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何西阿书第十三章拾穗

 

【何十三1从前以法莲说话,人都战兢,他在以色列中居处高位;但他在事奉巴力的事上犯罪,就死了。

         “就死了”。即属灵上的死。──《雷氏研读本》

         「以法莲」:在此指以法莲支派,而不是代表北国。在士师时期,这支派的势力最大,创立北国的耶罗波安亦属这支派。然而,当代的以法莲因拜巴力而衰落,已是今非昔比了。

          「死了」:指与神隔绝,灵性上死去。──《串珠圣经注释》

         雅各临终时为子孙的祝福中,给约瑟的幼子以法莲的话是:他的后裔要成为多族(创四十八19)。以法莲后来成为北国十支派中最有力的一个。旧约圣经且用“以法莲”一名称呼北国,领袖群伦(说话人都战兢)。约书亚、耶罗波安第一这些著名领袖都出自此族(书二十四30;王上十一26)。可是陷在拜巴力的罪中,必须付出代价,这代价就是与神断绝了关系,在灵性上死亡。──《启导本注释》

         为甚么以法莲说话使人战兢?圣经中并无任何凭证可以解释。大致来说有两种可能的涵义。一种说法是指以法莲政治的决策,一经公布,使北国的全境都感到极大的恐惧。另一种臆想,耶和华的话令人惊惧及敬畏。但是以法莲又怎么会成为神的话呢?可能这是指着他们起誓,开口向耶和华誓言,这是可怕的,因为发了誓,必须准备承受神干预的后果。

         他们敬奉巴力的事,是经久的历史。巴力就是巴力毘珥(九10),但与出埃及记卅二章及列王记上十二章拜牛犊的事不尽相同,但后果仍是一样,他们一定死。这是历史的往事,成为后世的鉴戒。他们应该醒悟。──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就死了」:指的应该是「就被判了死刑」。

         1-3  百姓因背信以致失去昔日的荣耀。

         本章很可能是在公元前724年写的,这时和西阿也有可能已经逃到南国犹大。本章的论述形式,都是用「过去、现在、未来」三段来描述。──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2现今他们罪上加罪,用银子为自己铸造偶像,就是照自己的聪明制造,都是匠人的工作。有人论说,献祭的人可以向牛犊亲嘴。

         “向牛犊〔偶像〕亲嘴”是多么荒谬的事。──《雷氏研读本》

         「罪上加罪」:指不断的犯罪。

          「献祭 ...... 亲嘴」:原文可译作「他们献人为祭,与牛犊亲嘴。与牛犊亲嘴是当时敬拜的一项仪式。──《串珠圣经注释》

         “向牛犊亲嘴”:礼拜偶像。──《启导本注释》

         照他们自己的聪明制造,是他们先经过一番设计。那是指他们作了一个模型,再照着制造同样的偶像。或者他们就直接制造,不必经过设计。但这一切全部只是匠人的工作,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有人论说,他们是谁?向谁来说?他们是以色列敬奉偶像的人。他们那些献祭的人在说话,可能是对自己说,自言自语,自圆其说,他们可以向牛犊亲嘴。这是拜牛犊的一种礼仪的动作(参阅王上十九18)。──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罪上加罪」:可以指「坚持继续在罪中」或「罪恶迭加在先前的罪恶之上」。

         「论说」:原文的时态表示「不断的说」。

         「献祭的人」:也可以译为「献人为祭的」,不过当时「献人为祭」的事情并不是很普遍。旧约中所说的「使儿女经火」 18:21  王下 23:10 可能指着把小孩烧死献给神明,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指让小孩经过火,以吸收火的精华,使小孩强壮的仪式。

         「向牛犊亲嘴」:应该是指一种敬拜牛犊的仪式,不过仪式的细节不明。──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2 制造偶像的技术】关于古代近东地区,用来制造偶像技术的讨论,请参看:士师记十七3;以赛亚书四十19,四十四1718等节注释。按照何西阿的说法,获得与使用塑造这些偶像的技术,只是以色列人试图把宗教融合拜假神、败坏其敬拜更进一步的例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何十三2 向牛犊亲嘴】撒缦以色三世的黑石碑上,描述以色列王耶户在亚述王面前亲吻土地。《埃努玛埃利什》神话中,玛尔杜克神敉平叛乱,成为众神之首后,众神群集亲吻他的脚。这是对国王和神表示顺服的常见行为。同样,亲吻偶像包含了亲吻其脚以示臣服、顺从和效忠。马里信函中,特尔卡省长基布里大甘建议马里国王心利林移驾特尔卡,以亲吻大甘神像的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何十三3因此,他们必如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像场上的糠秕被狂风吹去,又像烟气腾于窗外

