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全书综合拾穗 【耶十三1~14耶利米书有何重要表记?】 答:耶利米先知他所传的信息中,常用一些美好比喻的表记,来说明神对待祂的选民以色列人之态度,及其所施行的教训或审判。下面可以列举九种的表记,让我们明白其重要而丰富的涵意。 1 麻布带子——喻以色列和犹大本为神的腰带,因他们骄傲行恶,不听神的话,顽梗悖逆,离开真神,去事奉别神。必像这腰带,本是荣耀,美丽,但已变坏无用,将被丢弃。(耶十三1—11)。 2 盛酒满缸——喻君王、先知、祭司,并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都酩酊大醉,彼此相碰。神不怜恤他们,以致灭亡。(耶十三12—14)。 3 禁止结婚——喻神命先知耶利米不要娶妻,守独身。象征与他所传的苦难预言相配合,而指犹大将要遭受严厉的审判和灭亡。(耶十三1—4)。 4 窑匠泥土——喻以色列全是耶和华手中的泥土,用以说明神有改变他们命运的能力。其所含的教训,是劝告众民转离恶道,但终成败坏的器皿,竟归徒然。(耶十八1—10;赛六四8)。 5 击毁瓦瓶——喻神命先知耶利米买窑匠的瓦瓶,在君王、长老、祭司和百姓面前把它打碎。作为一个动人的方法,来重新宣告这骄傲崇奉别神之民和耶路撒冷,即已临近毁灭。(耶十九1—5,10,11)。 6 无花果树——喻好无花果表示百姓有专长才智的人,在约雅敬王的时候被掳至巴比伦(约B.C.597年),仍得返回故土。坏无花果表示犹大王西底家,首领,以及在耶路撒冷剩下的余民,并住在埃及的犹大人都要交出来,在天下万国抛来抛去,遭遇灾祸,甚至灭绝。(耶廿四1—10)。 7 忿怒杯酒——喻以忿怒杯的酒,给以色列,犹大,及各国的民喝,预言神的审判灾祸临到他们及外邦列国。(耶廿五15—38)。 8 绳索与轭——喻耶利米作绳与轭放在自己的颈项上,在城中各处行走宣告,以示对列国与西底家王,必要事奉巴比伦王。但假先知哈拿尼雅妄言推断此轭,不信此预言,以致死亡。(耶廿七1—15,廿八1—17)。 9 购买田地——喻耶利米当众置买田地,并将契约妥为保存,以加强他所传的信息,乃是表示被掳之民重归故土,田地被耕种。(耶卅二6—15,43,44)。——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耶廿三5~ 6耶利米有何重要预表?】 答:在本书中题及弥赛亚的预表或预言,虽所论不多,但其意义确很明显,而极为宝贵,例如: 1 先知耶利米—预表基督在母腹中蒙召分别为圣(耶一5;赛四九1 5;太一18)。在世为人尽忠传道,劝人悔改(耶一7,9,18,四16,六26,七3—7,十八11;约十二49;路八1,2,十三1—5)。为神的子民罪恶忧伤,悲痛流泪,(耶十三27,十四17,20,卅7;太廿三37;路廿二44)。为神的工作受尽人间羞辱、逼迫与苦难,(耶廿1—3,廿六8,9,卅七11—21,卅八1—28;赛五三3;太廿六50,57—68,廿七1,2—26)。 2 大卫公义的苗裔—预言基督是出自大卫的后裔,祂有君尊的身分,「大卫的约」完全应验在祂身上。在国度的时代中,祂要作王掌权,施行公义,神的子民因祂得蒙拯救。(耶廿三5,6,卅三15,21;撒下七8—17;路一31—33;约七24;罗一3)。 3 耶和华齐根努Jehovah Tsidkenu是耶和华我们的义—预言基督无罪之名作了我们的义,祂担负了我们的罪,以祂的义代替我们的不义,使神的公义得到满足。(耶廿三6,林后六21)。——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耶利米书】 南国犹大在玛拿西这位最恶也作王最长(五十五年)的君主统治下,先知的声音几乎沉寂,儿子亚们在位不到二年,为臣下所弑,其子约西亚继位。这位幼主八岁扶立为王,十六岁时已能力求刷新政治与宗教;十年之后(主前622年,相当我国春秋时代弃楚争霸时期),展开宗教革新运动,雷厉风行,先知的火炬重燃。 耶利米是在犹大国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宗教复兴时期蒙召作先知。