遇见他。」

 

【耶四十一13「以实玛利那里的众人看见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就都欢喜。」

 

【耶四十一14「这样,以实玛利从米斯巴所掳去的众人,都转身归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去了。」

 

【耶四十一15「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八个人脱离约哈难的手,逃往亚扪人那里去了。」

         以实玛利和八个人:当以实玛利发动叛乱时,他有10个追从者。而本节告诉我们,当他逃往亚扪时却只有八个人。由此可知,以实玛利不战而败给约哈难的军队。恶人可以暂时召集一些人追随自己,却无法使他们对自己尽忠。──《圣经精读本》

 

【耶四十一16「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从米斯巴将剩下的一切百姓、兵丁、妇女、孩童、太监掳到基遍之后,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同着他的众军长,将他们都夺回来,」

 

【耶四十一17「带到靠近伯利恒的金罕寓(或作“基罗特金罕”)住下,要进入埃及去,」

         “金罕”。参看撒母耳记下十九章3740节。这是大卫封地的一部分。众人打算前往埃及去,因为他们害怕巴比伦人为基大利被谋杀而进行报复。──《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金罕寓」:是大卫御赐给基列人巴西莱的土地,由巴西莱儿子金罕代为承受(参串),这批犹大难民暂居于此,以商讨逃往埃及的对策。──《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大卫特别赐给大臣金罕的土地(参撒下十九3740)。百姓因惧怕巴比伦人会追究基大利被杀事,欲逃往埃及。──《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耶四十一17 金罕寓】这个位于伯利恒附近的地点,大概是金罕的传统地业(撒下十九37)。像他这样受王室供养的人通常会得到一片土地,作为服务的酬劳(马里文献也提到这个作法)。「基罗特」(参和合本小字)是个没有在其他经文出现的字眼,意思可能是「封地」或「地业」(和合本解作「寓」)。──《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四十一18「因为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杀了巴比伦王所立为省长的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约哈难惧怕迦勒底人。」

         耶利米简略地描述了,约哈难要使从以实玛利手中救出的百姓,逃往埃及的理由。约哈难虽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但没有坚心依靠神的应许。倘若他相信耶利米所宣告耶路撒冷将得恢复的预言,就不会惧怕巴比伦的侵略,也不会让百姓避难到埃及。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41章)】

 1 基大利禁止约哈难私下杀死以实玛利(40:16),从41:1-3事情的发展来看,约哈难先前的分析与提议是否可取?若你是基大利,你会如何处理众多军长的警告(40:13-14)与约哈难的建议?你对以实玛利的来访会有何反应?

 2 以实玛利的渊源、地位与他的举止如何不相称?试分析在1-10节里他所犯的罪。

 3 基大利被杀的后果与约哈难早些时候的预测(40:15)是否吻合?基大利是否须要为这些后果负上责任?你若身为领袖,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4 金罕是大卫时代的人物,距离犹大亡于巴比伦之时已有四百多年,他本人或先祖为什么蒙大卫赐土地,以致流芳百世?参撒下19:31-40

 5 试从本章的记载推想约哈难的为人。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