         形容北国快将消灭。──《串珠圣经注释》

         “云雾”、“甘露”、“糠秕”、“烟气”都是容易消失的东西,成为北国危在旦夕的说明。──《启导本注释》

         这里有四个隐喻,都强调短暂性,早晨的云雾与速散的甘露,都是瞬刻间即行消失的。在六章四节提到他们良善的短暂,但这里是指他们整个的生命,也这样不能持久。

         气从窗户外腾,窗户也可译为烟囱,未必在屋顶上,也可能在房屋的旁边,所以译为窗户。

         云雾、晨露、糠秕、烟气四样都说明不会存留许久的东西,迅速间即会消逝。向外邦神献祭是这样,一阵风就吹去一切,云散烟消,都归于乌有了。也指他们献祭的人,他们的生命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早晨的云雾」、「速散的甘露」、「场上的糠秕被狂风吹去」、「烟气腾于窗外」:指的都是「快速消逝」的意思。

         ◎不管以往多显赫,当以色列人丢弃造物者,心智昏暗之后,很快就走向灭亡的道路。──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3 场上的糠】何西阿再次使用能够轻易在他听众心中勾勒出画面的一系列景象:每日生活的情景。其中打谷场是农人们将谷物运来,用牛的脚或打谷橇压碾的地方(见:何十11注释),剩下来在场地上没有价值的剩余物会随风飘去。这样的解说加上朝雾、早晨的云雾、速散的甘露,说明了生命的短暂。这与雅巍的永恒性和其他神祇与其偶像的短暂性成了适当的对比。──《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何十三4自从你出埃及地以来,我就是耶和华你的神。在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别神;除我以外并没有救主。

         「认识」:即「承认」。──《串珠圣经注释》

         神是国家唯一可信赖的倚靠(六13;十12;十四8),而非外国的势力(五13;七11)或军事力量(八14)或财经的支持(九16;十二8)。神是唯一的救主(参赛四十四6;四十五56)。──《启导本注释》

         「你」是指他们,在第二、三节就是「他们」。可能读者必须回到第一节的「以法莲」,所以这是指以法莲称呼的。

         这里「认识」,是指敬拜。不可敬拜别神,因为唯一的救主是耶和华,没有其它救主,这是以色列人应该知道的,不容赘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七十士译本的 13:4 多了不少内容:「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是建立穹苍的,也是大地的创造者。天上的万军也是我手所造的,我却没有把他们向你显示,免得你跟随他们,我领你们出埃及地。在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别神;除我以外并没有救主。」

         「认识」别神:不是知识上的「了解」,而是与别神「建立关系」。这是何西阿书中「认识」的核心意义。──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4~8神原是以色列的牧者,但现在要像野兽,侵袭自己的羊群。──《串珠圣经注释》

 

【何十三5我曾在旷野干旱之地认识你。

         借用牧羊人在旱地为羊预备充足饲料的图画,形容神对以色列的看顾和牧养。──《串珠圣经注释》

         在旷野之地是干旱无水的。「干旱」一字的字根在旧约中不常见,但涵义与二章三节类似,所以「干旱」的字样,使人想象起来,都感可怕。那地可以使人因渴而死。

         「认识」是指神的恩待,如诗篇一篇六节「知道」。「认识」与「顾念」是同义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之地「认识」你:可能是抄本问题,七十士译本是「喂养」你。

         ◎这里耶和华重提出埃及的事件,与十诫的第一诫(也是十诫的基础)。──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6这些民照我所赐的食物得了饱足;既得饱足,心就高傲,忘记了我。

         「食物」:原文作「牧场」或「牧养」。──《串珠圣经注释》

         摩西在以色列人入迦南前,已有此警告(申六1015)。──《启导本注释》

         这句话开端应有「因此」的字样,为使读者明白以色列对神恩典的反应。他们竟然成为忘恩负义的人,竟忘记了神。神认得,神眷顾他们。他们却忘记,不重视神对他们诸般的恩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心就高傲」:直译是「高举其心」。

         「忘记」了我:「认识」的相反。

         ◎我们也很容易在富足的时候忘记神的恩典。──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7因此,我向他们如狮子,又如豹伏在道旁。