惜以前诸王犯罪太深,这次复兴未能扭转国运(王下二十三26~27)。在新兴的巴比伦灭亚述、屈埃及,挥戈西向之后,局处巴勒斯坦一隅的犹大,所剩一抹余晖也在历史上消失! 耶利米受命于国人被掳之前,侍奉继续至被掳之时,身处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虽生性胆怯且懦弱,也禁不住奋不顾身为民族命运呐喊,呼唤迷失的人悔改: 我不能静默不言 因为我已经听见角声,… 毁坏的信息连络不绝,… 你们当在耶路撒冷的街上…寻找, 看看有一人行公义、求诚实没有, 若有,我(耶和华)就赦免这城。(四19~20;五1) 可是没有谁听先知诚实的语言,反而不断迫害他。他所遭遇的正是耶稣所哀痛的先知的命运(太二十三34)。也是这种哀痛使耶利米成为“哀哭的先知”。他悲怆的声音里有对罪恶的无限愤慨,也有对贫乏与疾苦的人无限的同情。他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品格,已成为神的工人的楷模和历代信徒的师表。 本书的信息在地理上,从一族推及到普世,让当代和后世的人看见神拯救普世的计划;在信仰生活上,从民族深入到个人,要人明白信仰的实质不在礼仪,而是建立于内心与神的亲密关系上。而在时间上,他的信息伸展到未来,他预见到“新约”,是神救赎计划的重要内涵:新约会将旧约补充、修正并更新,是属灵的约,万民将因此约成为天国的新子民。 本书包括预言、传纪和历史三大部分,有诗歌也有散文,溶合在一起,有力地传达神公义的信息。 耶利米死于流亡埃及时,大卫所建的以色列王朝历史最后一页也告结束。 ──《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重要主题】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人物介绍】 耶利米 坚忍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气质,很多人都缺乏长期投身、关怀备至、甘心情愿去排除万难完成使命的特质,但耶利米堪称是一位坚忍的先知。 耶利米坚忍的性格是靠着神的爱培养出来的。请看看他的处境:人们敌视他、漠视他的信息,他的生命也经常受到威胁。国家曾一度露出灵命复苏的曙光,叫他欢喜雀跃;但百姓很快又回头拜偶像,叫他痛苦绝望。除了约西亚这位贤君外,一个又一个的王拒绝听他的警告,继续带百姓离弃神。耶利米目睹与他并肩传讲信息的先知被杀,自己又受尽迫害,最后眼睁睁地看着犹大亡于巴比伦人的手中。 耶利米只以神的话语和自己的泪水响应这一切遭遇。他深深体会到神对子民的爱和百姓对这分爱的拒绝。即使在他恼怒神,甚至想放弃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下去,因为神呼召他忍耐到底。他虽然情感丰富,却不被情感左右,深知那即将施行审判的神,在降灾后必向百姓广施怜悯。 我们也许很容易感受到耶利米的挫败和沮丧,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位先知曲折的一生也能够鼓励所有忠心的人。 优点与成就: .撰写旧约两卷书:耶利米书及耶利米哀歌 .于犹大国末代五个王在位期间事奉神 .于约西亚王执政期间加速灵命复兴运动 .无惧生命威胁,作神忠心的使者 .为犹大的堕落忧伤哀叹,因而获得“泪眼先知”的美誉 榜样与鉴戒: .大多数人的意见未必是神的旨意 .虽然神对罪的惩罚十分严厉,但在祂的怜悯中有盼望 .神不会接受空洞虚假的敬拜 .事奉神并不保证在地上的生活一帆风顺 重要数据: .地方:亚拿突 .职业:先知 .亲属:父亲──希勒家 .同期人物: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巴录 钥节: 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耶和华对我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甚么话,你都要说。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耶1:6-8) 耶利米的事迹记载在耶利米书。以斯拉记1章1节;但以理书9章2节;马太福音2章17节;16章14节;27章9节也提及他的名字。历代志下34至35章记载了约西亚时期犹大灵命复兴的情况。 耶利米 于公元前627至586年以色列人被掳期间作犹大的先知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时代的王】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中的实物比喻】