         狮子、豹和熊,是当时最凶猛的野兽。──《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本来是牧人,是照顾羊群的。现在却成为羊的仇敌,如狮子与豹一般,加害于他们。神是狮子,曾在五章十四节提说,阿摩司书五章十九节,也以狮子与熊作为审判的威胁。豹伏在道旁,随时都会跳起吞吃掠物,这是一幅可怕的图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7~8这段是何西阿书里面最凶狠的描写。用当时的人能了解最凶猛的野兽来描写神。──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7 豹】豹安静无声,追踪猎物的概念,符合神的角色: 摧毁那没有预备、不警觉的以色列(耶五6)。伶俐的豹也出现在智慧文学中。例如,亚述《阿希卡尔的言词》有篇豹的短寓言。豹试图要欺骗山羊,把自己的外套借给山羊以遮蔽寒冷。山羊逃跑,发现豹只是为了要牠的皮。豹依然生活在以色列的某些地区(隐基底),但古代不如狮子般普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何十三7~8曾在旷野作以色列保护者的神(5,6节)将要成为她的毁灭者。祂要象“狮子”一样吞吃;象“豹”一样埋伏或潜行,突然扑向没有防备的人;祂也象“熊”一样,祂的审判将是凶猛可怕的。──《雷氏研读本》

         圣洁的神不能容忍罪,祂虽爱护其子民如牧羊人爱羊群,对背离正道的百姓不得不加刑罚。“狮子”、“豹”、“母熊”、“母狮”都是攫食羊只的野兽。“丢崽子的母熊”:母熊失去幼子,会凶性大发,逢人便咬(撒下十七8)。──《启导本注释》

 

【何十三8我遇见他们必像丢崽子的母熊,撕裂他们的胸膛;在那里我必像母狮吞吃他们,野兽必撕裂他们。

         「丢崽子的母熊」:丧失幼子的母熊,狂性大发,代表最残忍和危险的猛兽(参撒下17:8)。──《串珠圣经注释》

         任何触摸幼熊的行动必惹怒母熊,牠的猛烈怒气是无可阻止的,必有特别凶暴的行为,母狮吞吃,野兽撕裂,都说明凶猛的行动,毁灭的力量。神的审判也是这样,有无限毁坏的能力,是无可逃避的,也无可存留的盼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丢崽子的母熊」:直译是「哀悼的母熊」。指丧子的母熊,特别凶狠。

         「撕裂胸膛」:表示「无法救治的伤害」。──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9以色列啊!你与我反对,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自取败坏。

         着原文,应译为:我是你的毁灭,或作「我要毁灭你」,谁能帮助你呢?中文的意译仍将涵意托出来。反对我,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这是神十分痛心的呼喊,为着以色列的愚昧而伤痛。「帮助」实际的意思就是拯救,神是帮助者,唯有祂是救主。我的帮助从耶和华而来(诗一百二十一2)。「毁坏」或「败坏」是完成式,但那并不是指审判无可逃避,已是既成事实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本节也是有抄本问题,合和本是依照七十士译本与叙利亚译本来意译。马索拉经文是「他毁灭你,因为我是你的帮助」(意义不明)。另可能译为「倘若我要毁灭你,以色列,谁将做你的助手?」。

         9-11神原本帮助百姓,借着君王拯救他们,但现在要与他们敌对。──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9~11神原本帮助百姓,借着君王拯救他们,但现在要与他们敌对。──《串珠圣经注释》

 

【何十三10你曾求我说:“给我立王和首领。”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治理你的在哪里呢?让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

         北国一向在患难中以他们的君王为倚靠,但现今无人能救他们脱离神的刑罚。──《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在先知撒母耳为士师时,曾要求为他们立王(撒上八5)。此处可能指的是北国立耶罗波安为王的事(王上十二2531)。“你的王在哪里呢”:北国的君王屡为臣下所弑,王位篡夺频仍,先知故有此问。──《启导本注释》

         在当时的实情下,亚述的撒幔以色五世已经掳了何细亚王作为战俘。现在以色列群龙无首,政治的混乱可想而知。他们要求另立王与首领,先知群与利未人必定聚集,策谋这事。那些王与首领是全然没有能力的,你们不能对他们还有甚么期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所有的「城」中:可以翻译为「城」、「仇敌」或「王」。