──《灵修版圣经注释》 【巴比伦预言对照】 《耶利米书》第50章和51章许多描写属世巴比伦荒凉的语言,后来重新出现在启示录16-19章约翰对奥秘之巴比伦衰落的描写中(见赛47:1注释)。仔细探讨这些用语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它们在《启示录》中的含义。请注意以下对照:
又见赛13,14;47:1;耶25:12注释;参结26:13。 ──《SDA圣经注释》 【读耶利米书这本经书】
耶利米是主前第七至六世纪时代的先知,大约从主前六二七年至五八○年的这段时间内,担任先知的工作。也就是从约西亚作犹大王开始,经过约雅敬、约雅斤和西底家相继继位犹大王的那段时间。在他的这段时代,也是南国犹大最混乱不安的世代。在一个混乱不安的时代,当先知长达将近五十年之久,对一位先知来说也是一件很累的事,因为不但甚少人会听先知的话语,甚至还会遭到社会领袖的迫害。先知耶利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不断地担任着先知的使命和工作,难怪他会像先知以利亚一样,希望以死来解除这项工作所带来的心痛。特别是在眼见自己的国家灭亡之际,苦劝又得不到社会领袖的接纳,人民看他如疯子,那种心中的孤独感,远超过一般人所能忍受。但先知却还是得继续为完成上帝所交托传达信息的使命而拼命。有这样的认识后,会说明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为甚么先知约拿会想到要拒绝上帝的呼召之因,以及使徒保罗说的:「我没有理由为着传福音夸口;我不过是奉命去传的。我不传福音就有祸了!」(哥林多前书九:16)先知耶利米说自己在「还没有出生」之前,上帝已经「指定」他「作万国的先知」(耶利米书一:5)。使徒保罗也是这样说,他说:「由于上帝的恩典,在我出生以前他已经拣选了我,召我来事奉他。」(加拉太书一:15) 先知耶利米出生在亚拿突这个小镇,位于耶路撒冷北边大约四公里处,是个土地肥沃、农产丰富的地方。他是属于便雅悯支派,父亲希勒家原本是一位祭司,可能是所罗门王时代亚比亚他的后裔,因为亚比亚他是遭到所罗门王放逐(参考列王纪上二:26),因此,不能成为王朝的祭司阶级。先知耶利米在年轻的时代就被上帝拣选出来传达信息,而他是一再藉词推诿不接受。但我们知道,当上帝呼召一个人成为祂的仆人,无论那人如何找借口或想尽办法要逃避,都将无法拒绝得了,先知约拿的故事为这点作了最好的说明。 先知耶利米并没有结婚,朋友甚少,有一位很重要的秘书名叫巴录帮他写记录。这本耶利米书很可能就是在巴录的整理下成书的。 这本经书的重要信息 读耶利米书有一个困难,就是这本经书并不是依照年代的顺序编辑而成,不过很清楚的是:他的信息乃是针对南国犹大说的。在这本经书中,我们会看到很强烈的「上帝审判」信息,他一再警告犹大的以色列人民,要赶紧悔改,否则上帝绝对不会对他们宽手,他说上帝必定会用「饥荒、瘟疫、战争」等严酷的方法来惩罚背叛的犹大以色列人民。因此,在这本经书中,就一再出现「饥荒、瘟疫、战争」的警告词句(十四:12、15、十五:2、十六:4、十八:21、廿一:7、9、廿四:10、廿七:8、13、廿八:8、廿九:17、18、三十二:24、36、三十四:17、三十八:2、四十二:16、17、22、四十四:12、13、27)。 在先知耶利米的信息中,他提到犹大的以色列人民之所以会引起上帝极大愤怒的原因,就是离弃上帝的诫命,去拜他们用手所雕刻的偶像神明。而拜偶像之严重性几乎是到了全国大小城市、乡镇、村落,甚至是大街小巷都有。他说:「犹大人的神明跟他们的城镇一样多;耶路撒冷人为那可耻的巴力所造的祭坛也跟他们的街道一样多。」