         何西阿写这段文字的时候,以色列王何细亚可能已经被亚述王掳去,所以他可以讥讽以色列人:「你的王在哪里呢?治理你的在哪里呢?」。──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11我在怒气中将王赐你,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

         神要废掉北国的君王,固然因为他们并非神所拣选的大卫后裔,亦因为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敬畏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在神看来,整个北国的建立就是一次背逆的行动,王位的取得与被夺大都经过暴力与杀戮,没有一王为神所拣选,没有一人敬畏神。在怒气中赐的王可指耶罗波安第一(参撒上八7;王上十四1416;十五30);所废去的可指北国最后一位王何细亚(王下十七17)。──《启导本注释》

         神不喜悦以色列人求王,他们的动机是厌弃神,这是神对撒母耳明说的(撒上八7)。但是神还是将王赐给他们,却是在「怒中」。神要他们承受不良的后果。果然他们自食其果,从扫罗至以色列北国最末的王朝何细亚,他们所遭受的损失真是无法计算。──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我在怒气中将王赐你」:参考 撒上 8:22 说明神对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感到不悦。

         ◎「王」、「城」、「巴力」、「外交策略」,这些以色列人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在真正遭遇急难的时候都无法拯救以色列人。我们自以为豪的东西如果导致我们无法依靠神,是否也会像这些东西一样,终究是一场空呢?──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12以法莲的罪孽包裹,他的罪恶收藏。

         「包裹」与「收藏」:原指人小心存放贵重的对象,以免遗失;这里是指以色列的罪行一直留存下来,神必不会忘记。──《串珠圣经注释》

         罪孽收藏起来,表明不能更改,到时取出作为宣判时的凭证。归纳来说,案件已经定了。神的审判必不能免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包裹」:指已经写好罪证的法律文件,要包扎妥当,准备在法庭上作证之用。

         「收藏」:指藏于隐蔽的地方,以免被干扰、损毁。

         「以法莲的罪孽包裹;他的罪恶收藏」:意思是「以色列人的罪恶过犯都有纪录,并且都已经归档」(现代中文译本)。──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12~16刑罚来到而百姓仍不悔改,故必遭毁灭。──《串珠圣经注释》

 

【何十三13产妇的疼痛必临到他身上;他是无智慧之子,到了产期不当迟延。

         无智慧的以色列人迟迟不从母腹出来开始新的(顺服的)生命。──《雷氏研读本》

         产妇的疼痛是因胎儿即将出生所致。胎儿若不在这时候从母腹中出来,生命就有危险。作者以疼痛象征刑罚,比喻以色列面对刑罚仍不回转,结果必要灭亡。──《串珠圣经注释》

         北国有若阵痛已起的妇人,临盆时孩子不出来,只有夭折。他们听到神的警告(“产妇的疼痛”)却不听从,只有如胎儿死于腹中。──《启导本注释》

         以产妇的疼痛来描写将要来临的灾祸,在本书还是首次提说。这里的重点不是指产妇的生育,却是指新生的婴孩,他是无智慧之子,到了产期不当迟延。

         无智慧之子,是说这新生的婴孩不循自然的过程。产期到了,他却不从母胎中出来。那时他不可再在母腹中滞留,这样对母子都有生命的危险,至少也多增加生产之疼痛,完全没有必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产妇的疼痛」:指「生产的阵痛」。圣经常用生产的艰难来形容情境的险恶。 13:21  22:23

         「产期」:指羊水外流、胎儿即将出世之时。

         「不当延迟」:直译是「他还卡在那里」。指着一种非常危急的状况,母子的生命都相当危急。──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14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呢?阴间哪!你的毁灭在哪里呢?在我眼前决无后悔的事。

         本节首两个句子是修辞的问句,预期否定的答案。原意是:“我会救赎他们脱离阴间吗?不。我会救赎他们脱离死亡吗?不。”其后两个句子是呼吁“死亡”和“阴间”发动他们的能力来对抗以色列。然而,保罗却使用这两个句子去庆祝得胜死亡的胜利(林前一五55)。──《雷氏研读本》

         从上下文看来,本节不会是有关救赎的应许,全节可译作「我会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或坟墓)的手(或能力)吗?我会救赎他们脱离死亡吗?(我当然不会!)死亡啊,你的灾害在那里呢?阴间哪,你的毁灭在那里呢?(快来吧!)我决不会后悔(或怜悯)。」末句原文作「后悔(或怜悯)在我眼前隐藏起来」。──《串珠圣经注释》

         “阴间”:指死亡,神不会废掉祂已作的应许。保罗认为先知此处的预言将在复活的日子应验(林前十五55)。──《启导本注释》

         「阴间」与「死亡」是同义字。在旧约的用词,阴间是人死后的情景,存在却在十分模糊蒙眬之中(Shadowy Existence)。「死亡」是阴间的实际,但这也是迦南神话中一种神明(Mot),管辖幽暗世界的。

         如果阴间与死亡是威胁,尤其表征外患的侵略,原是神许可作为审判以色列的工具。但是耶和华仍有权能除去或保留。所以这里的问题,是有权威性的,人无法任意更改。」。「灾害」译作「权势」,是七十士(希腊文)译本的用词。「在我眼前决无后悔的事。」「后悔」或译为「怜悯」或「同情」。「后悔」原是十一章八节的「回心转意」,神后悔所降的灾。其实不是祂意志方面,而是情绪方面。但这里表明神必不再施怜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阴间」: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是指「死人长眠的地方」。

         「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应该译为疑问句「我要救赎他们脱离阴间吗?救赎他们脱离死亡吗?」。

         「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呢?阴间哪,你的毁灭在哪里呢」:这样的翻译显出耶和华决心要拯救以色列人,不过本句也可以翻译为「有祸了,你的灾害!有祸了,你的毁灭」。两句都可以解释得通。不过看后面的审判预言,可能翻译为后者比较合适。耶和华决意要审判以色列人,绝不后悔。──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15他在弟兄中虽然茂盛,必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泉源必干,他的源头必竭。仇敌必掳掠他所积蓄的一切宝器。

         「茂盛」:原文与「以法莲」同字根(参串26)。

          「东风」:代表亚述(见12:1注)。──《串珠圣经注释》

         “他”指以法莲(代表北国),希伯来文的“茂盛”一字与“以法莲”谐音。“东风”指亚述,耶和华藉亚述刑罚北国,攻占其首邑,掳去其民,物质繁荣随风而逝(“掳掠他所积蓄的一切宝器”)。──《启导本注释》

         这里必指亚述侵略的威势,由东边而来(参阅赛廿一1)。耶和华的风是指神所许可的灾祸,是祂的审判,借着外邦,临到以色列人。以色列的力量完全枯竭,好似干的水泉一般。──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他在弟兄中虽然茂盛」:可能是抄本问题,应该是「尽管他像芦苇那样茂盛」。

         「芦苇」:生在水边的草,东风(旱风)刮来,芦苇生存所依赖的天然水源就会干涸,芦苇就会干枯死亡。──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16撒玛利亚必担当自己的罪,因为悖逆他的神;他必倒在刀下,婴孩必被摔死,孕妇必被剖开。

         以色列人将要忍受这些可怕的暴行(另参看王下一五16)。──《雷氏研读本》

         「婴孩 ...... 剖开」:形容战争的残酷。──《串珠圣经注释》

         犯罪的人必担自己的罪,付出重大代价,罪的工价就是死,下半截描述战争的残暴,殃及无辜妇孺(比较王下十五16)。──《启导本注释》

         撒玛利亚这北国的京城是代表全国的,必担当自己的罪。提到撒玛利亚城,必特别指出王朝的罪恶,领袖们的腐败,宗教与政治的败坏,成为无可逃避的罪状。本节所提的「叛逆」,特别指他们以前旷野的经验,但这字与本书其它的用字(四16──「倔强」;九15──「叛逆」)意义仍是相同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撒马利亚」:耶路撒冷以北42公里,北国首都。由暗利王(公元前886-875年)所建。 王上 16:24

         亚述人围攻撒马利亚三年才攻下( 王下 17:5 ),很可能是在粮食用尽、饮水干涸的状况下才攻陷该城。城破后27290个以色列人被掳到外地。──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何十三16 毛骨悚然的惩罚】何西阿预测将要来的战争会摧毁以色列的城镇与村庄,甚至妇孺也无法从劫掠的军队抢劫和强暴的手下逃过;显然这些词句是描述战争破坏的标准笔法。

  主前第九世纪亚述征战记录述及焚烧男孩女孩。剖开孕妇的行为比较少提到。这是在一首称赞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一世(约主前1100年)战胜的诗中,献给他的行动。同时也在一篇新巴比伦哀歌中短暂提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