(十一:13)但这些来自人用手雕刻的偶像并不是真的神,因此,在急难来临时,一点点作用也没有,不但救不了犹大的以色列人民,还因为这样惹起上帝极大的生气,真是得不偿失。他一再呼吁他的同胞要放弃拜偶像的愚蠢行为,赶紧悔改归向上帝,或许这样还有使整个国家免遭遇沦亡的机会。可惜,人民并不听这样的声音,原因是整个社会充满着「假先知」这类的人,这些「假先知」只会传出假的信息来迷惑人民离弃上帝(五:13、31、六:13、七:4、八:10、十四:14、15、十八:18、二十:1—6、廿三:11、13、14、18、21、25—40、廿七:9、14、15、廿八:1—4、15、廿九:8—9、21、23、26、32—32、三十二:32)。而先知耶利米工作期间最困扰的事,就是要用许多时间与这群「假先知」对抗;他不仅要劝告自己的同胞悔改,还要揭穿「假先知」的话语。可惜的是,人民喜欢听假话,因为假话比较好听,真正来自上帝的信息往往使人觉得痛苦难以接受(参考希伯来书四:12)。最后是导致整个以色列民族被俘虏、国家灭亡,这是在主前五八六年。 先知耶利米也和先知以赛亚一样,提出「残存的人民」(五:18、六:9、廿三:3、三十一:2、7、三十二:37、四十二:13、19、四十四:12、28)这样的信息,就是在告诉以色列人民:上帝虽然极为愤怒而惩罚他们,但因为祂是一位仁慈、信实的上帝,因此,原本是要消灭他们的,却因为爱他们,而留下了「残存的人民」作为重建家园的准备。因此,在这本经书中,也会看到预言返乡重建家园的信息(十六:14—15、廿三:3—8、廿七:22、廿九:10—14、三十:2—3、8—12、18—22、三十一:1—34、38—40、三十二:15、36—44、三十三:1—26、四十二:12、四十六:27—28、五十:4—5、17—20)。 这本经书最特别的地方 这本经书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将巴比伦看成是「上帝的仆人」(廿五:9、廿七:6),这在先知运动中是非常特别的,也是唯一仅有的例子。在先知耶利米的看法:即使是强猛如巴比伦帝国,也是上帝的仆人。上帝可以透过各种方式,掌管祂创造的宇宙万物,同样也可以借用整个受造物来教训背叛的选民,例如饥荒、瘟疫就是其中之一。而巴比伦帝国的兴起,乃是上帝为了要用它来惩罚以色列人民的缘故。但是,仆人必须是听从主人的话,如果仆人想要自己当主,则主人会「撤换」这不听话的仆人。巴比伦帝国后来就是遭遇到这样的命运。因为它「狂傲地敌对上主—以色列的圣者」(参考第五十章)。因此,透过先知耶利米这样的信息,就是在告诉我们:上帝赐福给我们,使我们有能力成就各样的事业,并非要使我们敌对上帝,或是自认「像上帝一样」(参考创世记三:5)骄傲起来。而是应该知道要更加谦卑,顺服上帝的旨意。 再者,耶利米书也提供另一则相当特殊的内容,就是先知耶利米一再替犹大的以色列人民祈求上帝怜悯,不要降那样大的灾难在他的同胞身上(十七:16、十八:19),但是上帝不但不允许,而且还要求先知耶利米不要再替犹大以色列人民祈求(七:16、十一:14、十四:11),且在上帝眼中,以色列人民犯罪、不听劝勉的情况是严重到即使摩西和撒母耳站在上帝面前向上帝祈求,上帝也不会怜悯他们,而会把他们赶走(十五:1)!主要原因是犹大以色列人民并非初犯,而是连续地、一而再地拒绝上帝仆人传出的信息(七:25—26、十一:7—8、廿五:3—7、廿六:5)。 这本经书的中心题旨 整本经书环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就是在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民会沦落到成为外族人的奴隶,乃是因为他们「向别的神烧香,不听从上主的话,不遵守上帝的诫命,得罪了上帝」的结果(参考四十四:23)。这也是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要对上帝忠心,遵行祂的诫命,这才是使生命得到永恒的唯一途径。 可分成下列段落 一、第一章:先知耶利米受呼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